“北影廠”一個即將被埋沒的名詞,曾經通過“王寶強”在中國名聲大噪的地方。很多人很難想象那里的艱辛,也無法理解為了掙一點點錢而堅持的夢想。如今面臨拆遷的北影廠逐漸冷清,聚集在門口的“群眾演員”們也慢慢散去。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心態各異、聚集在此的動機也不同,唯一一致的是他們都希望能夠出現在某一部影視劇中。可能角色并不大,但是能看見自己,這就足夠了。如果說一個地方的存在應該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定義北影廠存在的價值,那應該是——夢想。
其實北影廠應該是目前整個中國影視行業的縮影,它代表的并不是每天上百個演員在門口蹲守,也并非有多少劇組會在此尋找演員。如果足夠細心,你可以在里面找到整個劇組的構架,從一線的明星到細枝末節的制片管理,一個劇組在它的門口大手一揮就能招募高達好幾百人次的演員。它的存在就像隱藏在中國電影電視劇行業背后的一臺巨大起重機,支撐著整個產業,甚至是自己的對手向前推進。自從更具競爭力的民營電影公司興起,北影廠逐漸退居二線,先進的必然取代落后的,令我們欣慰的是,這種變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北影廠的體制改革,它本身逐漸被民營電影公司所取代,那預示著中國電影市場逐漸走向復蘇,如今它完全的消亡,也必將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體會過北影廠生活的人,必然會明白“迷茫”的含義。蹲守在門口等劇組的面包車、群頭喊話的跋扈、經過層層剝削的酬勞、經過強烈對比的夢想,這都是北影廠讓人愛恨交加記憶。它只讓很少一部分人接近夢想,而讓更多的人將自己的夢想遺憾的散落于此。
說到底,僅僅是因為體制的落后。因為劇組并非不關心演員的生計,而是被一層層的經手所剩無幾;也并非缺少機會,而是被所謂的關系逐漸壟斷。而今面對空曠的大門,很多人恐怕只是一聲嘆息。如果北影廠是影視產業的縮影,那么門口的演員們便是中國大多數演員的縮影,并不是片酬的比較,而是體制一脈相承。
中國影視行業需要尋找的是更加符合時代精神的行業規則,這個規則可能在此時出現,也可能在未來出現,但無論如何更符合時代精神的規則都會出現,并淘汰落后的規則。例如,當一個更加公平,沒有逐層盤剝的規則出現時,那個不公平的規則必然要被淘汰。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當然這種改變也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現,但我們更期望它能夠早日到來。
“從藝網”將于2014年12月1日的正式上線,它的出現可能并不能一瞬間將影視行業帶到一個公平、便捷、高效的水準,但它至少試圖向演員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向劇組提供更優秀的演員。簡單地說,如果你想做演員,將信息發布到“從藝網”,會比去北影廠門口站著更加靠譜,收入更多;如果你是劇組,從藝網能夠幫你更加節約成本,更快捷的挑選到滿意的演員。
眾所周知,效率的提高就是盈利的提高。告別了行業過去的困頓,我們迎來日漸振興的影視市場,即將涌現更多的影視作品必然需要更加大量的人才市場。明星只有幾個,而演員很多;明星是品牌,而更多的演員只是一門工作。并不是說演員不要出名,而是在中六合彩之前更應該踏實的養活自己。
“王寶強”的追隨者已經散落在了那個將要拆遷的大門口,時至今日,更多的演員已經不再相信那些傳說,從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以及自我宣傳。影視行業在前進,我們也不要再停留在過去,至少我們應該相信,演員這個行業將由“混”變成一種職業,這樣才能逐漸發展。現在入住“從藝網”,邁出招聘制演員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