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測試、醫療救助確保選手100%安全
江蘇衛視《超級戰隊》播出兩周,坐穩同時段收視冠軍,獲全民點贊。有權威媒體發出該節目的“質檢報告”指出,“在跨屏互動方面具有突破性的《超級戰隊》,不但匯集了國內外眾多奇人異士來挑戰極限,還獨創了搶紅包的觀眾參與模式,對觀眾構成極強的吸引力。很長時間以來大家都在談跨屏互動,《超級戰隊》做出了突破和新意,是玩電視的成功嘗試。”
已播的兩期節目,觀眾關注的最大焦點:一個是刺激酷炫,“飛越汽車”挑戰地球重力的身輕如燕,“疾走巔峰”中張云鵬和蒂姆的跑酷對決,世界最Man大力士對抗蹦極志愿者的重力加速度;一個是膽戰心驚,“跑酷宗師”從鐵桿兩次滑落,奧運冠軍郭偉陽挑戰“步步為贏”的高難挑戰,在倒立梅花樁時不慎衰落,發表“失敗感言”時,手臂青筋血絲暴出的畫面讓觀眾心疼。誰設計了這些酷炫的項目?選手們的這些挑戰,有危險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超級戰隊》的幕后編導們。
“混編戰隊”設計“超級道具”
“沖上云霄”道具原是綠箭俠的訓練設施
節目從開始籌備起,設計挑戰項目就是一大難題。為了設計出有創意又吸引眼球的PK項目,《超級戰隊》組建了由北京體育大學的運動專家、《非誠勿擾》《最強大腦》道具設計制作團隊、國內外極限運動賽事的籌備組等組成的“混編部隊”,超過20人花了兩個月時間開會研究,解決從項目創意到節目實現的全套方案。
《超級戰隊》導演房榮偉透露:“第一個要攻克的問題就是道具的設計感和可行性,最開始每個人發散提意見,給出天馬行空的設想,甚至結合觀看好萊塢科幻大片和美劇里的一些情節。所有的挑戰都是完全原創,給觀眾帶來十足的新鮮感。有了創意之后,再由道具組從可行性角度,把創意具象化再做減法,充分讓最后的呈現簡單直接。”
緊接著,頭疼的問題又出現了——定難度。“既然是挑戰人體極限,難度不大不行,但是太難了選手也完成不了,選手要么放棄,要么挑戰卻面臨安全風險。為了使項目難度和選手匹配,必須對節目中找的所有選手提前做數據性的系統評測,得出其能力值范圍。形象地說,假設某一組對戰選手的極限是10,項目會設置的難度是9和11,第一次比極限弱一點,后一個是超越極限的,但也在在選手爆發身體小宇宙可以完成的尺度之內。”
很多觀眾所不知道的是,第一期節目里“沖上云霄”這個項目就來自于熱門美劇。房榮偉透露:“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于《綠箭俠》,觀眾看到的節目中的道具就是綠箭俠平時訓練的道具,再加上了橋塔設計感的成果。而為了道具的安全可行,我們設計每一根木桿凸出的長度、角度、間距甚至是木桿的數量等都經過了層層論證,最終敲定了間距30cm、木桿凸出10cm、斜角30度的一組數據。這是一個高含金量的道具。”關于這個挑戰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沖上云霄”本來初定邀請陳一冰和”綠箭俠”本人來PK的,后來因為節目錄制和拍攝檔期剛好出現了沖突,”綠箭俠”中國之行遺憾未能成行。
挑戰項目獨出心裁
并非選手會玩什么就挑戰什么
有些PK挑戰的選手來自完全不同的領域,在節目中挑戰的似乎也不是自己擅長的項目,這是為什么?很多觀眾看了節目后都提出了這一疑問。記者采訪得知,這恰巧是節目組的“故意所為”。導演組設計項目時,會從選手的能力出發,不是從習慣做的事情出發,更不是會玩什么就挑戰什么。專家會根據他們的能力類型將其劃分入肢體力量、絕對速度、平衡感等各個組別,找到每個組別中能力量級最為相似的兩人為PK對象,再確定他們可以完成什么挑戰。
導演組以首期節目中吊環冠軍陳一冰和拳擊手挑戰“沖上云霄”項目舉例子,兩人同屬于力量型,一個擅耐力,一個擅瞬間力量,但他們的共通點和優勢都在于手臂的爆發力。而其他項目挑戰的選手也大抵如此,像第一期中“托塔天王”環節,選手們上臺前就僅僅被告知是“骰子平衡”類型的比拼,“疾走巔峰”的兩位跑酷達人就知道是翻越障礙。但以他們的綜合實力,是足以完成相關挑戰的。
和比賽不同,節目中的很多挑戰都因為電視播出的特點做了很多“變形”。比如第二期中的大力士,通常大力士比賽的是挪動汽車或搬移重物,但這些還都比較靜態,不夠精彩刺激。于是,最后改為大力士來拉蹦極繩,讓整個“加重”的過程都充滿懸念,當然也增加了挑戰的難度系數。
“人肉測試”成必要環節
專業醫療救護隊現場待命確保萬無一失
正是因為這些“變形”,選手很多都未曾接觸過類似的挑戰。自然,測試安全性成可最為關鍵一環。每個挑戰細節都要經由專家團科學評估,對距離、速度、力等用專業儀器進行測量生成項目數據報告,這還僅僅是測試的第一關。第二關,就是安排人員親自嘗試,以確保安全系數,節目組的編導將此階段調侃成“臨床試驗”。為此,節目組找來了很多職業運動員作為選手的的替身,用身體測試這些道具。
除了專業運動員做替身之外,導演房榮偉透露,“節目組工作人員也會要成為第一線的‘人肉試器儀’,甚至女編導也不例外。我是國家一級運動員,更是經常被安排去參加人體試驗。”正是通過編導和“替身”的親身試驗,搜集相關數據,輔助測試出最安全、最極限的挑戰方案,也便道具組準備其他備案。
為了充分保證現場的安全性,節目組還召集運動康復系的專家,以及專業的運動隊醫生組成現場醫療組,以備出現任何的碰擦傷及其他突發情況。節目在組織醫療團隊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100%確保選手的安全。一旦出現問題,立刻醫療救護隊就會出場,從出現狀況趕到現場控制在三分鐘以內。
每場節目錄制之前,節目組也會安排運動康復專家去和選手進行賽前談話。房榮偉透露:“雖然像郭偉陽這樣的碰擦也偶爾存在,但這都是很小的問題。觀眾可以把心放得更寬一些。除了項目挑戰經過了層層測試,這些選手都是很有經驗的世界級選手。他們對任何肌體的傷病都比常人敏感很多,很會判斷目前的身體狀態。面對挑戰,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極限,飛躍汽車挑戰跑酷大師托比和中國選手同時放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