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電視連續劇《十個連長一個班》新聞發布會暨開機儀式在貴州飯店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廣智、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等領導出席。電視劇以四渡赤水戰役為歷史背景,由貴州籍導演李舒執導,由林江國、溫崢嶸、高藝丹、戴芊芊、沈威、胡涂、何明翰、左騰云、王藝瀟、王沁宜、付磊、田璐等主演,陳寶國、張嘉譯將友情客串。該劇將在貴州遵義習水縣、仁懷縣等地拍攝,謹以此片向遵義會議召開八十周年獻禮,向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獻禮。
《十個連長一個班》的原型來自于一個經歷習水土城青杠坡戰斗后真實存在的紅軍連長班,單是這個特殊的編制,就可以讓人們從一個側面感受到當時中國工農紅軍處境的殘酷與艱辛。當年,三萬疲憊的中國工農紅軍能夠在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中,在裝備簡陋、物資奇缺、民眾陌生的客觀條件下,50多天里連續來回四次橫渡寬闊湍急的赤水河,從眾多裝備精良的敵軍圍困中從容突圍,為新中國的誕生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紅軍能夠創造這樣的奇跡,必然有高于常人的做法,劇組選取“連長班”這個特殊群體的特別故事,以一斑觀全豹的方式,以小見大地展示這段非凡的歷史,以此向紅軍精神致敬。《十個連長一個班》遵從藝術必須創新的規律,尊重觀眾喜歡觀看不重復的藝術作品的意愿,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切入視角,通過一個獨特的故事來講述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用小人物反映大事件,以獨有的方式,生動表現赤水河流域有史以來最醒目的那50多天時間里,中國工農紅軍和赤水河畔民眾的一段共同經歷,是一個與大家早已熟知的紅軍長征故事中完全不一樣的全新的長征故事。
靠了紅軍烈士的人格魅力,靠了紅軍精神的深深感染,靠了習水縣的鼎力支持,《十個連長一個班》的創作班子多次憑吊了曾經布滿血火硝煙的戰場遺址,瞻仰了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中紅軍用過的眾多具有文史意義的實物,觀看了紅軍在高山河谷中留下的歷經幾十年風雨歷練依然健在的實景,最終,以5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和30多集的電視連續劇,呈獻給廣大讀者和觀眾。
中視星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貴州水田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重慶笛女阿瑞斯影視公司等幾家頗具實力的影視制作公司,幾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按照高標準要求打磨《十個連長一個班》的電視劇本,在小說的基礎上大力拓展,更加視覺化、大眾化地形象展現這群紅軍連長和赤水河流域黔北地區民眾血肉相連魚水親的故事,并根據電視劇自身特點,合理而充滿想象地強化情節中的戲劇沖突,把小說中提示到的元素盡量放大,在保證原作內涵的前提下創造性地擴大作品的外沿,使《十個連長一個班》的劇情更加直觀更生動,“以充沛的激情……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在《十個連長一個班》的創作過程中,前期參與創作的工作人員不下20人。從最早的策劃創意、到小說的創作出版、到電視劇劇本的最后創作定稿,前后經歷了四年的時間。小說原作者七次到習水、土城、遵義等地考察座談,主創人員先后十幾次到習水考察調研,前后組織了九位知名編劇、五位著名導演參與該劇的調研創作,中視星程公司三年多時間里先后邀請了黨史專家、軍史專家、民俗專家、影視評論家、導演、編劇等召開了30多次研討會,不斷豐富和完善該劇劇本,先后七易其稿,不斷推倒重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光用于小說創作和劇本創作的費用就不下600萬元。
目前,十個連長一個班》投資方成功地邀請到執導過《和平年代》、《大西南剿匪記》、《旗袍》、《川軍團血戰到底》等優秀電視劇的極有才華的貴州籍著名導演李舒,組建起了極富創造力的拍攝制作班子。這一電視劇已經確定了強大的導演和演員陣容,開機儀式當天,部分主創人員也來到現場,記者在現場做了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