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綜藝“井噴式”發展的一年。從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到湖北衛視的《如果愛》,再到如今紅遍中國的《奔跑吧兄弟》,太多的綜藝節目舉不勝數,但是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舶來品”。
其實,適度地引進的確無可厚非,創作風險低、收視率有保障。然而,正如央視綜合頻道節目部副主任許文廣所言:“我本身支持版權引進,但當20多個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幾乎都在引進國外版權并成為一種流行時,電視節目就失去了其作為創意產業的精髓。”
的確,當引進式綜藝成為一種流行,其不僅僅是對電視創新度的一種破壞,更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國內綜藝過多依賴版權引進,原創能力愈加匱乏。那么,在各大衛視版權引進成為一種流行的現象下,中國綜藝究竟應如何突出重圍?是在引進中墜亡還是在原創中崛起?
中國綜藝,引進中的墜亡!
隨著2014版權引進風潮的涌起,中國一度淪為世界各國綜藝版權的輸入國。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綜藝節目交易市場總額高達200億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幅度增長,而中國則基本處于綜藝節目的輸入國地位。
近年,因版權費用差距,中國綜藝引進的一般為版權費較低的韓式綜藝。當韓式綜藝大量進入中國后,原本平價的韓國綜藝版權價格水漲船高,攀升至以往的8到10倍。同時,各大衛視大批量的引進后,還面臨著進無可進的窘境。
如若韓式綜藝被引進完全,亦或是版權費用高昂到離譜,是不是中國綜藝即將停滯不前,在華麗的引進中墜亡?
炫風車手,原創中的崛起!
據了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對國內電視臺各頻道原創節目在節目備案、進入黃金時段、評優評獎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以鼓勵各臺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開發新節目。在國家政策的引導鼓勵下,一些有實力的衛視開始走出了自己的原創之路。
廣東衛視率先響應廣電總局的號召,攜手帝尊傳媒聯袂打造了中國首檔大型原創汽車競技真人秀炫風車手。該節目以雄性娛樂為切入點,節目集專業賽車技能和真人秀為一體,由一線酷愛賽車競技的明星藝人們擔當隊長,由愛車、懂車的素人參加比賽,四位明星隊長從中挑選心儀車手組建自己的團隊。最終將選出一位冠軍車手,冠軍車手不但會獲得私人定制的專屬座駕,還將成為2016年某款汽車品牌形象代言人。
炫風車手的整個節目內容設置于模式,不僅汲取了韓國綜藝節目精華,更重要的是借鑒其產業化發展路徑。該節目將高娛樂性與專業賽制有機結合,把跌宕起伏的劇情融入引人注目的汽車秀場,尊重人性、崇尚人文,講述人與車之間的動人故事。
引進國外綜藝精神,創新出屬于國人自己的綜藝節目,或許才是中國綜藝原創中崛起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