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1嘉木美術館
文 | 邱振亮
彩青島系列美展嘉木美術館彩青島系列美展之71《久違的紀念》--孫德庭畫展今日開幕。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青島市美術家協會副會長邱振亮(左一),青島市政協常委、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孟慶泰(右三),青島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樹慶(右二),濰坊市同志畫社理論部主任于建強(右一)等藝術界朋友前來祝賀。現場觀展的觀眾們對孫德庭生前作品發出由衷贊嘆。嘉木美術館歡迎您參觀這場“久違”的展覽,展覽日期為3月1日--3月6日。
【德以有容大 庭為無爭安】
寫在孫德庭先生作品展開幕之際
“德以有容大、庭為無爭安”詩句,是我國美術史論界泰斗、著名畫家俞劍華專為我市國畫家孫德庭先生所撰的嵌字楹聯。
孫德庭(1907年-1977年),名凝宗,字德庭,別號二松堂主。1922年參加“濰縣同志畫社”,受教于丁東齋與丁叔言兩位畫家。1933年,他與同鄉于希寧先生考入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就讀于藝術教育系,得到黃賓虹、潘天壽、俞劍華等名師的親授與指導。1945年,受聘于崇德中學美術教員,成為青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也是科班出身的少數代表人物之一。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平反時,老先生已含冤去世二年。
畫家最佳的創作年齡段,他卻是政治上失去自由,在精神摧殘和生活窘困中走完人生。他的遭遇,是那個時代眾多知識份子和藝術家的共同遭遇,他的人生悲劇也是時代和民族的悲劇。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對歷史的反思,像孫德庭先生這樣的社會精英人士絕不能被歷史遺忘,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們所創造的藝術財富,應該還他一個真實面目和公正評價。
近日,孫老先生的賢嗣孫基亮先生,將他先君遺作做了細心整理和保護,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孫德庭先生的藝術面目,提供了一個豐富而真實的窗口,彌足珍貴。
孫德庭先生以山水畫見長,藝術風格承襲清四王一脈,受以筆墨為中心的“正統派”思想影響頗深。他的作品力求筆筆得古人法度,熟練運用諸家的筆墨技法,具有扎實深厚的藝術功力。對傳統的繼承是南北宗兼收并取,為我所用,融仿古與求變于一爐,融細密清麗和蒼古散淡于一身。他皴染與勾勒兼長,渴墨點苔,山色蒼茫,渾古中又有秀潤之致,頗具新意。他的這種山水畫法,與他接受學院教育中學習黃賓虹、潘天壽、俞劍華等名家的技法與創作理念不無關系,同時與他師法造化,從自我的生活感受與藝術體驗密切相關。
還原歷史真實,是我們的責任,他們留下的遺產,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我們切切不可忘記丟掉。這正是孫基亮先生籌備這次展覽和印刷畫冊的意義、價值之所在。
邱振亮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青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民盟山東省委常委
民盟青島市副主委
201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