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徑行:國家一級導演、電影學者、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電影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296億,2015年光賀歲檔電影就收獲了107億的票房。電影市場的繁榮不僅僅體現在票房上,也包括越來越多跨界導演和演員的加入,更多的人急于在電影市場上去分得一杯羹。但是電影市場繁榮背后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缺乏演技的小鮮肉擠占熒屏,演員自律能力差,題材缺乏新意,土豪式投資方式……這些問題都在牽絆著中國電影的發展。在此期的人物采訪中,快人快語的車徑行導演用他豐富的行業知識對這些現象一一解讀。
1、吸毒明星殃及全組,作品禁還是不禁都很糾結
Q:您怎么看最近的吸毒明星,一人出事全組也跟著遭殃,電影也跟著上不了?
A:電影是個集體的事情,一人出事殃及全組。王學兵這次出事,有八部戲受他的牽連。演員被發現吸毒對影片投資方的傷害太大,投了那么多錢,如果是個配角剪一下影響不大,像《道士下山》就剪了。但是如果是主角,把他的鏡頭一剪,故事的走向可能都變了。但是另一方面吸毒的人活躍在熒幕上是對年輕人的誤導。
對于導演來說演員吸毒這種事情是沒法規避的,只能根據廣電總局規定有劣跡的導演和演員以后不能出鏡也不能拍戲,我選演員的時候還是挺慎重的。但是對于劣跡導演來說,可能還有另外一種渠道拍電影,比如做槍手。這其實是電影的一種腐敗。
2、小鮮肉充斥銀幕,好事?壞事?
Q:您看張藝謀的新電影也請了鹿晗、TF BOYS等等,包括此前馮小剛請了吳亦凡,您怎樣看待小鮮肉充斥銀幕這個現象?
A: 女孩去看電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顏值,看男演員肌肉和人魚線。電影本身就是一個情色的藝術,這個可以有,好萊塢電影里也有很多這樣的場景。但是怎么讓一個電影具備一個普世價值的觀念,這個很必要。我籌備的電影《斯諾克》,里邊也有小鮮肉,但他們只是一個時尚的符號.真正從表演上來說,鮮肉、顏值只是荷爾蒙階段的一個東西,真正深層次的東西,打動人心的還得靠表演藝術。
3、剛紅了就耍大牌,不配合宣傳的演員讓人無奈
Q:演員參加宣傳不會作為規定簽到合同里嗎?
A:一般合同里規定導演和演員至少要參加六次宣傳,參加活動前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告知演員,來往的費用由甲方負擔。但現實是,很多時候我們提前告訴知主演去做宣傳,她會說自己正在拍戲,要跟劇組商量商量,結果是商量了半個月回復說組里不同意。實際上完全取決于她自己想不想來。
Q:那合同里沒有制約條款嗎?
A:現在通常是這樣,本來會有個尾款的約定。但現在是基本拍最后兩場戲的時候一定要把演員的尾款結了,不然演員就不去現場,這算是行業里的潛規則。當然這也不怪演員,經常有一些資方耍賴,演員只要人離組,資方就說沒錢了,所以演員經紀人也是被逼無奈,如果不結尾款,最后兩三場戲堅決不拍。但到了宣傳階段,資方也的確控制不了演員,這就拼得是個人的人品了。現實情況是,很多剛紅的小演員,特別愛耍大牌不配合宣傳。
4、綜藝電影還會持續高燒嗎?
Q:《爸爸去哪兒》《跑男》是票房大賣的綜藝電影,去年底也引發了業內的討論,您怎么看,這一現象還會持續嗎?
A:我認為綜藝電影就不是電影。本來一個綜藝節目觀眾免費就可以看,干嘛要花錢去電影院。其實在馮小剛怒罵綜藝電影之前,我在微博上就寫了很多看法,電影一定是要經受住時間的打磨,包括修改劇本,包括各部門的準備工作,要慢工出細活。綜藝電影五六天就出來了,哪怕它是二百個機位拍出來的,它也是粗制濫造。這種東西不會走遠。
5、跨界、互聯網思維、大數據,電影被忽悠了
Q:您曾經說過郭敬明充其量是個好的電影產品經理,您對跨界和互聯網思維與電影的關系怎么看?
A:很多行業跟電影一樣,都被互聯網思維忽悠了。有一幫不懂電影的人在那兒忽悠大眾,有兩個概念特別嚇人,一個是大數據,一個是互聯網思維。最近看到一個說法,說九零后網絡達人將成長為中國導演的主流,我認為這是胡說八道。電影畢竟要經過藝術的思考和沉淀,無論宣傳搞得多么時尚多么前衛,它畢竟還是藝術。你看郭敬明拍電影,還需要九個副導演的輔佐,所以這些網絡達人都去拍電影是不可能的,怎么可能成為中國電影的主力軍呢?
韓寒和郭敬明的電影盡管票房很好,也確實符合新人類的要求,但是第一故事講得不好,第二價值觀有問題。總體來說他們不是導演,他們充其量是電影產品經理人。電影創作是靠藝術指導,靠導演的修行,靠各方面的配合。
6、我們誤解了主旋律電影
Q:您怎么定義主旋律電影?
A:我家里有一個網絡頻道叫淘電影,我每天都看各種好萊塢大片。我覺得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美國人永遠是正義的守護神,永遠是帶領全球人民戰勝邪惡,美國精神在每一部電影里都體現的淋漓盡致。簡單來說,在好萊塢電影里面好像沒有什么主旋律之說,但任何一部電影都是美國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但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沒人看,比如《離開雷鋒的日子》在南京首映時零票房,這也證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主旋律的理解教條化了。
7、中國電影呼吁戰略投資人
Q:大家現在都在談融投資,但很多投資人不熟悉這個行業的創作規律。您在創作中也遇到過資金斷流等問題。作為一個導演,您呼吁一個怎樣的投資環境?
A:現在中國的電影有一部分靠業外的資金來支撐,像華誼這樣的公司投資基本上是定向的,但大部分導演要靠業外資金。業外資金一方面促進了電影的發展,電影數量的增加,但是劣質電影的數量也多了。還有就是業外資金都很急功近利,有一次有人請我說去拍個《泰囧》那樣的電影,我說我拍不了,《泰囧》是不可復制的,但是很多人就知道這樣的電影可能票房高,最后逐利就成了電影的唯一目標和方向,這是業外資金不好的方面。業外資金進入市場是好事,但需要引導。我希望我們的電影業多一些戰略投資人,為什么好萊塢能拍出《阿凡達》,就是因為有戰略投資人,《阿凡達》開拍前華爾街投資人投了六億美金,六億美金花完之后,《阿凡達》才做了一半,導演找到投資人說明了資金不夠的原因,投資人又給追加了六億。但中國沒有這種電影投資人,大部分人會說我就這么多錢,你看著辦吧。
8、民族品牌不買賬
Q:在廣告贊助這一塊有沒有什么問題?
A:我這次拍《斯諾克》給贊助方說我們以民族品牌為主,可是我們的民族品牌都不愿意贊助,就是愿意贊助也不愿拿出那么多錢來,談了一個三星公司,我們還沒說話,人家就說一千萬夠不夠,我給你提供一千萬,你把你所有的手機都用三星的。我找小米、華為之類的民族企業,他們都不愿意贊助。我倒是很希望我們的電影多植入我們民族的品牌。但是退一步講,我們的民族品牌可能也有困難,比如說拿不出這么多錢來。
9、電商介入電影市場
Q:您對電商介入電影市場怎么看?
A:電商的介入其實是倒計排片,9塊9的票也往外賣,只要有一個人買票,電影院就不能取消這個場,就要給排片,比如網上有一個人買票,他就給你開這個場,那有人來電影院看就會去看這個場,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場,觀眾來了可能就會去看其他的電影。這就是倒計排片。這其實是電影新發行的一個手段。美國是不支持電商擾亂電影市場的,原本中國的電影票價在我們國民收入比例里面很高,通過電商一下子就把這個比例拉低了。我覺得這是好事,可以讓更多人去看電影。
10. 中國電影缺乏對電影的誠意、敬畏
Q:您怎樣看待今天的中國電影?
A:我認為電影一定不是單純娛樂,它一定是寓教于樂,啟迪于心的。我說的寓教于樂不是指說教。伊朗的電影管制比中國的電影管制還厲害,除了有電影方面的管制,它還有宗教方面的東西,但是它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它為什么能在重壓下拍出這樣的電影,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我們為什么拍不出來?歸根到底就是浮躁。對電影的誠意,敬畏,是目前中國電影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