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聞瓊瑤奶奶和于麻麻為《梅花烙》和《宮鎖連城》打起官司來,本人是言情劇控,覺得十分好奇,像瓊奶奶寫的這等凄楚絕美的愛情故事怎么會和于麻麻這等歡快搞笑劇打起架來呢?盡管《梅花烙》和《宮鎖連城》都是看過的,但腦海里并沒有把他們劃上等號。
在瓊奶奶的吶喊聲里重新回味劇情,卻也似是而非。奶奶說麻麻偷了她的偷龍轉鳳,不過兩個偷龍轉鳳各自的情節推演越來越不一樣,《宮鎖連城》走向越來越紛繁復雜的故事主線,而昔日《梅花烙》略顯單薄,也就很難說誰在復制了。
《宮鎖連城》的精彩在于連城一路走來所經歷的各式紛爭沖突相互交錯所譜成的豐富人生,而《梅花烙》的精彩在于偷龍轉鳳帶來的陰差陽錯及其精巧的故事設計。因此,就我個人來看,兩部劇的整體特點各不相同,給觀眾留下的觀感、印象也大相徑庭。
為什么奶奶這般委屈呢?可能是我看的言情劇比較多,言情橋斷是從古至今的傳承發揚,很難說誰有哪個橋斷的專利號。看瓊奶奶的劇時,其實我腦海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言情橋段,就拿偷龍轉鳳為例,《絕色雙嬌》中,不也是王妃為固寵偷龍轉鳳留下印記,芊芊成長于世井和正康成為太子,長大后相識相戀,最終被王妃與芊芊相認;再如以前看過戲說乾隆身世的《九公主與皇帝》也是乾隆原是講陳閣老之子被偷龍轉鳳后,又與真公主相戀的故事,其中也發生了太后賜婚皇帝不從,憑玉佩得知身世后,太后認女龍鳳結合的故事;再如,《青天衙門》講的福敏與圓秀也是從小被偷龍轉鳳后相戀,公主下嫁后折磨圓秀,最后真相大白。說起來,乾隆朝的傳說中不就是乾隆身世之謎和固倫和孝公主下嫁給豐紳殷德兩段故事最為有名嗎?
相關的民間歷史故事確實也不少了。所謂“獨養兒子自己歡喜”,奶奶對《梅花烙》特別寶貝自在必然。但事實上在我這個資深言情劇控的眼里,很多橋段都是慣用的手法,不是哪家專利。
憑心而論,作為80后的言情控,對于瓊奶奶呼天搶地的凄美愛情劇已經不甚感冒,盡管對于麻麻的風評見仁見智,但是相對而言還是于麻麻筆下獨立智慧善良的女主比較深得我心,如果瓊奶奶和于麻麻同時出新劇,相信我媽那輩仍然會追瓊奶奶的戲,而我還是歡樂地去追于麻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