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觀眾喜愛和關注的《歡樂喜劇人》持續熱播,其收視率也隨著賽程的推進節節攀升。該真人秀,由東方衛視攜手歡樂嘉娛、華錄百納共同打造,將開心麻花沈騰團隊、遼寧民間藝術團、曹云金、賈玲等眾殿堂級喜劇笑星給力集結,他們的同臺競技注定成為喜劇界空前的一次大事件。同時,他們的人物性格、作品風格以及喜劇視角也逐漸被喜劇大家和觀眾總結歸類,并賦予獨一無二的標簽。據悉,在這個舞臺上標簽最多的當屬沈騰,不僅憑借他前衛的大片理念獲得“喜劇魔法師”、“化學實驗家”、“喜劇鬼才”等稱號,也因最后一刻才定稿的癖好將“糾結帝”的標簽收入囊中。
沈騰:我不是糾結,我是追求完美
唐朝詩人李白的《古意》一詩中云:“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糾結,可指難于解開或理清的纏結,也指樹木的枝干互相纏繞。現今社會,更多是把人的復雜處境或內心思緒的紛亂狀態稱之為“糾結”。
《歡樂喜劇人》的幕后,沈騰會根據一個主題,在一個星期內討論出8個故事方向;《歡樂喜劇人》的幕后,沈騰會因為作品的名字考慮整整兩天;《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沈騰會將競演作品修改到上臺前的最后一刻;《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沈騰會對服裝舞美燈光等各個細節,一遍遍地嚴苛要求和仔細確認。這些點點滴滴在很多人眼中,無疑就是一種“糾結”的表現,但對于大家把“糾結帝”這個沒有褒貶之分的中性詞作為自己的標簽,沈騰解析道:“經歷過的人都會感受到,喜劇的創作過程是最痛苦的,更何況我們始終堅持原創。我承認,最后一刻才把作品定稿是利弊共存的——好處是能讓作品不斷被完善,壞處就是沒有一個人對這個作品是熟悉的。可是,被規定一個禮拜出一個作品,就意味著幾乎是沒有排練時間的,我們必須將所有精力都放在縷本子上面。其實每一個節目只要排一排就會更好,雖然有的包袱是坐著想出來的,但更多的包袱絕對是排練出來的。就我們開心麻花團隊而言,一般都是在彩排當天才第一次走臺,競演當晚真可算是首次完整的登臺演繹,那么演出成功與否就要靠我們多年的舞臺經驗來做支撐了。因為,在我的觀念里作品的呈現永遠最重要,我不太習慣把作品弄到6分熟就下地,我更喜歡拿一個8、9分熟的東西下地,排出來一個12、13分熟的作品出來,我認為這是對舞臺、對作品、對觀眾,也是對自己和團隊勞動成果的負責。”
如果將演出譬作一場比賽,沈騰永遠是“與時間賽跑”類型的選手;如果要給“糾結”找一個同義詞,沈騰更傾向于用“追求完美”替代,“我不是糾結,我是追求完美。雖然偶爾會在某一個地方比較較真兒,但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抓到感覺;當我找到感覺時,就會毫無顧慮地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