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是電影工業中重要的一環,電影營銷的方式隨著時代發展也在不斷創新,而中國的電影觀眾與互聯網受眾在人群結構上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電影營銷選擇互聯網作為營銷陣地成為一種必然。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電影營銷主要包括主題曲營銷、視頻營銷、與購票網站電商合作營銷、眾籌營銷、APP營銷推廣、電影發布會,新媒體營銷,社會化營銷、 票房口碑營銷等等。
APP推廣營銷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APP通過細分領域分別吸引了一些用戶群體。根據相關性,如果電影可以跟某些知名APP深度合作,則可以實現共贏。
比如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與游戲APP《找你妹》合作推出的《找你妹致青春》,通過推出《找你妹》游戲特別關卡,實現電影與手游的跨界合作,關卡在制作過程中與電影元素緊密融合——關卡人物“導演”手持打板,引發用戶對青春時光的懷戀,同時把游戲用戶引流到電影院。
與購票網站、電商合作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選擇網絡購票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多。易觀智庫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在線電影票務份額已達到45.80%。網站購票未來在總票房中所占比重還將進一步擴大。電影在線購票網站包括:美團貓眼、百度糯米、大眾點評、格瓦拉、時光網、微信以及萬達影城、金逸影城的線上電影訂購平臺。
早前有業內文章指出,票務O2O產品中美團貓眼電影市場份額達到70%。在線購票市場已初現“寡頭統治”格局。
美團前瞻性的早在2012年便推出獨立的購票客戶端,也便是今天的貓眼電影。借助美團的強大平臺優勢以及海量的用戶資源,貓眼團隊用量身打造的高效地推模式,迅速占領市場。據悉貓眼電影已覆蓋超過4000家影院。2015年的前5個月,其交易額已破50億。
2014年,貓眼電影開啟電影O2O預售新模式,成為電影《心花路放》、《智取威虎山3D》獨家官方預售平臺,摘取國慶、賀歲檔票房雙冠王。2015年春節檔,貓眼電影與成龍主演賀歲片《天將雄師》強強聯合,開展了“線上+線下配合作戰”的聯合發行、“看電影送茅臺酒”等整合營銷行動,最終在春節檔7天整體17.5億的大背景下,貓眼電影整體票房貢獻占比40%。在今年五一期間,貓眼電影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助力《何以笙簫默》、《左耳》、《萬物生長》三部國產青春片票房熱賣。五一3天假期,《何以笙簫默》、《左耳》、《萬物生長》三部國產青春片共占五一大盤票房60%以上,而貓眼貢獻的票房和出票量都占比超過40%。不難看出,在院線和發行方方面貓眼電影的影響力,已成令票房大賣的關鍵盟友。
電商的加入讓電影營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從目標群體來說,電商的用戶群和如今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軍,都是喜歡使用互聯網的年輕人,這也使得片方院線與電商的聯合宣發、聯合出品的大路會走得越來越遠。
眾籌營銷
阿里巴巴和百度也奮力追擊,在2014年分別推出了娛樂寶和百發有戲,試圖從金融眾籌的角度切入電影產業。這種模式的本質是通過金融眾籌讓網友參與電影制作,同時獲得娛樂權益,比如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電影周邊等。
看起來,娛樂寶和百發有戲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但其本質是電影營銷工具。首先是電影行業真的不缺錢,尤其是好電影;其次是娛樂寶和百發有戲推出的電影眾籌資金太少;最后是通過眾籌營銷帶來的電影消費者其實比較有限。
有分析文章指出,“娛樂寶”每部電影項目融資額度在1000萬左右,只占一部電影的5%-10%,對于成本動輒上億元的電影成本來說杯水車薪。而一個用戶最高投資1000元,一年的收益也只有70元,從收益角度看,意義也不大。整個項目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只有10萬,他們能帶來的觀眾也就20-30萬,對一部電影來說,是一個小數目。
但從粉絲營銷的角度看,如果一個用戶對電影的某位主演明星,或者電影IP本身有極大的關注度,那么他會有強烈的意愿通過投資眾籌產品獲得娛樂收益的動力。另外,他也能從中獲得強烈的參與感。所以,從票房的真正意義來說,通過與“百發有戲”、“娛樂寶”合作的電影營銷價值更大于實際價值。
主題曲營銷
主題曲營銷已成為電影工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首與電影契合的好歌不僅會在電影上映時輔助影片傳達情緒、打動觀眾,也有可能增大電影的推廣傳播力度繼而推動票房。
作為一個電影的主題曲,《小蘋果》不僅登上春晚,而且兩位主演登上全美音樂獎舞臺。從電影營銷角度看,這首歌的走紅給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帶來空前的營銷效果,是典型的主題曲營銷成功案例。
《匆匆那年》、《后會無期》、《狼圖騰》、《左耳》等熱門電影都選擇了在電影上映前發布人氣歌手演繹的主題曲,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視頻營銷
媒體的發展趨勢除了移動化和社交化,還有一個趨勢是視頻化。視頻營銷眼下也是電影營銷的一個重要渠道。視頻營銷的內容主要包括病毒視頻、網劇植入以及在線視頻訪談等。
2014年的熱門電影《催眠大師》在上映前先后推出“催眠檔案”和“徐錚展催眠術”等病毒視頻,視頻不僅仔細描述了“催眠”這一全球風靡且略帶神秘色彩的行為,同時也將影片片段巧妙地連接在視頻中,將徐錚主演的“國際知名催眠導師徐瑞寧”這一角色與世界級催眠大師進行比較,增強了視頻的代入感,同時也將《催眠大師》這部影片打造得富于奇幻懸疑色彩,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好奇心。
鄧超導演的《分手大師》則是通過同名網劇提前預熱,制造口碑,形成觀影期待。此外,在電影上映前,《分手大師》影片主創人員開始接受視頻網站訪談,比如騰訊視頻的《首映禮》欄目等。視頻網站流量大,分享度高,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參加視頻網站訪談在短時間內形成關注和分享熱點,強化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形象,為提高票房做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