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劇兩星”的政策讓熒屏激戰更酣,擁有全國平臺優勢的衛視頻道更是擺開“強者更強”的架勢,盡管有關“一劇一星”的新政呼聲尚未落地,但“獨播”大戰已經在強勢衛視的主導下提前開打。尤其是眼下已經悄然拉開戰幕的“暑期檔”,更是衛視頻道競爭收視話語權的逐鹿場。
跟以往的熒屏暑期檔集中在家庭倫理、婆媳糾紛、父母育兒等不同,今年的暑期檔“家里那點事”退位,玄幻、懷舊、90后職場等豐富多彩的內容,讓熒屏的選擇呈現多樣化,“一劇兩星”政策落地后釋放出的利好最終受益廣大觀眾。
千人一面不見 百花齊放初現
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一劇兩星”政策落地以后最大的好處就是熒屏“千人一面”的現象少了很多,打開電視機同時段可供選擇的電視劇一下子多了起來。在觀眾們叫好的同時,優秀影視作品嶄露頭角的機會也逐漸增多,對于繁榮文藝創作拓展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成效初現。
因此,業內外有關“一劇一星”的呼聲不絕于耳。盡管目前這個政策尚在“吹風”階段,行業主管部門并未明確表態推進此事。但對于擁有全國播出平臺的強勢衛視頻道來說,未雨綢繆式的“獨播”策略,已經在這個暑期檔漸成新常態。
作為下半年最重要的熒屏檔期,暑期檔幾乎是各家衛視頻道的必爭之地。湖南衛視率先以玄幻大戲《花千骨》先聲奪人,憑借網絡原著小說和霍建華、趙麗穎等主演的超高人氣,即便采取了周播的“饑餓療法”,也仍然連續拿下暑期檔大戰開局的收視冠軍。截止目前,《花千骨》已經創下湖南衛視2015年上半年的收視冠軍,網絡播出量也已突破100億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現象劇”;北京衛視則另辟蹊徑,以嚴歌苓的同名小說《劇場》改編的電視劇,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小城,依然牢牢地抓住了具有懷舊情結的中年知識分子觀眾群;江蘇衛視把目光鎖定在剛剛大學畢業的90后,以首部聚焦90后職場的《加油吧實習生》作為吸引年輕人的收視招牌,開播第一天便創下同期收視率冠軍;同樣把創業就業作為話題的江西衛視已把《裸嫁時代》納入暑期檔計劃,從新時代的視角關注新“北漂”一族。
這些采取“獨播”策略的衛視頻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劇兩星”抱團出擊的衛視頻道同樣也端出了“當家菜”:浙江衛視聯合貴州衛視,東西部市場共同發力推出抗戰題材大戲《爸爸父親爹》,以那段崢嶸歲月為背景,激勵和感動無數中國觀眾;四川衛視聯合江西衛視翻出曾經創下年度點擊閱讀冠軍,根據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華胥引》,開播后同樣引起熱烈反響。
以往對暑期檔并不那么“感冒”的視頻網站今年也加大了對暑期檔的投入力度,像騰訊視頻就獨家上檔了“網絡專供”的《暗黑者2》。
由于“一劇兩星”的政策引導和衛視頻道的主動作為,今年的熒屏暑期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年輕人”視角下的現實關照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題材百花齊放,但這個暑期檔的電視劇卻呈現出共同的新特點——年輕人視角下的現實關照。根據首部聚焦90后職場的小說《實習生》改編的電視劇《加油吧實習生》,自然是把大學生畢業就業作為了關注的焦點,通過從學生到職員的身份轉變,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時代新貌。該劇編劇王蕓打趣稱,這個劇本是上微博、刷朋友圈泡出來的,自然融入了“到碗里來”、“漲姿勢”等90后熱門網絡詞匯。
“北漂”已經是近20多年的熒屏熱門話題,“北漂”的背后往往是年輕人創業就業的成長故事。《裸嫁時代》就是這樣一部聚焦當代新“北漂”一族的現實題材力作。
著名作家嚴歌苓的新作《劇場》雖然是一部針對中年人的作品,但里面講述的卻是一段“追憶青春”和“正值青春”的故事,中年觀眾們看了仿佛回到了從前,年輕觀眾們看了更能理解父母的青春。
即便是像《花千骨》、《華胥引》這樣的網絡玄幻作品改編,但內核卻更加貼近現實,無論是劇中的主人公,還是富有奇妙想象的劇情,雖然是從年輕人的喜好切入,但傳遞的是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像已經創下湖南衛視2015年上半年播出收視率冠軍的《花千骨》,劇本的創作并沒有淺嘗輒止地停留在玄幻、武俠的“刺激”層面,而是注重對主人公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挖掘,即便歷經千辛萬苦,也愿堅持努力不斷修煉完善自我,最終實現夙愿的不懈追求,給年輕觀眾傳遞正能量。湖南衛視有關負責人表示,正是這種蘊藏在作品中的正能量,吸引了年輕觀眾追捧《花千骨》。
競爭加劇催生創作品質提升
《花千骨》、《華胥引》、《加油吧實習生》、《劇場》、《爸爸父親爹》、《裸嫁時代》、《暗黑者2》等7部大戲、8個全國播出頻道,再加上騰訊、搜狐等視頻網站、客戶端的傳播,這些暑期檔的熱門劇直接影響已經快速超過上億人次。單是《花千骨》一部劇,盡管播出尚未結束,但網絡播放量已經突破100億人次,這在當下激烈的電視劇市場里十分罕見。而這7部大戲竟然為同一家公司——慈文傳媒集團出品,這在以往的熒屏檔期中還是第一次,不少細心的觀眾和股民驚嘆:這個暑期檔被“慈文”承包了!
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電視制片委員會副會長、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坦率表示,表面上看起來“一劇兩星”、“獨播”改變了熒屏千人一面的狀況,觀眾們有了更多樣的收視選擇,但實際上對行業的制作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觀眾選擇的多樣化,再加上新興媒體的收視搶奪,傳統衛視對暑期檔這樣的“必爭之地”更加重視,對播出劇目的品質要求更高,以往那種以嘻哈打鬧吸引年輕人,家長里短鎖定觀眾群的“快餐劇”越來越受到冷落。
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電視制片委員會副會長、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
馬中駿認為,觀眾們不僅對電視劇制作精良、畫面精致、故事精彩有了更高的期待,同時對作品本身的內容也有了更深的要求。除了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外,內容所呈現的價值觀也往往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花千骨》引發的對真愛、對追求的討論,《劇場》掀起的對年輕人如何在初入社會快速嶄露頭角的爭議……無不成為微博、朋友圈刷屏的熱門話題。
隨著觀眾們對電視劇制作水準的期待不斷提高,電視臺對制作實力和成本控制雙重加壓,影視制作業很快會掀起新一輪洗牌,跟之前單純以“資本驅動”的并購不同,新一輪新牌既是“資本的博弈”,同時也是“內容王道的復興”,“光有錢并不一定能凝聚好人才,出好作品,關鍵還是要回歸到對內容有責任,對創作有追求上來。沒有內容的1,再多的技術、概念、資本也是0”,馬中駿預測,未來的影視制作業競爭將從“資本”一枝獨秀,走向“資本+內容”齊驅并駕,這從長遠對提升“中國故事”的原創質量、傳播力度將有積極影響。
作為一家創辦十五六年,一直在原創和品質上精耕細作的影視公司,馬中駿的表示:“慈文會更加珍惜觀眾的信賴,爭取在中國故事的創作、表達和對外傳播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年的暑期檔慈文集中發力,慈文從傳統影視公司轉型的探索,從單屏向多屏轉,從客廳向互聯網轉,從而影響更加廣泛的人群。未來慈文將從單一播出收入轉向多元收入,爭取在五年內從CP轉向IP內容運營商,真正成為精品內容集成商,成為中國文化的國際化的精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