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檔純網綜藝,《偶滴歌神啊》回歸綜藝節目的本質,選手背景不編慘故事,不以同情博取關注。因為音樂是給人帶來歡樂而不是傷痛,無論選手是音癡還是歌神,都將盡情歌唱,把音樂的快樂分享給大眾,正如《偶滴歌神啊》的口號‘跑調我們是天生的,唱歌我們是認真的’。”盡管節目的形式很瘋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制作方對于音樂的態度依舊是誠懇的。
愛奇藝出品,非大型、不靠譜、偽音樂、純網綜藝《偶滴歌神啊》近期火爆互聯網。融合猜謎、推理、歌唱、達人秀、脫口秀……等當今綜藝市場所有流行元素于一體,這檔節目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眼球。《偶滴歌神啊》將節目現場打造成一個大型游樂場和卡拉OK,實現真正的想唱就唱。在觀眾對市場繁雜的綜藝節目產生審美疲勞的階段,這檔節目顯得更加標新立異,迅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節目火了,其背后的催化劑是時候拿出來扒一扒了。
節目形式創新 打破同質化藩籬
隨著《中國好聲音》在國內綜藝市場的火爆,近年來,《中國好歌曲》、《蒙面歌王》、《歌手是誰》等一大批電視臺、視頻網站的音樂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但實際上,觀眾除了記住了《中國好聲音》曾創下飆高的收視記錄以外,對于這類綜藝節目而言,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了。
但是,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8月5日,愛奇藝強力推出非大型、不靠譜、偽音樂純網綜藝節目《偶滴歌神啊》,節目標榜“最不像音樂節目的音樂類節目”。如此具有互聯網特色的純網內容一時激起了千層浪。
實際上,《偶滴歌神啊》拋棄了傳統音樂類節目的高大、深沉,反而自創無厘頭爆笑風格,將“說學逗唱”等元素融入節目中,打造出獨樹一幟的“懸疑類”、“偵探類”的歌唱節目風格。“綜藝一姐”謝娜挑大梁主持,即興發揮,不矯情、不煽情;歌手+音癡組成的鑒音團取代高高在上的老師,與選手同臺“撕逼”。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偶滴歌神啊》總監制陳偉曾表示:“作為一檔純網綜藝,《偶滴歌神啊》回歸綜藝節目的本質,選手背景不編慘故事,不以同情博取關注。因為音樂是給人帶來歡樂而不是傷痛,無論選手是音癡還是歌神,都將盡情歌唱,把音樂的快樂分享給大眾,正如《偶滴歌神啊》的口號‘跑調我們是天生的,唱歌我們是認真的’。”盡管節目的形式很瘋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制作方對于音樂的態度依舊是誠懇的。
順應年輕用戶喜好 優化用戶體驗為王
在互聯網與衛視平臺進入搶占強勢綜藝播出權的1.0時代后,電視臺在綜藝領域始終掌握著主動權。隨著視頻網站在發展中話語權的增多,以雙平臺共同制播的全新方式出現,視頻網站的綜藝2.0時代到來。而視頻網站也逐漸在自制節目中找到了新方向,《偶滴歌神啊》、《奇葩說》、《愛上超模》等純網綜藝便是網綜3.0時代的全新產物。它擁有網絡平臺所獨有的品牌特質:網絡用語、快節奏、有趣好玩..……都是傳統電視播出的綜藝所不具備或者說不完全具備的標簽式特質。
純網綜藝,意味著全新的價值觀、全新的剪輯邏輯、全新的應用場景。無論是《奇葩說》、《愛上超模》還是《偶滴歌神啊》、《流行之王》,這些純網綜藝的用戶群都集中在年輕人身上。《奇葩說》曾打出“40歲以上人群請在90后陪伴下觀看”的口號,《偶滴歌神啊》更是直接標榜“最不像音樂節目的音樂類節目。”這些具有互聯網思維方式的節目實際上反映出了80、90后年輕人的全新價值觀念。
反觀這些節目的制作,以《偶滴歌神啊》為例,這檔節目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時候,選手是分為兩組,每組只有3位選手,通過兩輪讓嘉賓從每組3位選手中猜出誰是音癡。人數少,猜中的概率就高,那么顯然就大大降低了節目的娛樂性和懸念感。此外,基于對用戶觀看習慣的考慮,分為兩組進行猜選實際上是影響收視效果的——往往第一組猜選完成后,觀眾會誤以為本期節目結束了,這一方面影響了觀眾收看節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讓節目的播放量受到影響。
基于以上兩點的考慮,這檔節目從第三期的開始進行了調整,將兩組6位選手調整為一組5位選手,通過兩輪直接選出合唱者。這樣既保證了節目的快節奏,同時又保留了節目的懸念。重新調整后的節目,無論是呈現方式、還是釋放的信息量都變得更加適合在互聯網平臺播出,并且更容易被年輕用戶接受,因為畢竟電視觀眾與網絡用戶太不一樣了。
對標衛視綜藝 打造“現象級”純網內容
近幾年,愛奇藝不斷在自制內容領域發力,尤其在綜藝節目的內容生產上,從《奇葩說》、《愛上超模》再到新晉大作《偶滴歌神啊》,愛奇藝對于純網內容的制作水平完全可以比肩衛視,高品質的內容贏得用戶一片叫好聲。
《偶滴歌神啊》首播當晚,兩個小時點擊量突破800萬,上線8小時突破1000萬,#偶滴歌神啊#進入微博熱門話題總榜第二持續5小時,前五持續15小時以上,瘋狂綜藝季和網絡自制微博話題榜持續15小時以上第一,話題閱讀量突破2億,#謝娜偶滴歌神#、#謝娜純網綜藝首秀#等話題紛紛進入話題榜前十,#謝娜偶滴歌神啊#更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并持續在榜15小時以上。《偶滴歌神啊》當之無愧成為繼《奇葩說》、《愛上超模》等純網綜藝之后的另一檔互聯網原生的現象級節目。
作為綜藝3.0時代的產物,《偶滴歌神啊》在節目內容和形式上跳脫了同質化的窠臼,賦予網友可以極大的參與度,由此讓用戶、節目與平臺之間產生了更多情感連接并形成慣性關心。就是這樣一檔混合著用戶體驗的“養成式”音樂類節目呼嘯而來,創新基因旺盛的愛奇藝似乎又為走到瓶頸的綜藝撕開了一道嶄新的突破口,開創了全新的音樂類綜藝節目陣地,讓行業看到了更多新玩法。(稿件來源:烹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