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養成,這些動漫或游戲中的固有詞匯,忽然伴隨著一批真人秀節目的上線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素人養成類真人秀,正在成為視頻節目制作市場的新軍。何謂素人養成?簡單說來,就是一些有潛質的年輕人,在明星的言傳身教下逐步成長為新偶像。熟悉韓國綜藝節目的人對這樣的形態并不陌生,但對于更多中國觀眾來說,尤其是對那些習慣了節目中要明星云集的觀眾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草根逆襲盡吹親民風
雖然明星類真人秀也在不斷嘗試親民風格,尤其是《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這一類的親子或游戲類節目,讓觀眾看到了明星的另一面,于是也帶來了驚人的收視成績。平日見不到的明星的生活態出現在眼前,當然讓人興奮。但這種親民風格,無疑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因為節目的前提是,他們是明星,只是此時放下了身段。
素人養成類不同,這類節目的主角是一批有一定潛質的普通人。說白了,就是看自家孩子或鄰居老王家的孩子怎么成長,怎么成名。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草根的逆襲。當明星的親情秀、才藝秀正在面臨欣賞瓶頸的時候,以草根為主角的真人秀節目開始攪動制作市場。
以愛奇藝制作的《流行之王》為例,參與節目的選手雖然資質不盡相同,但他們共同的符號是草根、是素人。他們中間有的孩子來自大山,對著大山的歌唱練就了獨特的嗓音。他們渴望登上更大的舞臺,也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于是,節目為他們打造了一個通向心底目標的平臺。嚴酷的培訓環境、嚴格的培訓導師,當然,最終召喚他們的,是華麗的舞臺。
這對于觀眾來說,吸引力幾乎是天然的。其內在的收看邏輯就在于,我們期望看到的明星不是天然存在的,他們的艱辛付出、他們的坎坷成長,包括他們實現或終止自己的明星夢,現在都要在我們眼前一步步完成。無疑,這是真人秀節目的一次晉級,是從“秀明星”的階段晉級到了“造明星”階段。“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樣的遺憾,在這樣的節目里不會再有。
重顏值更重毅力和勇氣
偶像是怎么煉成的?在強調看臉的時代,天生的顏值似乎不可或缺。但以《流行之王》為代表的素人養成類節目告訴我們,毅力和勇氣遠比顏值更重要。一群20歲上下的孩子,從進入訓練營之后,就開始被剝掉一切虛榮,撲面而來的批評、陪伴始終的挑剔、一刻不停的訓練,都讓他們無所適從。只有那些能夠忍受住心理和身體雙重壓力的選手,才會最終走向成功。我們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到了身邊那些成功者的軌跡?是不是看到了我們所一直贊賞的奮斗?
眼見著一個鄰家男孩,通過嚴苛訓練,從基礎較差的練習生成長為極具人氣的偶像,這樣的示范效應對于每一個家庭環境類似、社會背景相同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正面而積極的。《流行之王》中,訓練營尚未正式開營就有選手被淘汰,以為迎來人生首次演唱會的選手卻被帶到了地下通道演出。殘酷的節目環節何嘗不是殘酷現實的映射?據接近韓國娛樂公司的人士透露,這樣的訓練手段和考核制度,在韓國藝人的培養過程中比比皆是。
對于當下社會來說,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就是個體的價值能否實現。素人養成類真人秀最大的價值,正是讓屏幕內外的每一個素人認清自我,記得最初的目標,并用超常的勇氣堅持到底。
養成體系比養成偶像更重要
素人養成類真人秀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能否為選手提供真正的訓練平臺和未來的演藝機會。如果僅僅把選手當做節目的演員,顯然是對夢想的褻瀆。所以,此類節目檢驗的不僅是節目的制作水準,更檢驗制作團隊的良心和責任感。
《流行之王》配備的導師中,除了人們熟悉的伊能靜和張亞東,還有一個稍顯陌生的韓國導師高光逸。然而高光逸卻是節目培訓體系的核心保障。他是韓國著名的演藝公司FNC GTC的總代表,被稱為“韓流偶像發掘機”,曾經發掘了FTISLAND、CNBLUE、AOA等知名偶像團隊。節目中,高光逸除了把關選手表現,更從韓國帶來了專業的聲樂和舞蹈訓練團隊。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韓國成功的藝人培養體系都是公認的。引入這樣先進的訓練體系,無疑讓選手的成長有了保障,也讓中國本土的偶像養成值得期待。
而據節目組透露,當選手最終勝出后會發現,經紀公司早已為他們的出道打好基礎。無論是演藝機會的準備還是演藝市場的培育,都在和節目同步進行。養成之日,就是成名之時。
偶像與粉絲同步養成
素人養成類真人秀展示的是蛻變過程,同時也是未來之星夯實市場基礎的過程。以《流行之王》為例,節目用兩條線完成構架。一條線是選手的訓練,一條線是檢驗訓練成果的各項任務。
我們在節目中看到,選手們一邊依靠訓練提升自身的能力,一邊憑借自己的表現在節目中積累人氣。比如陳哲遠,從初試中只被認可顏值,到后來舞技大幅提升,于是節目剛剛上線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前線粉絲團。所以,不僅偶像需要養成,粉絲同樣需要養成。試想,一個新出道的歌手,要多久才會被市場認可?而一個在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出道者,因為三四個月的持續曝光,必然會擁有眾多粉絲,也自然會贏在起跑線上。選手、節目制作方、市場開拓者,三方共贏。
眾目睽睽之下,素人養成類真人秀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見證成名之路的完整過程。相比于明星扎堆的真人秀節目,素人養成類真人秀似乎缺少了笑聲不斷的娛樂感,但正因如此,它更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勵志故事,扎實、接地氣、有意思、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