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誕生了李宇春、張靚穎等樂壇巨星的“超級女聲”算起來,至今恰逢“選秀十周年”,在這十年期間,各種選秀、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即便是在廣電總局下達了“限真令”的今天,真人秀節目依然占據各大衛視半壁江山。
從選秀節目到真人秀經過了十年的時間,十年間幾乎身邊的一切都發生著巨大變化,但從選秀變成真人秀卻并沒有讓人看出什么新意。對比“超級女聲”和“好聲音”依然是選手在唱,大腕在評和選,只是將選手變成了學員,將評委變成了導師,換了個稱呼而已。
而放眼當今市面上其他題材的真人秀節目,不僅從名稱到內容同質化相當嚴重,過度消費明星現象也有增無減,幾乎真人秀節目成為了各大衛視砸錢拼大牌的“炫富場”。
就在觀眾對諸多音樂、親子、戶外真人秀出現嚴重審美疲勞的時候,一些新興的純網綜藝反而猶如一股清泉為浮躁的真人秀市場帶來一絲別樣感覺。例如愛奇藝出品的兩檔純網綜藝《流行之王》和《偶滴歌神啊》都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熱捧,《偶滴歌神啊》上線兩小時點擊量就破800萬,《流行之王》至今播出四期,播放量已破億。
以《流行之王》為例,節目沒有大牌明星的保駕護航,不以虐星為賣點,而是展示諸多小鮮肉從素人進化成偶像的蛻變過程。如今年輕人很多都對韓國練習生生涯的造型過程頗感興趣,而《流行之王》就將這種國內鮮有的“偶像養成機制”搬到了受眾面前,這是該領域限真令后首檔純網綜藝,也是當前唯一一檔完全由互聯網平臺推出的選秀類素人真人秀。
節目播出后反響火熱,返銷貴州衛視,如同《蜀山戰紀》一樣,實現另類先網后臺模式,使得愛奇藝在綜藝節目上先其他平臺一步。
《流行之王》作為純網綜藝的成功典范,能否成為新的現象級節目引領真人秀市場?而避開消費明星的后真人秀(選秀)時代又將出現怎樣的發展新格局?
大打差異牌開啟“素真”新篇章
都說十年一個輪回,在綜藝選秀真人秀的圈子里同樣遵循著這個道理。遙望十年前芒果臺炮制萬人空巷的《超級女聲》,再到今年愛奇藝的純網節目《流行之王》,同樣的造星內容,同樣的顏和藝的PK,但不同的是《流行之王》為了更加符合網生用戶年輕受眾群的口味,從內容、節奏、應用場景和剪輯邏輯等方面都進行了實質性的改變。
“限真令”下達以后,各大衛視都在盡量將節目往高大上、傳遞正能量的方向靠攏,而接下來的一些全新的節目也刻意減少了明星扎堆兒的現象發生,以求避免成為廣電總局“限真令”的反面教材。
而沒有明星選手、沒有明星主持人、沒有明星嘉賓的“純素人”想要吸引眼球贏得收視絕非一件易事。也正因如此,將普通素人通過各種包裝、訓練培養成明星的“偶像養成”節目應運而生,《流行之王》就是這種全新節目形態的先行軍。
節目圍繞核心是素人的蛻變,輔之以“星素”互動的形式做切入點,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位90后小鮮肉,在三位明星導師的帶領下,他們將在線上線下展開全能PK,最終勝出的選手將組成大勢男團簽約愛奇藝。
從內容上看:節目以打造偶像男團為核心,顏值、歌藝和舞蹈成為貫穿節目的三塊核心內容。三位明星導師的邀請也圍繞著這三點展開,分別擔當顏值塑造、音樂塑造以及冷面判官的角色,從性別,職能和個性上來看,搭配的還是比較合理和互補。
制作方式上,《流行之王》借鑒了戶外真人秀的拍攝手法,將拍攝地點從攝影棚移師到了近期在真人秀節目中大熱的長隆旅游度假區。以《流行之王》第三期為例,節目在長隆國際大馬戲、野生動物園、鱷魚公園等眾多景區,進行多機位、多角度的拍攝,在滿足偶像立體式形象塑造的同時,以大搖臂大調度的拍攝方式,也盡情地展現了長隆旅游度假區的遼闊風景,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參與感。
純網綜藝的年輕化節目調性更符合市場需求
《流行之王》在愛奇藝上線四期,總播放量成功破億,吸引了七成網生代熱捧,同時愛奇藝指數最高峰值達1300多萬,一系列驚人的數據無不證明著愛奇藝純網綜藝已經以超快的速度打開了以90、00后為代表的網生代綜藝市場。
實際上在《流行之王》以前,愛奇藝已推出了幾檔相當成功的純網綜藝,從最早的《奇葩說》、《愛上超模》到近期熱播的《偶滴歌神啊》,再到《流行之王》,每一檔節目總能達到既吸金又吸睛的效果。純網綜藝沒有衛視頻道的強大平臺支撐,如何贏得市場的認可和觀眾的良好口碑呢?
首先毋庸置疑是節目的品質,無論是衛視頻道的真人秀節目還是網絡獨播的純網綜藝,節目的品質和創意是最基本的先決條件。當今真人秀市場音樂、親子、戶外等類型的節目顯然已經被“玩壞”,要達到吸睛的效果必須從節目的內容到制作都要獨樹一幟。
愛奇藝長期以來的內容制作經驗與內容運營功力一直不容小覷,而縱觀近幾年綜藝市場,一檔成功的全方位的“造星節目”都找不出來,加上《流行之王》以小鮮肉為節目核心,更為節目增強了吸睛力。
其次,純網綜藝不同于衛視節目形態,受眾群體也截然不同,由于近幾年90、00后成為網絡用戶的主力軍,因此純網綜藝必須能夠把脈目標人群的喜好,吸引年輕受眾群體。
有數據顯示,《流行之王》的主要受眾群體為24歲以下的年輕用戶,比例高達69.5%,而年輕觀眾最大的特點是求新、求變、有主見、表現欲強,而這與《流行之王》的個性化標簽恰好不謀而合。
一方面高顏值的小鮮肉對于年輕觀眾尤其是女性年輕觀眾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年輕人哈韓、追星的慣性讓他們對“練習生”的成長經歷頗感興趣,因此《流行之王》完全滿足了年輕觀眾的所有需求。
純網綜藝最大的賣點還有其強大的互動性,《流行之王》將過去觀眾單向的觀看節目的模式改變成參與節目,網友可以通過彈幕、評論等互動形式一同參與到節目當中。
同時,節目還為小鮮肉們設置了投票環節,讓觀眾決定選手的去留。遙想當年“超女”時期所有粉絲到商業街上為偶像拉票的情景,《流行之王》也是運用了類似的模式吸收成功節目的精髓。
全民娛樂與互動引領“后真人秀時代”
音樂、親子類真人秀已然進入疲軟期,而“限真令”的發布更是讓真人秀市場重新洗牌,禁止過度消費明星,禁用劣跡藝人,節目必須既有意思有有意義……諸多禁令猶如光電總局為勢頭正猛的真人秀市場潑出的冷水,也讓各大衛視和現象級節目紛紛開始為接下來的節目轉型絞盡腦汁,而第四季度真人秀廝殺也即將展開,在這樣令人尷尬的檔期,中國真人秀節目將何去何從?
從《奇葩說》、《偶滴歌神啊》、《流行之王》等諸多純網綜藝的成功不難看出,這樣的節目或許會成為真人秀市場的轉型契機。
如今觀眾對于真人秀節目的審美口味已發生巨大改變,以往,觀眾追求的是節目的明星大牌程度、藝術的專業性以及深八明星聚光燈下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而如今對于這些幾乎被演繹到枯竭的資源已然讓觀眾不再想看,而真正走俏的節目是充滿笑聲的“全民娛樂”類型的節目,在這一點上中國的綜藝真人秀也與韓國的綜藝大環境出現了類似的境況。
以《偶滴歌神啊》為例,節目打出“非大型、不靠譜、偽音樂的純網綜藝”的標簽,節目中的歌手毫無門檻可言,只要是熱愛音樂、敢于表演的都可以登上節目的舞臺,而正常節目下來笑點卻是所有真人秀節目都無法匹敵的,從而達到了“全民娛樂”的目的。
再如《流行之王》,節目展現的是從素人蛻變的偶像的全過程,而這一過程最大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就是觀眾自身,最大限度地增強全民互動性。
如今節目在愛奇藝已播出四期,電視版將從本周日(9月20日)起,在貴州衛視每周日晚22:20播出,純網綜藝能否引領正在處于轉型期的“后真人秀時代”將成為節目內容以外的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