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電影碩果累累的一年。截至9月8日,累計上映新片256部,國內總票房累計達300.27億元,超2014年全年。這離不開電影產業鏈的各方助力,尤其是自去年國慶檔美團貓眼電影與《心花路放》合作,開啟電商預售模式后,“互聯網+”為中國電影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以貓眼電影為首的電影互聯網平臺,借助大數據優勢,先在下游介入宣發,最大范圍觸達受眾,實現精準營銷,為影片鎖定票房。同時,伴隨著與影片合作身份的深化,電影互聯網平臺也開始在上游發力,參與出品,用大數據指導制作,使玩法再次升級。
日前,貓眼電影就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為影片《不期兒遇》舉辦了“貓眼用戶試映會”。《不期兒遇》是由韓國導演曹溱模執導、香港明星李治廷和韓國影后金荷娜主演的喜劇愛情片,將在今年下半年上映。
貓眼有豐富的喜劇片宣發經驗,并積累了《心花路放》、《捉妖記》、《煎餅俠》等成功案例。此次貓眼與《不期兒遇》的合作,先以“近1年經常看愛情喜劇”、“近1年經常看合家歡類型電影”以及“經常在影院買票的自然用戶”三個維度作為篩選條件,通過大數據手段從海量用戶中挑選出最精準的目標受眾率觀看毛片,然后搜集觀眾意見,再反饋給片方進行制作調整。
據活動負責人介紹,貓眼運用了微博、微信、APP推送等渠道宣傳試映活動,共有3500人報名參與,最后通過數據分析,挑選出最符合條件的400名觀眾。活動現場亦相當火爆,觀影后觀眾填寫了調查問卷,還主動建立了微信群,提出了許多有效建議。而對于部分提供了建設性意見的觀眾,其名字將會出現在片尾字幕以表鳴謝。
可以說,貓眼電影這次聯合《不期兒遇》的嘗試,再一次升級了大數據的玩法,把大數據“玩”到了電影前期制作,讓影片順應UGC潮流,也符合互聯網時代人人參與,眾人創作的特點。
通過精準抓取,讓平臺用戶成為電影的“種子觀眾”。一方面,觀眾不再是被動地觀看與評論,他們能更早期地為影片制作提供參考意見,其提供的意見對后期的宣發、影片口碑的釋放亦有裨益;另一方面,讓片方突破創作瓶頸,降低影片風險,更加貼近用戶需求。
《心花路放》、《捉妖記》、《煎餅俠》等喜劇劇情片,創造了一系列票房紀錄,《戰狼》、《殺破狼2》等動作片叫好又叫座,《梔子花開》、《小時代4》繼續大玩IP,《大圣歸來》為國產動畫片開拓了新的思路……2015年中國電影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格局,而電影互聯網平臺所提供的大數據,將會在電影產業鏈上發揮更多的作用,促進整個行業提升效率,保證內容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