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愛奇藝聯合東方衛視共同打造的明星校園體驗式真人秀節目《我去上學啦》已經完美收官,這檔匯聚超豪華陣容明星、以引發教育問題大探討的全新類型綜藝節目再創現象級,收官之夜播放量達到6.4億,成為首檔網絡自制綜藝單季破6億的節目。
甚至在各大衛視綜藝節目搶灘十一黃金檔之際,《我去上學啦》在衛視的收視率突出重圍一躍超過《中國好聲音4》、《爸爸去哪兒3》等時下最熱門的電視臺綜藝節目,以1.03的收視成績占據3.88的市場份額位列省級衛視黃金檔節目排名首位。
反觀愛奇藝綜藝格局,不難發現,《我去上學啦》、《奇葩說》、《愛上超模》、《偶滴歌神啊》、《流行之王》、《漢字英雄》等獨播+自制的綜藝節目已占據綜藝市場的半壁江山,并且節目品質以及影響在整個綜藝市場都極具競爭力。
事實上,近一兩年來,獨播+自制已經構成了視頻網站內容差異化發展的主要舉措。只是,愛奇藝的這盤棋能否持續發力、步步為營還不得而知。
大咖嘉賓+熱點話題 順應受眾需求
此前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就曾表示:“如今視頻變了,視頻的播出方式變了”,而基于這些改變,視頻網站如何抓住網感以保證視頻內容能在網絡環境中獲得影響力變得尤為重要。顯然,愛奇藝已經愛這方面有所動作。
《我去上學啦》在互聯網平臺收官6.4億,帶動百度指數一度飆升最高峰值,達到498,096;同時,節目在微博、貼吧等社交網站上的話題熱度也一再發酵,#我去上學啦#微博閱讀量達到13.3億,討論量超過158萬次,并多次登上24小時熱搜榜,節目衍生話題閱讀量達10.1億,共23個衍生話題登上熱門榜單。實際上,節目的成功與其精準策劃和內容選擇密不可分。
節目在嘉賓選擇上,集結鐘漢良、任家萱、蔣欣、KiKi、蔣勁夫、孫藝州、凱麗等大咖明星,這些明星自身極具粉絲號召力,為節目帶來更多的用戶關注度。
節目形式更加豐富有趣,明星進入校園與學生一起生活和學習,其中早操、考試、辯論賽、班會等環節掀起了大波80、90后人的懷舊情懷,同時,通過這些細節的設置潛移默化的向社會傳達關于教育、社會責任、道德、文化等正向價值觀,而這些社會熱點話題正是社會大眾所極為關注的。因此《我去上學啦》在積極順應受眾需求中迅速吸引了更多人的觀看熱潮。
內容差異化 滿足用戶多元需求
愛奇藝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曾表示,網感最重要體現就是對節目題材和內容的選擇和把握。
《我去上學啦》之前,愛奇藝的自制綜藝節目有《奇葩說》、《愛上超模》、《吳曉波頻道》、《紋理》、《曉松奇談》等脫口秀、訪談、時尚真人秀類的不同題材的內容,之后《偶滴歌神啊》、《流行之王》等音樂類、明星養成類的綜藝節目紛紛涌現……
而《我去上學啦》更是在題材上有所創新,以校園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視角,讓明星與學生們一起真實展現在鏡頭下,通過藝人及成人對校園生活的適應來客觀看待青春期的親子溝通、學校教育等問題,其對社會產生的意義遠遠超出娛樂范圍,轉而向更加深遠的層面展開。
這些綜藝節目的內容和題材首先呈現的是多元化態勢,其次這是用戶所喜愛和關注的。
在過去,像《奇葩說》這類話題大膽的脫口秀節目在電視臺是不可能播出的;像《愛上超模》這類時尚類的真人秀節目也沒有取得過如此傲人的成績;而像《我去上學啦》這類明星校園體驗式的真人秀節目更是頭一遭出現在網絡平臺,重要的是它所引發關于教育、價值觀等層面的探討已經在社會引起正循環,這也奠定了這檔節目的價值定位。
題材夠大膽、夠新穎、夠多元是能夠抓住用戶的關鍵,也是視頻網站網感的最重要的體現。
碎片化制作 符合互聯網屬性
和電視相比,網絡傳播的特點是碎片化,特別是根據愛奇藝后臺大數據顯示,網友對于《我去上學啦》節目是存在部分偏好的,他們或對某一個問題感興趣,只看其中的一部分,或想加快觀看速度跳過不感興趣的部分。
為此,在制作后期時加快了剪輯的節奏,并將完整的節目拆分成幾個大的碎片,根據不同的熱詞將短視頻分類,并將精彩的瞬間單獨拿出來做成片段播放。
《我去上學啦》每期節目一個半小時左右,一方面,在容量上,超多信息量是網絡符合用戶觀看習慣的,另一方面,在節奏上,剪輯后的快節奏和片段式的內容同樣符合年輕化的網絡觀眾的需求。
全產業鏈開發 多維度實現商業變現
愛奇藝CMO王湘君曾表示,在《我去上學啦》這檔節目中有多項創新,其中之一就是創新IP。
可以說,這檔節目是當下最熱門的綜藝IP之一,除了愛奇藝商城同步銷售明星同款書包等周邊衍生產品外,愛奇藝更是開發衍生游戲產品,推出同名官方手游。要知道,即便是此前創造破10億流量的現象級純網綜藝《奇葩說》第一季、《奇葩說》第二季以及《愛上超模》也止步于對游戲的開發。
《我去上學啦》在產業鏈開發領域再擴寬一個維度,比肩《爸爸去哪兒》等衛視熱門綜藝在游戲產業鏈上做IP的衍生開發。而這也恰恰印證了,《我去上學啦》的節目質量和IP開發的價值與一線衛視的綜藝節目相比絲毫不遜色,甚至基于互聯網帶來的種種便利與優勢,《我去上學啦》更適合于全產業鏈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IP的開發,是需要從立項之初做出全面、系列的構想和準備的。《我去上學啦》成功打通IP全產業鏈足以印證了愛奇藝在節目制作之前就已經考慮到后續一系列的產業鏈開發的價值并做足了功課。
而這背后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愛奇藝對《我去上學啦》等自制綜藝節目的價值定位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節目本身,而是從伊始就把它當做一個IP來開發,通過互聯網實現一系列的商業變現,從而實現平臺和節目的最大化價值。這種全產業鏈開發的思維實際上是對網感精準把握的直接體現。
《我去上學啦》、《奇葩說》、《愛上超模》、《偶滴歌神啊》、《流行之王》等一系列自制綜藝節目的大獲成功足以印證了愛奇藝已經成功復制了獨播+自制的策略,這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模式使視頻網站可以由此生產出更多的優質內容。
未來愛奇藝還將持續打造《愛上超模2》、《奇葩說3》、《我去上學啦2》等更多更優質的系列綜藝節目。而無論如何,這也讓業內人士看到,視頻網站對于網感的把握有多重要,一檔節目真正的價值在于,當你把內容、制作、傳播、互動都做到位,你的價值自然會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