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肖湘山擔任制片人,李洋擔任藝術總監,賈東巖聯袂李文強、黃何編劇,桑華執導,蒲巴甲、徐冬冬、張光北、邵兵、李立群、薛皓文、宋雷濤、高天、蘆埡寧等領銜主演的國內首部傘兵抗戰劇《第一傘兵隊》自10月7日登錄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以來,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收視一路領先同時段各衛視熱播劇,制片人肖湘山告訴記者,《第一傘兵隊》首次徹底、全面地揭開第一支國軍傘兵隊的神秘面紗,為觀眾展現中國軍人迎戰侵略者時所迸發出的勇氣與血性。
李洋擔綱藝術總監 肖湘山擔綱制片人 桑華擔綱導演 軍旅劇王牌班底齊聚《第一傘兵隊》
《第一傘兵隊》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獻禮劇,以主人公蔡智誠(蒲巴甲飾)的軍旅生涯為敘事主線,再現了中國第一代傘兵部隊與日軍浴血奮戰的傳奇故事。該劇的主創陣容十分強大,由曾成功策劃過《亮劍》、《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等熱播劇的金牌策劃人李洋擔任藝術總監,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桑華擔綱導演,堪稱軍旅劇超強陣容。
《第一傘兵隊》的男一號由“中國好男兒”蒲巴甲擔綱,他不僅作為《加油好男兒》的冠軍偶像為全國觀眾所熟知,更憑借《喜馬拉雅王子》中的拉摩洛丹獲得摩納哥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一晃九年,通過包括央視反復播出多次的《第五空間》等電視劇的磨練,當年選秀出來的好男兒已經逐漸成長為影視圈中堅力量,此次出演《第一傘兵隊》,演技也備受肯定。不僅如此,塑造了《亮劍》中楚云飛的老戲骨張光北,塑造了《溫州一家人》男主角的李立群,以及以硬漢兼英朗形象著稱的邵兵等老牌演技派男星也在這部劇中有出色表現,三人分別了飾演了女一號的父親戰區司令孟元超、面冷心熱的父親蔡式超、傲嬌上校隊長席少岳。而有著“軍藝校花”美譽的徐冬冬在這部戲中擔綱女主角,飾演了十項全能的最美女教官孟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徐冬冬做足功課,在表演過程中應對自如,獲得了導演的贊賞。棄筆從戎的富二代傘兵和傲嬌少校、美女教官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該劇未播先火,觀眾大呼“期待”。
面對目前市場上“抗戰題材電視劇同質化現象嚴重,普遍缺乏新意,難以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但是抗日雷劇神劇卻滿天飛”的現象,作為資深影視媒體人轉型制片人的肖湘山自有制勝法寶。首先,好讀書的他當然知道好故事的重要性,那時還不流行ip一說,但是他卻挖掘出王外馬甲的小說《戰場上的蒲公英》,2011年,還在做記者的他在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單位附近逛書店,一眼就被書名打動了,一讀就放不下了,書中的男主角蔡智誠出身貴州豪門,而且是浙江大學的高材生,家里三個哥哥都為國捐軀了,就因為一個兵痞打傷了他的老師,他就要投筆從戎,立志要改變國民黨的軍隊——從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第二,這是國內影視題材首次聚焦第一代傘兵隊,從題材選擇上已經占盡先機;第三,為了保證電視劇的制作品質,他力邀國內軍旅影視策劃第一人——李洋加盟,大膽啟用青年新銳編劇賈東巖主導劇本創作,而“李洋,肖湘山,賈東巖”這個組合正是熱播劇《勇士之城》的主創班底。 制片人肖湘山對記者坦言,“我歷時五年創作且精心打磨劇本,為的就是希望能創作出令觀眾滿意的作品,以致敬抗戰先烈,獻禮抗戰勝利70周年。”說這話時,肖湘山表情誠懇而嚴肅。
蒲巴甲邵兵變“抗日好男兒” 激情演繹傘兵傳奇
《第一傘兵隊》的故事發生在抗戰后期的貴州大后方。在“十萬學生十萬兵”的號召下,出身遵義名門的蔡家四少爺蔡智誠不顧父親阻攔,報名參軍。蔡父賄賂軍隊高層欲阻止兒子參軍,但蔡智誠卻輾轉投入了國民黨新組建的傘兵部隊。之后,蔡智誠的未婚妻葉靈風在軍中犧牲,他曾經最敬重的學長唐璧又成為日本人的間諜陷害傘兵隊伍,蔡智誠面臨著情感與信仰的考驗。后來,蔡智誠所在的第一傘兵隊在隊長席少岳的帶領下,炸毀深河橋、劫法場、營救傘兵司令孟元超、畹町收復國門、突襲衡陽機場,在經歷了一次次與日本人的生死較量后,成功突圍,并策反為共產黨新中國的第一支精銳傘兵部隊。
劇中,蒲巴甲飾演的蔡智誠,不僅是個出身名門的富二代,還是當年西遷到貴州遵義的浙江大學品學兼優的高材生,擁有超高智商的他不甘于只在學校呼喊一些愛國的口號,毅然沖破家庭的阻撓,加入了當時中國組建的最精銳的傘兵部隊。期間,他不僅要面對脾氣古怪又傲慢異常的傘兵隊少校席少岳,還要應付麻辣女教官孟雪;不僅要適應摸爬滾打、艱苦異常的特種兵訓練,更要直面無情而殘忍的日本侵略者。從懵懂無知到堅定果敢,從懦弱膽小到強悍精干,蔡志誠和整個傘兵隊的學生兵一同成長,見證了一支獨一無二的精銳隊伍的誕生,而他自己也終于從文弱書生蛻變為獨當一面的“秀才天兵”,“抗日好男兒”。
“硬漢”邵兵在劇中飾演了傘兵隊上校隊長席少岳。劇中的席少岳為人剛正不阿,對上傲慢、對下嚴苛,對于初來乍到的大學生新兵來說,是堪稱“魔鬼教練”一般的存在。但面對敵人,他堅強勇敢、無畏犧牲,在危機時刻為大局著想,將生死置之度外,并且為了保護自己的隊員甘愿獻出生命。除此以外,徐冬冬飾演的美女教官孟雪與蒲巴甲飾演的男主角蔡志誠相知相惜,上演了一出“郎才女貌”的“蒲公英之戀”,兩人在戰火中上演的壯美纏綿的愛情故事令觀眾期待不已。
《第一傘兵隊》 制片人肖湘山
制片人肖湘山手扎:揭秘中國第一代傘兵抗戰史 復活國家記憶 向崢嶸歲月致敬
作為正能量的抗戰劇,在有限空間內創新十分艱難。《第一傘兵隊》改編自暢銷小說《戰場上的蒲公英》,作者王外馬甲嚴格尊重史實,從過程到細節,全部都是來自戰場的回憶和記述,通過數個人物原型素材,真實地還原了戰爭的全過程,這也從根本上顯示出該劇與以往抗戰劇的不同。作者在該書的引言中提到:“再后來,蔡先生就退休了。一個人在家里種桃樹、養蘭花、喂金魚,侍弄一些不吵不鬧的小玩意,孤孤單單,自得其樂。再再后來,當我偶然得知這位安靜的老頭兒居然曾經是中國軍隊最早的空降兵,不由得大吃一驚,急忙和幾個朋友找上門去。這時候,老人家已經得了帕金森病,語言和行動都有些障礙。他坐在藤椅上,看看院子里的花,又望望天邊的云,許久許久才嘟噥了一句:‘這傘兵嘛,就像是戰場上的蒲公英……’”
為了保證最大限度地呈現出傘兵作戰的特色,我們劇組先后轉戰河南,云南,而且在云南尋甸的拍攝基地搭建了傘兵基地,而劇組在拍攝之前,特別利用兩位傘兵出身的演員楊駿和孫偉訓練戲里的演員,這種特殊訓練也在最大限度地讓演員進入角色,以免在觀眾面前露怯。而主演蒲巴甲為了更快地進入角色,更是忍受剛剛做完手術的痛苦,冒險完成了這次特訓。
劇中,不僅有大量傘兵升空、空投、地面實戰的鏡頭,更首次對外揭秘了戰時傘兵選拔、訓練的過程。因為首批征召的中國傘兵幾乎主要都是西遷至貴州、云南、四川的大學知識青年。在傘兵基地里,他們遭受的是美式魔鬼訓練:高強度仰臥起坐、扛著笨重汽油桶折返跑、分組廝殺、奪取胸章優勝劣汰……該劇在地面頻道播出后,廣受好評,有觀眾表示:“看《第一傘兵隊》的感覺五個字可以概括:新、酷、逗、苦、慘。”連主演蒲巴甲都直言,“《第一傘兵隊》是我從藝生涯中最艱難、最刺激、最過癮的一次拍攝體驗。”
拍攝時歷經磨難,在人們眼中,云南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地方,但是我們在云南尋甸拍攝時趕上了四場大雪,嚴重影響了拍攝進度,也因為大雪,李立群老師的飛機降落不下來,拍攝計劃一改再改,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我們挺過來了。
目前社會上,有一些媒體人唱衰抗戰戲,以“抗戰雷劇,抗日神劇”居多來否定抗戰戲,好像一拍抗戰戲就是死路一條似的,但是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抗戰戲拍的不是多了,而是拍少了,而是如何拍出不一樣的故事的問題”。我為什么要拍抗戰戲,是因為我是一個湖南人,也許是湖湘文化的熏陶,從小就崇文尚武,1989年高考落榜之后,也曾報名參軍,最后還是與軍人擦肩而過,但是骨子里的那份軍人情結沒有丟。小時候喜歡歷史,尤其是民國那段歷史,讀書時對民國傳奇民國軍事的書也是天生有點偏愛。縱觀歷史,漢文化缺乏血性,缺乏狼性,而抗日戰爭是最能展現中華民族血性的時期,那個年代英雄輩出,而我們現在的觀眾對那些英雄基本上淡忘了,我們的南岳忠烈祠門可羅雀,而日本人的靖國神社卻是熱鬧非凡,所以我覺得抗戰戲不是拍多了,而是拍得不夠,我會繼續把抗戰大戲拍攝到底,忘戰必危,喚醒國人對英雄那份久違了的崇敬!
也許是書讀多了,看到的故事也多,選擇也就更多,加之之前做影視記者,與影視公司打交道多,對市場相對比較熟,所以對題材的選擇自然有我獨到的見解。《勇士之城》如此,《第一傘兵隊》亦如此!----是為我的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