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來了》停播、一檔經營了12年的王牌綜藝落下帷幕,不禁讓人感嘆。在“風云變幻”的綜藝市場,綜藝節目也經歷著交替更迭。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綜藝節目開始呈現爆發之勢,視頻網站也在內容生產領域不斷制造著驚喜。
在競爭依舊激烈的Q4綜藝市場,愛奇藝又一檔自制綜藝節目《大牌對王牌》接檔播出,這檔節目剛剛播出一期,播放量就輕松突破1700萬,如此,僅不到10期便可破億。隨著視頻網站在內容生產領域的不斷加碼,網絡綜藝似乎卻越來越容易成為破億的現象級內容,這不禁讓人反思,這些年網絡綜藝都玩出了什么新花樣?
網絡節目來了 綜藝市場全面開花
《大牌對王牌》是愛奇藝全新推出的明星通告類自制綜藝節目,有高顏值的鮮肉主持群、有超炫酷舞臺設計、還有最當紅人氣偶像嘉賓和最殘酷的游戲考驗。作為一檔新興的綜藝節目,《大牌對王牌》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物,與《快本》相同,期期都有不同主題。但是,《大牌對王牌》的播出平臺是在網絡,這就決定了它的網感更強,尺度更廣,而事實也證明,網友是買單的。這檔節目雖僅播出一期,播放量突破1700萬,有關#大牌對王牌#微博閱讀量已經破1億,“hold 姐橫刀奪愛”、“吳磊、謝依霖深陷四角戀”等微博話題成為網友最熱衷的談資。可見這檔全新類型的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再次成功打開了綜藝市場的大門,并且收獲了流量、口碑的一致好評。
互聯網時代,網絡引領了這個時代綜藝節目的形態與內容,顯然,在同質化現象明顯的綜藝市場,互聯網+綜藝似乎凸顯出了更多活力。網絡綜藝節目無一不爆發出內容多、類型新、大尺度、直擊年輕人的特點,包括《大牌對王牌》、《奇葩說》、《愛上超模》、《我去上學啦》等在內的眾多視頻網站的自制綜藝節目都在以這種態勢發展,類型多元化的網絡綜藝節目全面開花。
精準定位 打年輕這張牌
《奇葩說》有一句被廣為流傳的廣告語:“40歲以上人群請在90后陪伴下觀看”。雖為調侃,但是不難看出,網絡綜藝節目已經明確將目標定位年輕人。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經表示,愛奇藝不會做那些家長里短、婆媳關系大戰的內容,我們要做的是年輕人真正喜愛和關注的內容。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單說《大牌對王牌》這檔節目,從主持人到嘉賓都是95后感興趣的人和事,節目中探討的話題和游戲也都更加面向年輕人,更加大膽和刺激。據相關人士介紹說,如果這個欄目可以持續做下去,五年之后,節目受眾定位將會是“00后”,要保證自己時刻關注的點是中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們共同永葆青春。可見,年輕人已經成為網絡綜藝節目直面的對象。
互聯網環境下 綜藝節目類型突圍
當下是一個綜藝節目盛行的時代,現象級內容層出不窮。而傳統電視臺受限于制作方式、排播方式等因素,已經不能滿足觀眾日益爆發的需求。特別是互聯網時代,觀眾的對內容的需求在增多、觀看習慣也在發生變化,一檔綜藝節目播畢能及時內容補給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反觀網絡綜藝節目,制作周期短、排播方式更加靈活,最主要的是,互聯網的大容量可以承載更多的內容。
互聯網大環境給了創作者更多的創作空間,其特有的語境和視頻邏輯又讓網絡綜藝節目爆發出更多的創意和類型。所以不難理解,《奇葩說》、《愛上超模》、《我去上學啦》、《流行之王》、《偶滴歌神啊》等自制綜藝節目為什么能在各自的類型領域不斷的創造現象級,即便包括剛剛播出一期的《大牌對王牌》在內,這些互聯網自制內容均顯現出了新的爆發力。
有人說,《康熙來了》的停播,是臺灣綜藝時代的結束。到底是不是這么絕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如今逐漸清晰的是,互聯網時代下,視頻網站的自制綜藝內容在綜藝市場占據著重要高地。傳統電視臺有《康熙來了》、《快樂大本營》等王牌綜藝節目,互聯網也正在通過大量爆發的優質綜藝節目締造著自己的綜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