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記憶中,有太多深入人心的好歌:崔健的《一無所有》、陳慧嫻的《千千厥歌》、張國榮的《風繼續吹》等等。這些好歌成就了一代歌者,也成就了屬于的我們共同的時代記憶。
一首好歌離不開歌者絕妙的演唱,他們將歌曲用最動人的方式演繹,賦予歌曲鮮活的生命。當然,和演唱者同樣重要的,還有這些音樂經典背后的優秀編曲人。他們生活在歌者的光環之外,卻和歌手一起賦予了這些歌曲真正的靈魂。可以說,每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都缺少不了“編唱”配合的功勞。
正是因為演唱和編曲在音樂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禾一音樂蛋主辦了《全國編唱大賽》,希望尋找中國最強編唱達人。本次比賽以歌曲《親愛的你》為題目,通過改編和演唱這首由劉廣東作詞,王譯作曲的歌曲,來展現參賽者的音樂才華。
音樂背后,編曲人的尷尬境地
在近年來,國內的選秀節目屢屢向我們展示了改編的魅力:好聲音的選手陳梓童以一首改編的《雙截棍》獲得了周董的轉身,并由此一路走到了決賽的亞軍;《蒙面歌王》的許茹蕓更以一曲改編的《一無所有》讓我們聽到了另一種催人淚下的搖滾柔情;《我是歌手》第一季,羽泉組合精心改編的經典老歌《燭光里的媽媽》、《老男孩》、《熱情的沙漠》,讓網友見識了改編歌曲的魔力。
所有這些大眾選秀節目中的精彩作品事實上都少不了幕后的編曲人、編曲團隊的辛苦成果。然而,在歌手們大放異彩的同時,對于這些編曲的幕后英雄,大眾往往是知道得少之又少。
如今的音樂市場似乎并不在乎,也沒有意愿去了解一個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人們只關心并享受最終的音樂成品,然后憑借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和判斷一首歌唱的好壞,很少有人會想要了解歌曲背后的創作者、編曲人。周杰倫如果沒有鐘興民、林邁可、洪敬堯等編曲人的傾力支持,他的作品也許就會遜色不少。《中國好聲音》如果沒有背后強大的編曲團隊對每首作品的改編打磨,這個節目可能都不會有,更別說各種精彩紛呈的盲選、對決等等了。作為音樂作品生產創作的重要一環,編曲人的地位重要卻又總是奇怪地被遺忘。
更畸形的是,因為職能的幕后性質,市場對大部分編、作曲群體的價值認知度非常低。這種情況帶來的問題是:首先,市場不知道該去哪里找到這些編曲人;其次,會導致音樂生產服務的報價缺乏標準和不透明化,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例如同樣一首歌的編曲,有的人報價500元,有的人是5萬元。最后的結果是什么?那就是規模化的市場只能找少數幾個大牌的制作人去委托業務,而余下數以百萬計的作、編曲從業人員只能去爭搶份額本來就不大的剩余市場。僧多粥少,業務收入不穩定,設備成本高昂,再加上作品版權保護缺失,個別雇主拖欠薪資等等,就活活生生地把許多熱愛音樂的編曲人推向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比賽之外,音樂人的情感共鳴
音樂是一種理想,音樂更是一種情懷。創作一首作品,從一個簡單的動機到形成一首能夠展現細膩樂思,鋪述一段動人故事的歌曲,脫離不了創作者傾注的熱愛和情感。
對編曲人來講,情懷和理想是寶貴的財富,它讓自身價值得以實現,讓人愿意相信機遇的存在。而此次全國編唱大賽,就是這樣一群懷抱情懷與理想的人,揚起編曲的大旗,為理想宣戰。
本次比賽僅要求參賽者在不改變歌詞的基礎上,對《親愛的你》進行編曲和演唱,并結合自己對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內涵的感受和理解,融入編者自身的音樂思緒,賦予這首歌以全新的生命。
談及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詞作者劉廣東深有感觸,他說“親愛的你“更像是一個人,這個人的內心溫暖平和,遭遇現實的艱難卻不囿于這些困境,既執著于夢想,又對未來抱有超然的信心,相信一定可以給自己或最親愛的“你”一個暖暖的將來。之所以選取這首歌作為比賽曲目,也恰恰是因為其內含的情感和編曲人所處的境地類似。“許下一個承諾,把它深埋在心底,不管路途多遙遠,心一直是暖暖地”。正這種情感共鳴,使得本次編唱大賽早已超出比賽本身,帶來強烈的靈感與情感的碰撞。
光環之下,好編曲的真正力量
中國編曲人雖大多身處窘境,但中國編曲的力量,不容小覷。編曲行業真正的出路在于扭轉當前的社會角色認知,培育大眾市場的強需求,不再局限于企業層面的交易,而是讓定制一首歌和作品,成為每個普通人都司空見慣的商業消費,同步建立其規范和專業的需求配對平臺,解決市場需求與編曲者的對接。
角色被認可,需求被增加,對接被解決,編曲群體的收入條件和生存狀況就會得到改善,創作的硬件設備也會得到相應升級,繼而實現作品的突破,奏響音樂文化強音也就是指日而待的事情。此次編唱大賽,可以說是一次勇敢的嘗試,是志同道合的從業者們,對編曲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