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線獅、馬頭琴……看膩了滿屏明星,來傳統文化的世界里走走,是不是別有風味?
上周六晚,國內首檔聚焦傳承、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真人秀《傳承者》在北京衛視開播。在娛樂節目為主流的周末綜藝中,這檔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節目另辟蹊徑,以樸實卻令人著迷的內容吸引了眾多觀眾。幾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和守業人帶來的絕活,讓觀眾們看得熱血沸騰,不禁贊嘆“原來這些老技藝是如此動人!”
此次坐鎮《傳承者》導師席位的是陳道明、侯佩岑、范明、王紀言四位老師,奇妙的組合不僅讓節目有了與以往綜藝真人秀不一樣的畫風,導師們發乎內心的表現也讓觀眾們看到導師們更加真實、全面的形象。一向儒雅沉穩的陳道明在多年未見的老師面前變得十分感性;女神侯佩岑為了“搶”傳承人使出了撒嬌絕招;“開心果”范明將歡樂進行到底;資深電視界前輩王紀言現場變身攝影師不斷抓拍精彩畫面,讓觀眾戲稱太接地氣。幾位導師在現場關于文化傳承的感慨,也引發了大眾的思索:在商業化時代,我們對于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該做些什么?
陳道明全能點評 侯佩岑聽馬頭琴落淚
第一次出現在真人秀里的導師陳道明雖然言談不多,但往往能夠一語中的。談起鼻煙壺的歷史他如數家珍;在大家都在為線獅的精彩表演震撼時,他還能從中引申到福建文化里的協作精神;甚至連摜牛這樣的項目,他也能夠給出細致的分析,這也讓觀眾大為嘆服:怎么什么都懂!
在《傳承者》的舞臺上還上演了一幕感人的“師徒”相聚。陳道明老師與內畫技藝大師王習三因電影《八旗子弟》而結下了“師徒緣”,將近30年未曾見面,為此王習三老師還為內畫界的“徒弟”陳道明帶來了封筆之作——在鼻煙壺里勾勒了陳道明的畫像。
“馬頭琴是來自天上的聲音”。來自蒙古族的傳承人齊·寶力高,60年來始終致力于馬頭琴藝術的傳播與推廣,他演奏的《萬馬奔騰》被載入了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其傳奇的經歷和精湛的技藝讓在場嘉賓都集體起身致敬。更巧的是,王紀言與齊·寶力高相識60年,兩人超越半個世紀的“發小”情誼,讓人感動。
在結束時齊·寶力高說,“我是為馬頭琴而活,馬頭琴在,我永遠不死”,更是讓侯佩岑現場落淚,并表示兒子長大后要讓他學馬頭琴。悠揚的馬頭琴聲不僅打動了現場嘉賓,首播結束后,觀眾紛紛表示,對馬頭琴有了更多的認識,“原來這背后還有傳承人對傳統文化和技藝60年的付出和執著堅守,太難得了。”
爭奪傳承人 導師各出奇招
除了節目里的傳承人及傳承項目,幾位導師現場的表現也是讓觀眾眼前一亮。現場四位導師分為了兩個組合,陳道明范明并稱“明明組合”,侯佩岑與王紀言組成“王侯組合”。為了爭奪傳承人的親睞,兩組導師也是各出奇招。
唯一的女導師侯佩岑對傳承項目和手藝人們進行點評分析時,總會連連稱謝,謙恭有禮的態度讓她獲得了一致好評。遇到兩對相爭不下時,她還使出了大殺招,現場“撒嬌”拉票。走開心果路線的范明總會在現場突發奇語甚至手舞足蹈,讓“隊友”陳道明都忍不住“破功”發笑。
資深電視界前輩王紀言,除了精準點評以外,還隨身帶著相機,遇到精彩畫面都會忍不住啟動粉絲模式,連連開拍,如此“萌萌噠”畫風也引來觀眾的調侃:“這么自帶粉絲屬性的導師,還真是第一次見!”
“高冷”技藝首現熒屏 年輕觀眾也入迷了
《傳承者》以“讓經典再次流行,讓傳承走向世界”為目標,將看似“高冷”的傳統技藝,通過傳承人展示出來,也讓熟悉了現代工藝的年輕人們,第一次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現場,對傳承人去留擁有決定權的還有十位青年團的成員,團員陳銘對“內畫”里蘊藏的文化內涵大為贊賞,“我們青年人往往只重了外在的裝飾和打點,而內畫卻拿起內勾的筆,勾勒出了另一個世界,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內修,這也激勵了我們年輕人,應該潛心苦修,讓內心世界更為豐富。”
有年輕觀眾表示,通過這個節目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上去是一筆一劃的隨意勾勒,或者是簡單的彈唱,原來在背后有這么多的故事以及文化,我們年輕人了解的真的太少了。”
節目里這些古老項目的現今傳承情況,也受到了關注。導師王紀言對于“內畫”鼻煙壺被商業化的不滿,讓不少觀眾表示深有同感,“如何在走向市場化的同時還能讓這種傳統技藝繼續保持他們的原有文化底蘊?感覺現在還是一大難題。”
在滿屏真人秀的潮流里,《傳承者》突破了明星秀的窠臼,將遺忘在歲月里的經典文化引領上綜藝的舞臺,讓這些古老技藝有了展現的舞臺,也第一次讓這些活在傳說里的古老文化,在電視語言的包裝下,有了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機會,更讓大家關注到了古老文化傳承的嚴峻現實。接下來還會有哪些技藝會在這個舞臺出現?關于文化傳承的探討,會有怎樣的結果?每周六晚21:08,讓我們在北京衛視《傳承者》的舞臺,與傳統文化一周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