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等戶外真人秀節目一炮躥紅之后,國內戶外真人秀綜藝節目的市場空間在今年算是徹底被打開。2015年,全平臺以年超過200多檔節目的速度上線,一時間內容五花八門、百花齊放,綜藝真人秀以一種近乎瘋狂的井噴狀態突飛猛進,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新掘金點。
然而真人秀火爆熒屏,繁華的背后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內容同質、題材扎堆、明星大咖的新鮮感漸失等內容制作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火熱的背后也醞釀著綜藝內容制作和運作模式的新變局。
面對日益凸顯的問題,作為主打年輕化綜藝內容自制的新生互聯網視頻平臺,愛奇藝在內容制作模式上全面引進韓國原版造星體系,率先提出了“偶像養成”口號,創新化地引用高顏值“小鮮肉”男團競訓出道的造星題材,精選集結了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顏值小鮮肉選手,包含高校校草,人氣男神,話題紅人等,在三大魔鬼明星訓練導師的嚴厲考核下,為90、00后的新生代用戶群體奉上了一檔全新的素人真人秀:“偶像養成記”——《流行之王》。
素人真人秀或成綜藝收視新貴
隨著明星成本的日漸推高,受眾對明星膩味的口味調節,《流行之王》這檔選用了鮮肉題材的素人真人秀這種高品質差異化的內容制作策略,一來是為用戶帶來不同于明星的現實觀感,二來選用素人制作,可以將明星成本讓渡給內容制作,更保證節目的品質;三來作為素人的“小鮮肉男團”在節目內容中作為最為受關注度的新星群體,具備了互聯網娛樂網綜時代最大的話題爆點,深受年輕用戶擁戴的同時,也廣為品牌廣告主青睞,既吸睛又吸金,未來將帶來更多全新的可能性。
作為一檔細分受眾的純網自制素真綜藝節目,“小鮮肉偶像練成記”的新穎題材大獲市場追捧。截至上周六收官,《流行之王》總播放量沖破2.4億大關,均集播放量在2000萬以上,其中最高單集播放量達到3200萬,強勢沖榜。由選手周彥辰、朱星杰、周銳、陳哲遠、李之繁、楊忠霖、駱明劼組成的大勢男團MR.BIO也正式成立,這支深具潛力的鮮肉明星團隊隨著《流行之王》熱播而爆紅,明星效應和商業價值也隨著水漲船高。
布局娛樂產業上游視頻網站角色轉變
在商業運作模式上,愛奇藝與天娛存在著異曲同工之處。通過簽約,愛奇藝將這些從節目中走出的“鮮肉明星”收歸麾下,再利用內部資源的整合優勢,為這支新生的“鮮肉男團”做進一步的商業包裝與開發,拓展相關的綜藝衍生節目,讓這支鮮肉天團與愛奇藝品牌形成強關系綁定,未來將有望打造成繼《奇葩說》節目明星選手之后,又一代綜藝“吸金王”,服務于愛奇藝新的綜藝內容生產,不斷為愛奇藝的原生綜藝內容產業鏈強化勢力。
十年前,《超女》和《快男》讓電視臺的選秀節目走上了一個顛覆,成就了湖南衛視的聲望;十年后,網生時代的到來,愛奇藝憑借著精細化運營、強內容自制、熱話題發酵、高觀感互動等優勢,強勢打造出《流行之王》這檔新生代真人秀綜藝節目,再次迎來了造星選秀的回歸。節目的熱播再次帶響了愛奇藝自制綜藝的旗號和造星能力,《流行之王》除了為愛奇藝視頻輸送了巨量的流量外,還為愛奇藝另辟蹊徑,拓展了全新的綜藝類型內容,不斷地豐富完善了愛奇藝的內容生產生態產業鏈。
從自制內容的數量以及市場反響來看,愛奇藝在自制領域已經形成了獨有的品牌標簽。與此同時,憑借著高品質內容與鮮肉經濟的強大吸睛效力,《流行之王》內容成功反輸電視臺,成為愛奇藝又一檔網臺聯動的純網綜藝節目,不僅拓寬了內容的渠道分發,還為愛奇藝的商業模式發展和廣告變現拓寬了更多元的空間,大有與電視臺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的跡象,野心與實力均不容小覷。
這檔節目成功推出并大獲佳績,標志著愛奇藝探路偶像養成式綜藝節目第一步,在跑馬圈地的內容生態建設上向綜藝造星的模式再次挺進。未來,愛奇藝還將持續加碼原生內容,將在2016年持續推出幾十部超級網劇以及多檔原生綜藝節目,在滿足細分用戶的不同需求的同時,強化在自身在自制綜藝領域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