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Z在手機直播APP花椒里看到一段很“傳奇”的文字——“我在花椒上玩表演,碰巧被導演發現步入演藝圈,開始了演藝生涯,我決定將我以后的演藝生活持續直播給大家看,大家一起來見證一個高中生如何逐步變成專業演員的吧!”
據說,這段傳奇發生在一個網名叫“何藍逗”的16歲女生身上。她因為用手機直播了自己學表演的過程,兩個月內就從普通高中生變身網紅,然后被星探發掘成為電影女一號,更簽約演藝公司,參與錄制各大衛視的各類節目……
這么瑪麗蘇的情節也能成真?為了驗證此事真相,大Z通過各種途徑采訪到了“何藍逗”,下面就讓我來曝光這個表演達人的成名真相。
表演之夢:始于小學,興于花椒
“何藍逗”是廣東惠州人,真名叫何藍。“因為我的表演很逗,所以大家叫我何藍逗。”何藍上小學的時候就對表演產生了興趣,幾乎上學之外的時間都被用來訓練自己。“就是觀察生活啊,不斷給自己出題。飛禽走獸,雞鴨魚肉,看到什么形態與動作我都想著模仿一遍。”
直到今年8月,何藍的一個朋友向她推薦了花椒,何藍從此發現了一塊秀表演的樂土。“剛開始的時候,我是想到什么就給大家演什么,后來就粉絲多了,玩法也有了花樣。有時候觀眾通過彈幕出題考我;有時候我自己演一段后讓大家猜演的是什么,猜對的有獎勵。”
何藍確實很會演。為了表現吃紅薯時燙手的狀態,她會用手肘夾著并不存在的紅薯,不停地吹氣。同樣是模仿吃東西,何藍可以把吃西瓜、吃紅薯、吃酸梅、吃口香糖演出截然不同的特色。很難想像,她還是一個未經專業表演訓練的16歲女孩。
有意思的是,盡管她可以熟練表演“表白失敗后30秒內痛哭流涕”,實際上99年出生的她并沒談過戀愛。花椒里經常有狂熱的粉絲在直播里向她示愛,對此何藍總是假裝沒看見。“現在我還太小,還不會考慮這方面的事情。我覺得愛情主要看這個人是不是讓我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我也不知道。”
不過何藍承認自己偷偷關注著花椒上的幾個帥哥男廚師,“如果他們做飯特別好吃呢,可以考慮合作搞個美食直播。”她說自己是個純正的吃貨,最喜歡吃各種類型的雞翅。
除了演技,何藍那頭呆萌的發型也是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這個發型是她高二的時候無意中留的,“因為之前劉海太厚了,本來想弄成當時最流行的空氣劉海,結果劉海少過頭了,一不小心留成了‘窒息’劉海,后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簡單。”
與其他靠顏值吸引觀眾的播主不同,何藍在直播時很少化妝,甚至平時也很少保養。“我這么小,用不著嘛。我也就來北京以后開始擦點潤膚露什么的,一般不注意這方面。”
“何藍逗”現在在花椒里已擁有數萬多名粉絲。如果在花椒APP里搜索“何藍”,可以看到很多何藍的觀眾已經在自己昵稱里加入了“何藍人”的前綴——這是“何藍逗”死忠粉的標志。
從草根達人到專業演員
與錄播相比,不能剪輯、沒有NG的直播更能體現一個演員的真實演技。由于在花椒里的精彩表演,何藍在今年10月被導演歐譚凱發現,并很快成為青春題材的搞笑電影《青春喂了狗》的女主演。
但是,在花椒直播里如魚得水的“何藍逗”,第一次面對專業攝像機的時候卻有了怯場的感覺。
“專業影視劇拍攝與手機直播的差別太大了。拿手機拍自己是隨意的,不會有那么大的心理壓力,而專業攝像機的要求會高出很多。一場戲翻來覆去拍了幾十遍,必須每遍都保持一樣的動作表情。在電影片場,演員要走位,還要配合燈光攝像及錄音等很多部門,這是在很多方面被限制的表演。”
為了突破表演上的瓶頸,何藍在拍《青春喂了狗》時結識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專業演員。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交流,何藍更進一步確定自己的短期目標——考上一所傳媒類或表演類大學。
“爸媽一開始并不支持我的演藝夢,他們覺得太遙遠不現實,所以我用自己的努力證明給他們看 ,他們也逐漸認可了我的想法,他們也希望我能考上專業學校。”
不過,已經簽約北京某演藝公司的何藍面臨學業與演藝事業的沖突,對于這個問題,天平座的她有著自己的平衡術。“我最喜歡的男演員是鄧超,女演員是白百合,他們都是中戲畢業的。表演其實遠遠不止于模仿,知識與經驗一樣重要,看劇本、理解人物、了解故事背景都需要有文化基礎,不然就會演錯。至于時間嘛,總能擠出來。”
的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擠時間已經成了何藍的“新常態”——學習與演藝事業不可偏廢,花椒直播更要堅持做下去。現在的“何藍逗”除了即興秀演技,還在嘗試用直播的方式寫日記。“我想把自己接觸名人的感受、拍戲心得以及劇組生活的細節都告訴給粉絲們,我覺得這些是很多圈外人很感興趣的內容。”
何藍說,“大北京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夢想的地方,”在這里,16歲素人的演藝夢才剛剛開始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