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賀歲檔都是國產大片扎堆,熱鬧非凡。今年的賀歲檔同樣眾片云集。12月上旬有《師父》這樣口碑超強的類型片領頭,中旬有《尋龍訣》、《萬萬沒想到》兩部同檔上映且觀眾期待甚歡的大IP電影熱場,圣誕還有《老炮兒》這樣大咖明星參演的動作電影壓軸。
這些大片當然少不了各家在線選座平臺的推動。據了解,幾家平臺中參與最多的是微影時代的微票兒平臺,這幾部熱門大片微影時代在聯合出品或發行方面都有參與,而且似乎對相對小體量的《師父》情有獨鐘,在營銷與發行上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可以看到,微影時代為《師父》量身定制的概念海報和預告片在朋友圈爆發,收到一致好評,而微票兒平臺上,在票補、宣傳以及全國各地的點映場等諸多方面,均做足了功課。支持力度如此之大,讓人不禁心生疑問:在這么多票房實力清晰可見的大片里,為什么微影時代要大力支持這樣一部類型片?
(微影時代為師父所做的創意宣傳組圖之一)
《師父》究竟是部什么樣的電影?
影評人稱《師父》第三類武俠片,該片憑借其獨到的構思、真實的對決橋段以及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助陣,獲得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最終奪得最佳動作設計大獎,同時該片導演兼編劇的徐浩峰編劇的《一代宗師》超好的口碑已經有目共睹。
《師父》先聲奪人,是影迷暌違多時的良心之作,公映以后紛紛先睹為快,并發表了各種好評,有影評人認為該片是繼《臥虎藏龍》之后的最好功夫片,還有的認為,該片比《一代宗師》實誠,比《刺客聶隱娘》更易懂。雖然沒有玩3D噱頭,也沒有邀請偶像紅人吸粉,但該片的整體質量贏得很多專業人士的嘉獎和贊許。
話雖如此,我們卻看到《師父》目前的票房表現并不及口碑表現。上映一周票房五千萬,即將面臨《尋龍訣》與《萬萬沒想到》的雙重夾擊,未來走勢讓喜歡這部片子的粉絲們略放不下心來。
(數據來源:微票兒票房分析app《師父》12月16日14:00實時數據)
然而,電影市場常常風云變幻,個人分析后覺得,《師父》目前所面臨的局面似曾相識,此前也曾有兩部口碑極佳的影片有過同樣的情境,上映一周遭遇大片夾擊,但最終獲得很好的票房表現成為行業內黑馬。種種跡象表明,《師父》的票房走勢很可以重現此前案例,在大盤的帶動下變成小黑馬。
案例之一是去年上映的同類型影片《繡春刀》。與《師父》一樣,《繡春刀》也有著超高口碑。《繡春刀》剛上映的時候院線排片也沒有足夠的信心,隨著口碑慢慢發酵,排片量逐漸增長,在公映七天以后,遭遇了《馴龍高手2》和《龐貝末日》的狙擊,與《師父》非常類似。
《繡春刀》最終的票房定在八千萬左右,而今年電影市場體量更大,《師父》在豆瓣上的打分為8.3分高于《繡春刀》的7.5分,口碑更甚的《師父》沒有理由在票房上輸給《繡春刀》。《師父》有一定受眾基礎,導演徐浩峰深受粉絲認可,導演制作班底精良,動作設計更加專業,在消費目標受眾上期待值更高,有足夠的底氣沖擊高票房。
另一個相似的案例則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師父》和《大圣歸來》的口碑評價相似,曲線也同樣非常接近,都屬于有電影票房潛質的好片,兩片都是上映的時候反響不是很熱烈,口碑上揚時遭遇更大體量的大片阻擊。《大圣歸來》上映后,遭遇了《捉妖記》這種同樣是定位全家歡電影的阻擊,但仍取得了近10億票房的好成績。而《師父》的受眾則與《尋龍訣》、《萬萬沒想到》的受眾有不小的差異,一二線消費群體剛需存在,同時《師父》足夠接地氣,在大盤帶動下有逆襲三四線的可能。通過互聯網的口碑助推,《師父》完全有走大圣歸來后期曲線,狹縫求生票房穩定增長的可能。
這是一部有機會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幫助提升票房增量的片子,也是一部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佳作。
微影時代的電影之心
縱觀此前電影出品發行方面的動作,可以看到,微影時代一直對具有藝術氣質的國產佳作影片保有偏愛。微影時代聯合出品聯合發行的《心迷宮》、《喜馬拉雅天梯》等,這些影片都屬于中國電影的新力量,屬于小眾質量過硬類型的影片,從以往案例來看,此類型影片商業性較輕,在市場上很難獨自存活。而微影一直在憑借自身平臺優勢,幫助此類影片尋找受眾,爭取票房。在微影時代的諸多案例中,這種選片的意圖體現的非常明顯。
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傳統電影的營銷模式,從電影的產業角度和微影時代的實踐來看,互聯網+是可以幫助電影市場做大的有力手段。資本逐利的市場,讓電影行業有一些頑疾,如一些品質優良的中小成本電影,不容易獲得市場認可;影院上座率低,空場率往往高達70%—80%;大片霸市,觀眾想看品質不錯電影的時候比較困難。
現在在線選座平臺成為了院線的伙伴,可以解決這些難題,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畫像為優質電影找到適合它的觀眾精準營銷、通過階梯價格策略提升影院上座率,這些互聯網化的手段,可以助力院線,提升上座率,共同做大電影市場的增量。
暑期檔,微影主推《大圣》,國慶檔聯合發行《夏洛特煩惱》,而這次微影選擇了《師父》。這些作品,品質過硬,但它們猶如被深埋海底的珍珠,如果沒有像微影時代這樣懂電影、希望為中國電影市場做增量、為中國電影貢獻自身價值的營銷發行平臺,可能會成為遺珠,讓觀眾錯失和它們結緣的良好機會。當一個“走心“的電影遇見“走心”的發行公司,相信可以獲得的不僅僅只有“人心”。
希望在線選座平臺都能保有做電影的情懷和增量市場的初心,用互聯網+的方式,讓好內容連接用戶,培育用戶的眼界和觀影習慣,讓優質影片順利進入消費市場,讓電影人更有信心堅持打造優質產品,共同為中國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作出努力。而作為一個《師父》的自來水,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自來水”認可和褒獎這部電影,為這部佳片找到受眾,獲得更多機會被市場認可,再次打造出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