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綜藝真人秀市場,幾乎所有人都在為打造“現象級”節目而絞盡腦汁,畢竟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在上百檔節目當中贏得先機,內容永遠是最關鍵的核心。
在引進版權并進行本土化創新,經過了一番激烈的廝殺之后,便出現了真人秀節目各領域的領頭羊,音樂類有《中國好聲音》、親子類有《爸爸去哪兒》、戶外類有《奔跑吧兄弟》,而當幾檔節目以壓倒性勝利稱霸并打造出“現象級范本”之后,如何擴大領先優勢并將強IP繼續發酵成為重點,但也是難點。
當諸多強IP已顯出疲態,《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卻以CSM50城平均收視率4.274%,單期最高收視高達5.444%的姿態繼續領跑,對比前兩季節目的收視和熱度,“跑男”第三季實現跨越性的突破實屬不易,除了不能忽略的鹿晗加入后吸粉功力以外,“跑男3”與之前最大的區別要數將獨播權只賣給愛奇藝一家,而從前不久收官后得到的破30億的網絡播放成績來看,愛奇藝對這一季“跑男”的加磅功不可沒。
深度挖掘粉絲效應 讓強IP二次發酵
前兩季“跑男”的網絡播出權幾乎覆蓋了所有主流網絡視頻,從數據來看,前兩季節目來自愛奇藝的網絡播放量達全網播放量的三分之一,力壓其他視頻網站,這大概也是跑男3為何選中愛奇藝的最重要原因。
要讓已擁有穩定受眾群的強IP二次發酵,首先必須要做的是深度開發節目的“粉絲效應”。拿“跑男”來說,從第一季到第三季,除了那個“流水位置”從王寶強換成包貝爾又換成鹿晗之外,跑男的成員都沒有變化,這也與韓國原版的《running man》的成員長期固定幾乎相同。
但中韓兩國的綜藝市場模式不同,中國的觀眾也比韓國觀眾對新鮮度的要求更高,而從數量上來講,“跑男”與同時段湖南衛視大牌扎堆的《全員加速中》相比則少了很多,那么想要讓“跑男團”成員和節目本身再次圈粉就必須深度開發“粉絲效應”,愛奇藝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首先,在節目開播前,愛奇藝用“大家說跑男”、“跑男伐木累”等諸多周邊的衍生節目讓“非跑男粉絲的愛奇藝用戶”認識、了解并愛上“跑男”,而在節目正式開播時也是愛奇藝擴大“跑男”受眾群的重點發力時刻,從第三季節目首播13小時破億的成績來看,愛奇藝在前期鋪墊中打下的地基夠堅實。
隨后,愛奇藝再度發力圈粉兒,邀請跑男團唯一的女性成員 Angelababy擔任VIP品牌代言人,使得Angelababy在整個視頻平臺不斷曝光、吸粉,讓愛奇藝和跑男實現了“雙贏”,這樣一來強IP在強平臺播放所形成的粉絲效應就實現了二次發酵,隨之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更加顯著。
開發營銷策略 打通強IP全產業鏈條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再強大的IP都需要注入網絡基因,以此打通全產業鏈條之后,所實現的IP價值則遠不止收視率、點擊量這樣簡單。
從剛剛過去的2015年電視市場來看,注入互聯網基因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異軍突起的網劇和純網綜藝價值不可估量;而全網獨播也讓《花千骨》、《瑯琊榜》等強 IP劇實現了吸睛以外的吸金效應;而在綜藝真人秀市場,擁有“跑男3”獨播權的愛奇藝也全面開發了營銷策略,在為節目升溫的同時,打通了強IP的產業鏈條,在關注度、話提性、收視率、點擊量紛紛破紀錄的同時,也實現了視頻網站從簡單的“播出平臺”向“運營平臺”的角色轉換。
愛奇藝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啟動了全平臺的聯動營銷。從節目內容上來看,范冰冰、孫儷、李亞男等跑男團的“另一半”都在第三季出現,愛奇藝在節目播出前也陸續推出了與之有關的各種趣聞、花絮話題點,而正片播出時通過視頻平臺的彈幕效果也讓話題點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
節目播出時#鹿晗福不福#、#娘娘撕鄧超#等微博話題就通過愛奇藝的幕后推動不斷被炒熱;收官時#陳赫爆冷登頂最強者#、#黑牛俠李晨后會有期#等話題在暴露跑男粉兒不舍之情的同時,也讓愛奇藝牢牢抓住機會在“后跑男”時代,繼續在平臺播出與節目相關的衍生內容,愛奇藝甚至在正月初五打出《奔跑吧兄弟》春節特輯的創意,讓跑男成員在平臺與用戶進行拜年互動,這無疑讓節目余溫在視頻平臺再度被開發。
當初愛奇藝以天價買下“跑男3”獨播權的時候曾引起了業內一片熱議,而隨后又以天價將冠名權賣出去的時候再次讓愛奇藝站在了風口浪尖。
不止如此,愛奇藝還開創泡泡社區、人氣PK以及figure out“明星購”等新鮮互動手段讓節目的IP效應運用到旗下游戲、電商等各個領域,全面打通的強IP全產業鏈條背后的吸睛與吸金力不容小覷。
強IP遇上強平臺利用全產業營銷,引爆了吸金、吸睛的化學效應。1+1>2的強強聯合模式或許將在2016年對所有強IP的節目本身、擁有穩定用戶的視頻平臺以及力圖尋找傳統媒體以外商機的廣告主都具有可借鑒之處。(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