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亦稱“武打片”、“武術片”,中國獨創的表現中華武術技藝的影片。20世紀20年代初期無聲電影階段,中國銀幕上就開始出現根據神怪武俠小說改編的武術打斗影片。20世紀50年代香港電影界攝制具有中國民族特色、講究實戰技擊的《黃飛鴻》成功,功夫片開始揚名影壇。
20世紀70年代香港影星李小龍主演以真實武功為表演手段的《精武門》《龍爭虎斗》等影片后,功夫片作為一種新的樣式屹立于世界影壇。80、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一大批港產功夫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
進入21世紀,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功夫片也進入了低谷。但一個人的出現,讓人們又看到了港產功夫片的希望,這個人就是香港導演葉偉信。
葉偉信,1963年10月23日出生于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1985年葉偉信在新藝城電影公司開始其電影幕后工作生涯,1995年首次擔任電影導演,拍攝作品《夜半一點鐘》。2001年憑借《朱麗葉與梁山伯》獲得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2009年和2011年分別憑借《葉問1》《葉問2》再次獲得該獎提名。2015年執導《葉問3》,獲得金像獎8項提名。
2000年之后,香港最好的功夫片都出自葉偉信之手。2005年《殺破狼》上映,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消失數載的香港功夫片品質。不被人看好的《殺破狼》像是雄獅沉睡蘇醒后的一聲狂吼,對于仍對香港功夫片存有些許期待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和莫大的鼓舞。
2007年,《導火線》上映,影片中混合格斗的動作設計成了最大的賣點。片中大量融匯了巴西柔術、拳擊、泰拳、摔跤等搏擊技術,動作招式的節奏配合無間,將打斗的魄力與魅力都渲染到極致。
隨后葉偉信開啟“葉問”系列,2008年執導《葉問》,2010年執導《葉問2》,作為功夫片,電影做到了打戲多而不雜。影片細致展現了詠春拳等拳法的制敵手段,使人能賞心悅目地領略搏擊套路。片中關乎民族興亡的家國情懷有著十足張力,文戲情節也十分溫馨。打戲拍得真實好看,意味著功夫電影重回巔峰。
葉偉信與甄子丹聯手開創了“拳拳到肉“的武打風格風格,創造了具有強烈真實感的功夫片。兩人的合作越來越默契,時隔6年,雙方再次聯手推出《葉問3》。正當人們擔心葉偉信玩不出“新花樣”時,本片的總制片人施建祥給“葉問”送來了一個重量級的對手,拳王泰森,為本片增加了重要看點。施建祥一直以來想要在銀幕傳遞中國精神,引入泰森還能同時讓《葉問3》打斗更加精彩,實屬雙贏的好事。這全賴他在派拉蒙公司偶然邂逅泰森時,用隨行人員的少林功夫征服了拳王,兩人一見如故,遂成為好友。
施建祥認為從30年前開始,泰森就是中國人心中影響力最大的西方拳擊手,是永遠的拳王,邀請泰森出演《葉問3》,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電影中,泰森將和甄子丹的東西方武學巔峰對決,相信會給功夫片市場帶來又一次的高潮。
稍顯遺憾的是,葉偉信雖多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但從未獲過獎。“葉問”系列,無疑是他近幾年最成功的電影,此次憑借《葉問3》,葉偉信能否成功斬獲金像獎也成為影迷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