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鑫亮
如果說《葉問1》著力于武術,《葉問2》注重于功夫,那么《葉問3》就是講江湖,這是從術至道再到一個系統,正是一個從小學習武術的人的心路歷程,從體弱多病學武強身,到想出去闖出個名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打敗一個又一個門派的掌門,享譽江湖,被好多人稱作“師父”的他想回歸家庭。
葉問收徒傳拳,成為一代宗師,他的小家由他和張永成以及兩個兒子組成,他的大家庭就是他與他的弟子們,小武林是像張天志這樣的踢館者、費蘭奇這般的無理房地產商組成的江湖,大家庭是他與妻子、兒子和弟子匯集成的家庭。
《葉問3》 小生活小情感 英雄也有血有肉
從詠春技法來看,它是一門制襲功夫,訓練器械是木人樁,這就像家庭里的一個個體,無論是丈夫、妻子、兒子,你不可能發大力把木樁打碎,而是要用格擋來順應木樁的移動,出拳彈性、短橋窄馬、善發寸勁,更是概括了家庭經營的大義,同在一個屋檐下,難免磕磕碰碰,你不能一遇到家人的苛責和誤會就想跑出去,而是要圓融將矛盾化解。詠春主要練習方式是兩人對練,這就是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家長里短,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一次次黏手和黏腳,將當事人的損害降到最低,正是解決家務事的宗旨,清官難斷,正是由于像詠春拳里那樣黏。
與其他動作片有顯著區別,《葉問3》早已不看重勝負,也弱化了一城一地的得失,它不再是傳統功夫片簡單煽動民族情緒的雞血,而是像葉問那樣靜坐著呷一杯茶,他讓觀眾像李小龍那樣既有一腳踢碎香煙的淋漓,也有踢不碎茶水的那份綿柔。影片終極一戰是葉問和張天志兩個詠春高手之間的比試,不像以往功夫片和武俠片里同門之爭你死我活,連帶掀起江湖血雨腥風,葉問張天志之間的比拼更像是師兄弟之間的日常對練,葉問已然是把張天志納入自己的家庭,張天志像一個叛逆的孩子急著想另立門戶,一個家庭里的人,又有什么必要分個高下呢。
《葉問3》中國功夫VS外國拳腳 小家庭大武林
《葉問3》無論在海外還是國內均被熱捧,在于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在探討中國功夫和外國拳腳的不同,外國拳腳會被經濟所裹挾,遠的從古羅馬斗獸場里人與獸廝殺,近的是催生富豪的拳擊擂臺,他們的拳腳是謀生的方式、出人頭地的手段,中國功夫尤其是詠春不是讓你學會了功夫就出去欺凌弱小,也不是讓你去快意江湖。《葉問3》里的武戲就是文戲,文戲勝似武戲,拳腳碰撞之間,葉問能洞悉敵人破綻;兒女情長時,葉問看妻子是柔情、看兒子是用心,看徒弟是恩威并濟。
中國傳統文化會讓外國人云里霧里,甚至年輕一代中國人會覺得也會佶屈聱牙,功夫片卻是這樣一個能天然吸引外國人和年輕人的載體。這就是《葉問3》有別于90年代香港功夫片描摹功夫之形,也是突破了21世紀初被外國人理解的用竹林等中國風景來襯托功夫之里,《葉問3》是由表及里,讓觀眾看清了貫穿于中國精神內涵的那根線,既是詠春強調的“中線理論”,也是修齊治平的邏輯線索。這為功夫片以及更多類型片拓展了另一片展示傳統文化的天地。從小被灌輸法律和規則的外國人,不太好理解中國宗族祠堂和家庭的作用,而這本身也被人口往大城市集聚而沖淡,但武林不會消失,尤其是家庭這片大武林由于人口基數會更為龐大,一個公司做強做大你能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管理和技術,一個家庭的經營,西方重視個人是沒有成功先例給你依循,你只能回到傳統汲取營養、獲得啟迪。
從這個角度來講,《葉問3》絕對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