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綜藝節目和真人秀發展得如火如荼,幾乎每個電視臺和視頻網站都在積極推出各種題材的綜藝,其中有表現親子、夫妻、朋友等各式關系的,而情感類節目因為反應現實社會的問題也吸引了不少觀眾。
此前顏樺參演了反映當代單身女性擇偶問題的綜藝節目親愛的我愿意。節目播出后,很多觀眾認為故事情節過于戲劇化,并不貼近現實生活,人物表現古怪奇特,節目受到很多爭議,令人質疑它的真實性。對這些問題,顏樺也進行了進一步澄清和說明,解答了觀眾的懷疑。
她表示節目組想塑造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反映現實社會中的問題,所以特地制造了一些情節讓參與者配合演出,以達到戲劇性的效果。原因很簡單,在熒屏競爭激烈的今天,過于平淡的內容難以引發觀眾觀看的興趣,所以要依靠一些奇葩的情節和內容吸引人。
顏樺透露她對感情非常慎重,平時很難遇到她認為合適的人,也沒有寄希望于在節目中找到合適的,更多的是通過節目表明單身的身份。根據編導的安排,她與男生展開了一次約會后就明確表示不是適合她的人,不愿再繼續參與。但編導勸解她說,如果在節目里還和平時一樣就體現不出任何改變,節目的目的是展現幾位參與者的變化,所以讓她與其中一位再上演約會,也就是說此后的情節都是為節目進行的表演,目的是豐富情節的故事性。
除了這些演出外,節目還運用剪輯的手段構造戲劇效果。例如一位導師問顏樺在過去二十幾年中令她記憶最深刻的一段情感經歷,她說到曾經和一個男生約會三四個月卻不了了之。最后播出這段情節時特地配上她和節目中一位男生約會的鏡頭,令觀眾以為她說的就是這個男生。顏樺表示在整個節目錄制過程中,與這個男生見面也不過兩三次,每次都在半天左右,根本談不上產生感情,更不可能是二十幾年中記憶最深刻的。節目組這樣安排是因為無法找到顏樺說的這個人的真實資料,只有通過穿插一些節目中的鏡頭令觀眾有感官的認識,但鏡頭中的人與她敘述的沒有任何相關性。
此外節目還構造了一些搞笑的情節,增加節目的話題性。例如她與一位男生第一次約會時去了公園,總共時間在半天左右,全程說了無數的話,但最后剪輯的節目特地選擇了其中一些片段,構造出她一直在打聽對方經濟情況的劇情。顏樺談到自己在大學畢業后就擁有高薪的工作,很早就成為世俗眼中的“金領”,根本不可能一直向這樣一位男生打聽錢的問題。而且對于剛認識的人,即使是普通朋友,詢問對方在哪里工作、住在什么地方等都是很正常的問題,如今社會中各種騙子橫行,如果不了解這些基本情況,又怎么可能放心的結交這個朋友。她表示現在社會確實有些女性比較注重物質,節目組是想通過她這個人物來表現這種社會問題,觀眾們不必對號入座,因為這都是劇情的安排。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奇葩的劇情也是節目組為吸引眼球而做的安排。比如她們去餐廳吃飯的情節,由于知道男生已經買單,所以她沒有再提出由自己付錢,結果卻被節目說成是她寧愿逃單也不愿意付錢。顏樺說這種情節實在令她啼笑皆非,當天的安排是讓他們在節目組提供的一百元現金內完成約會,當男生提出去某餐廳吃飯時,她就說到花費肯定不止一百元,男生表示沒有關系,因為他帶有信用卡。吃飯過程中,男生提出先去用信用卡買單,但說不告訴節目組,以免被說成是破壞他們的規則,最后吃完飯他們無所顧慮的走出了餐廳,這頓飯已經買單是雙方都知道的事。顏樺表示這頓飯總共也就兩三百元,由于她的工作是面向公眾的,如果真逃單肯定是違背道德損壞形象的,完全不可能為了兩三百元去做這種事。而且當時現場有很多人員,餐廳也都有監控,沒買單肯定不敢光明正大的走出去。節目組構造這種情節是想反映當前年輕人約會究竟是要男方買單還是雙方AA制之類的問題,這些情節不是參與者的真實表現,只是為了達到節目效果而構造的。
了解綜藝節目的觀眾都知道,當前各大電視臺和視頻網站都在積極推出各種節目,因為目前的節目形式中綜藝最受關注和歡迎。節目為了博取眼球和制造話題也使盡了渾身解數,這也令各種節目能經常占據新聞榜和熱搜榜。
綜藝節目首要目的是吸引觀眾,比如情感綜藝親愛的我愿意,所以節目組會安排一些奇特的情節引發觀眾的興趣和議論。其次這些節目想反映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所以構造某些具有話題性的情節發生在參與者的身上,這些并不代表參與者真正具有的問題,而是他們配合節目需要進行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