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四月天,賞花賞葉賞佳片,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于4月1日中午12點正式開放售票。據微影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開票2分鐘出票金額破百萬,4分鐘破兩百萬,8分鐘破三百萬……截至12時30分,開票僅30分鐘,北影節獨家票務平臺“格瓦拉+微票兒”總出票額突破600萬元,可謂首戰告捷。
后臺數據顯示,北影節開票前“加入片單”數最多的TOP10的影片,與開票后出票量TOP10影片高度吻合,出票速度最快的影片分別為呼聲很高的《卡羅爾》、《末代皇帝》、《東京物語》、《海街日記》、《銀翼殺手》、《太空漫游》等,其中4月17日電影資料館放映的《愛與黑暗的故事》,621張票在10秒內被迅速秒光;后臺數據顯示,截至今日午間13:00,共有近500萬用戶實時關注北影節搶票活動并參與搶票,而北影節項目負責人給我們透露說:“今天12:00開票以來,截至目前,實時點擊‘購票按鈕’參與北影節搶票的用戶,平均每秒達到44000人。”
?。▓D:4月17日電影資料館《愛與黑暗的故事》,PC端前臺頁面顯示,621張票迅速秒完)
取得如此佳績,除了北影節自身日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格瓦拉+微票兒”也是功不可沒,雙平臺聯手,從票務營銷、觀影攻略、衍生品等方面相繼打出五大營銷組合拳,全程精彩助陣北影節。
第一式 套票短拳
3月28日10:00,格瓦拉+微票兒精心準備的套票大餐“酣暢電影節,有套才夠爽”活動準時上線。配合電影展映系列,活動共設置了《異形》系列套票、《星球大戰》系列套票等11種限量套票。后臺數據顯示,本次套票活動共有30萬人實時在線關注并參與,開票短短27秒,售出936份套票,當天中午1100套套票全部售罄。其中,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作品“老塔”套票10秒告罄。限量預售套票活動既滿足了部分資深影迷的迫切需求,也讓本次北影節展映影片“未映先火”,提前點燃了影迷熱情。
(圖左:微票兒套票活動專題頁面;圖右:格瓦拉套票活動專題頁面)
第二式 答題屠龍拳
與預售套票上線的同一時間,微票兒于3月28日至31日發起了“真·影迷大挑戰”答題抽獎活動,所選題目趣味中不失難度,外加北影節限量套票和觀影紅包的獎品,吸引了眾多影迷參與其中,為北影節正式開售聚焦了大量目光,而微信朋友圈的互動,也讓本次北影節的影響力輻射到更多大眾用戶。
(圖:微票兒“真·影迷大挑戰”答題抽獎活動)
第三式 攻略長拳
圍繞本屆北影節,微票兒與格瓦拉還陸續發布了“觀影秘籍”、“觀影攻略”、“觀影地圖”、“搶票攻略”、“佳片解讀推薦”、“展映影片主創專訪”等獨家原創內容,既有冷門佳片權威解讀,又有實用的北影節玩法。這一系列貼近用戶的攻略與解析,幫助大眾順利地找到電影節的正確打開方式,同時為用戶個性化的觀影提供一些指導工作,迅速拉近了北影節與參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令品牌好感度倍增。
?。▓D:小格為觀眾和影迷朋友特別準備了100套觀影手冊和觀影地圖)
(圖:本屆北影節快手搶票攻略)
第四式 直播互動拳
在接下來4月16日北影節開幕式的現場,格瓦拉+微票兒還將聯合北京電視臺,開啟“搖一搖”領取驚喜觀影優惠禮包活動。北京衛視、北京電視臺青年頻道直播北影節開幕式時,電視機前的觀眾拿出手機,通過“搖一搖”即可獲得由微票兒、格瓦拉送出的觀影優惠禮包,共計超5萬份滿減優惠超值禮券,總價值超過50萬。此外,本屆電影節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微信公眾號和展映手冊通過CINIME的互動技術相關聯。這一炫酷的新媒體互動技術,為首次運用于本次北影節,其高效性與便利性也給未來互聯網營銷提供了可行性參考。
第五式 衍生品側打拳
除推出上述眾多觀影營銷動作幫助北影節實現突破外,微票兒還將于周邊商城上線北影節展映影片的正版周邊,經典的《異形》、《星球大戰》系列精品手辦的限量發售,滿足用戶的電影文化需求,進一步豐富用戶的消費體驗。
除了五大營銷形式精彩助陣北影節,在用戶服務方面,格瓦拉和微票兒也為用戶提供最佳的購票體驗。不僅開通了“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客服專線”,用戶撥打10101068,就能直接進入北影節服務專線,通過這個客服專線咨詢影片信息和影院地址;“觀影手冊”和“觀影地圖”等深度內容,將展映影片的排片信息及放映地址及時告訴用戶,并為用戶展示了手繪北京展映合作影院的地圖,告知最便捷的觀影路線;此外,在每個影院線下會安排工作人員,引導用戶取票,保障整個影節票務安全;有退票需求的用戶,還可以關注@微票兒官微,官方微博平臺會配合擴散轉票信息,協助用戶調整日程。
?。▓D:用戶可通過撥打10101068北影節客服專線,咨詢電影節相關信息)
“格瓦拉+微票兒” 雙引擎多角度的聯動營銷,借助移動互聯的便捷社交體驗,充分調動了雙平臺優勢資源,使北影節在活動規模、大眾體驗、群眾參與程度、傳播熱度、影響力、市場活力六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不僅提升了電影節運營方式,釋放了電影節能量,為電影節帶來新活力,更將電影節打造為一個融合兩強優勢,更備互聯網的社交基因,孵化產業新勢能的國際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