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奇葩說》第三季的先導節目《奇葩來了》登陸愛奇藝,“奇葩粉”們歡呼雀躍,2015年曾一度甚囂塵上的諸多傳聞不攻自破,同樣由愛奇藝出品的《奇葩來了》首次將選秀節目的海選獨立成篇,且單獨招商,前后共四周八期,不僅為三月份開播的《奇葩說》全面預熱,也拉長了愛奇藝《奇葩說》品牌關注效應的時長。第三季《奇葩說》也于3月4日在愛奇藝上線播出。
作為《奇葩說》唯一出品方的愛奇藝在擔綱中國互聯網視頻行業領導者的同時,其自身孵化培育的多項爆款網綜的造星模式和品牌效應漸顯。個性鮮明的網絡綜藝風格可謂成就了第一代網綜明星的誕生。
據官方數據顯示,年前《奇葩來了》一經播出點擊量就直接破表,迎來純網綜藝的開門紅,現象級網綜IP魅力不減,粉絲基礎相當夯實,重現江湖的“馬曉康”、金句頻出的新老奇葩,甚至對全新贊助商的花式口播都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首次為網友呈現“新奇葩”們如何歷經考驗選拔進入《奇葩說》演播室現場的過程。
>>>>
優質平臺促進網綜大IP煉成
《奇葩說》到底有多火?
截至目前,《奇葩說》第一季和第二季總點擊量超過11億;第三季總招商破3億,單從數據來看,《奇葩說》就已是純網綜藝里一個大寫的超級IP了。
如果把《奇葩說》的走紅和好看僅僅歸因于內容的趣味性、選手的強能力或者市場的稀缺性等等顯然太片面。其實再度回到《奇葩說》節目的高曉松的這句話令人回味:“《奇葩說》不單只是一檔娛樂綜藝節目,它不標榜‘反知’,而是反‘反知’,讓人明白知識是有用的、智慧是有用的。能在這個時代影響一批年輕人,讓他們多思考,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那么,我們再來分析,為什么《奇葩說》成為了中國純網綜藝的第一代領軍者。
第一,內容制作團隊實力雄厚,愛奇藝平臺優勢強。《奇葩說》主創很多是從央視走出的精英,央視綜藝大平臺下的鍛煉磨礪,塑造了他們的職業化態度和專業化水準。領軍人馬東、制片人牟頔曾是央視的節目制作骨干,在他們的帶領下,《奇葩說》節目生產品質得到了很好的保證。與此同時,愛奇藝作為網絡視頻的行業標桿,與馬東團隊的結合,可謂強強聯手,化學反應巨大。
第二,節目定位清晰,開放包容。有人說,《奇葩說》是一個把辯論娛樂化了的節目,說法略顯片面。對于很多愛辯論的人來說,它提供的是一個平臺,不只是辯論本身,更是一個開放包容的舞臺,選手多元,話題多元,觀點多元。即使是當下在愛奇藝熱播的《奇葩來了》中,每位選手的自我介紹環節也需自帶價值觀,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示自己的特色、經歷、態度以及才華。
第三,網絡給予的空間與想象力。辯論,需要的是強大的邏輯思維及知識儲備,盡管《奇葩說》標榜的是“草根選手”,但兩季下來必須承認這是精英的盛宴。互聯網節目賦予網絡綜藝龐大的創作空間和想象力,《奇葩說》在網綜一片混沌中產生,詮釋純網綜藝內容創造出的強大商業價值,在最簡單的說話基礎上,利用主持人、選手嘉賓之間“唇齒交鋒”用最短的時間創造除了純網綜藝市場的強勢IP。
>>>>
網綜以人為本,平臺與“人”和諧共生
《奇葩說》之所以好看,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人。黃執中、陳銘、馬薇薇,每個人都曾是大學生辯論賽中的佼佼者,是辯論行業里的翹楚。學識、辯論能力以及不可或缺的綜藝素養都是《奇葩說》中奇葩們必備技能,這也是為什么《奇葩說》紅了之后成為無可替代的造星工廠。《奇葩來了》在愛奇藝上線播出以后,關于選人的重要性讓網友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也順勢解釋了愛奇藝對《奇葩說》的促進和節目本身強勢的造星能力。
《奇葩來了》中八期節目入演播廳的有六七十位,最終可以加入到戰隊的,只有十八人。可以看到的是,馬薇薇成為北京城各類論壇邀請嘉賓的熱門人選,陳銘也還在其他的說話類節目中出現,姜思達、范湉湉、顏如晶、花希等人在愛奇藝其他的綜藝節目均有露面。范湉湉出現在了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肖驍代言了商業品牌等等,由《奇葩說》衍生而來藝人經紀體系正在慢慢發散影響整個國內綜藝圈。
據了解,《奇葩說》的核心粉絲,約有1000萬人。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和造星能力的《奇葩說》將在2015年圍繞“奇葩”系的節目開枝散葉正式孵化未來可以反哺到影視劇、綜藝等各方面的藝人們。第三季《奇葩說》于3月初正式登陸愛奇藝,經歷了廣開渠道,聚集力量,全新開發的《奇葩說》在愛奇藝的平臺之上實現又一次的完美生化,通過互聯網綜藝走紅的一代明星們在享受著內容制作者最好的時代下的“福利”時,也是愛奇藝這樣的全新播出平臺引領行業發展,展露趨勢所向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