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tianyan360.cn 隨著第七期節目的結束,備受關注的女團養成類真人秀《蜜蜂少女隊》已賽程過半。作為以“養成”為核心的團體綜藝,無論是第七期跳躍式升級的舞蹈難度,還是蜜蜂少女開始展露的鮮明個性,都說明兩隊女團已經從最開始在挑戰中風雨飄搖的小船升級為方向明確、實力超群的巨輪。作為國內首檔國民女團養成類節目,《蜜蜂少女隊》已進入第二階段的尾聲,收視率整體性上揚,網絡聲量和粉絲數量不斷上升,基本鎖定受眾群。《蜜蜂少女隊》參考電影劇作結構的標準和拍攝剪輯手法,用專業架構及國際思維打造本土專屬女團,為節目注入更深遠的精神內涵,在優質內容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的今天,手握優質原創IP的《蜜蜂少女隊》已成為國內團體綜藝標桿,為整個行業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示范藍本和意外之喜。
與以往的選拔類真人秀不同,《蜜蜂少女隊》除了注重成員才華、唱功、舞技等方面的培養外,更關注每位少女的個性發展和組合效果。因為節目本身蘊藏著偶像制造的全過程式呈現,更加聚焦于長尾價值的開發,因此如何營造出健康積極的偶像文化就成為節目必須思考的問題。浙江衛視從現象級綜藝《奔跑吧兄弟》再到原創節目《蜜蜂少女隊》的播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受眾。《蜜蜂少女隊》新穎的偶像養成模式對現在的年輕觀眾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節目一經播出便在年輕受眾中廣泛圈粉,成為粉絲的中堅力量。隨著節目中蜜蜂少女們陽光向上、熱血拼搏的正能量傳播,相信她們將打破常規,成為當下年輕人欣賞的個性鮮明、符合審美情趣的“新偶像”和新生代的“代言人”。在接下來的行程中,蜜蜂少女們將代表中國女團遠赴韓國,并和韓國待出道的優秀女團進行友誼賽,之后還會前往澳門進行節目錄制。從平凡的蜂巢起航,承載著激情與夢想的蜜蜂少女們已經振翅高飛,向更廣闊的舞臺進軍,正如節目中劉雨昕歌里唱的一樣,她們正在“飛向花海,飛向未來。”
素能養成:舞蹈難度隨主題深入不斷升級
仔細分析一下,《蜜蜂少女隊》每場的主題設置其實別具匠心。七場比賽的主題依次為傳承、力量、平衡、校園、復古、愛情和魔幻。主題層層深入,每一期都如電視劇一樣留有懸念,環環相扣,引人深入,體現了導演對整體布局的把控,同時對少女們的舞蹈難度提出要求。第七期“魔幻”主題要求的是少女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想象力和創造力則需要更高難度、更具感染力的舞蹈呈現,所以兩隊少女舞蹈難度隨著主題升級也飛躍式邁步前進。
第一場主題為傳承,可以看出節目組在開始有意識的用“傳承”將兩位教頭和少女們拉近,在學習如何“傳承”的過程中,少女們和教頭關系突飛猛進,安全度過“尷尬期”。第二場主題為“力量”,直戳兩隊少女的短板。何謂“力量”?舞臺上的力量具體來說就是動作的剛勁有力,抽象來說就是整個表演重量能壓住場。在針對力量進行系統訓練后,少女們的表現果然煥然一新。克服了最大的短板后,接下來的主題則遵循從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原則,第三、四場的校園主題和平衡能力與這些90后的少女們比較貼近,不需要太大的自我突破就能駕馭,可以視為初步判斷少女素能的熱身主題。第五期的“復古”則很有意味,復古主題不僅可以提高少女們的才思風情和創意編排,更兼顧了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復古”之戰中的旗袍、京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經過熏陶過的少女們更能產生使命感和文化共鳴。第六期的主題為“愛情”,這個主題巧妙地融入了兩位明星嘉賓的助陣,和剛剛見面的偶像明星演繹唯美愛情,這對少女們的快速適應和表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個優秀女團養成過程中,除了歌技舞技外,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也至關重要。經過一系列主題的打磨后,少女們們終于迎來了高難度的“魔幻”主題。
此次主題無論是閃耀七隆珠隊的肚皮舞還是沖鋒少女隊的鋼管舞,兩種舞蹈的難度系數都是五顆星級別。肚皮舞對身體條件和協調性都要求極高。鋼管舞則要求舞者具備嫻熟的技巧動作,沒有基礎的少女們甚至要在短時間內學會在鋼管上倒立、單腿旋轉、雙人旋轉等高難度動作。面對艱巨的挑戰,少女們完成出色。閃耀七隆珠用神秘的阿拉丁神燈意象引入,少女們優雅的擺動腰肢,魅力十足。而沖鋒少女們別具一格,將鋼管舞跳出了清新溫柔的味道,動作華麗流暢,讓人耳目一新。
個性養成:少女性格明晰,團隊凝聚力空前提高
七期節目看下來,最大的感受無疑是蜜蜂少女們在賽程的推進中開始擺脫臉譜化,個性漸漸明晰。伴隨著兩位隊員的離開,少女們凝聚力也空前提高,作為女團的“團魂”開始熊熊燃燒。作為原創女團綜藝,每一期都具備承上啟下的鏈接作用,隨著劇情不斷深入了解,讓人欲罷不能。
少女們在最初被分到兩個團體時在個人才藝方面可以說都是非常青澀的,她們之中有些人也會顯得不自信。但是隨著節目進行,少女們從各方面完善自己,人氣也隨之不斷提升。在節目里,觀眾會被“帥氣公舉”劉雨昕圈粉,她因為不舍得成員被淘汰而主動請纓待定,即使被人們定義為“中性風”仍敢于突破自己,從風流倜儻的阿拉丁秒變性感舞娘,可塑性極強;還有面對強大對手仍自信高喊“我不怕”的馬昱礬,即使遭遇差距懸殊的淘汰仍然一臉笑容的和觀眾比心,提醒隊員們注意身體,雖敗猶榮;當然還有不慎角膜破損仍然負傷上場的張希雅,雖然唱歌跳舞都不是隊里最優秀的,但她默默拼搏的精神一定會讓電視機前有同樣經歷的觀眾們感同身受。這些形象立體豐滿的少女們很難不讓人用心去體味、去喜歡。每個性格鮮明的隊員聚集在一起,將彼此的特質共振共鳴,取長補短,凝聚成一個熊熊燃燒的“小宇宙”,發射出來的光芒將遠超個人。
作為一種藝術舶來品,真人秀節目剛進國門時,由于缺乏經驗,用“放大矛盾、強調撕裂”招攬受眾。《蜜蜂少女隊》制作組在完成了經驗積累后結合行業需要和社會主義文化規律需要,探索出一種優化、優雅的制作路徑,以“少女”為本。節目在才藝展示的基礎上更加側重凸顯少女們的個人魅力,一方面刻畫了不同少女之間差異化、個性化的性格特征。縱觀七期節目內容,令人欣喜的是,節目主打的并非是真人秀里司空見慣的賣萌搞怪或煽情炒作,而是凸顯了90后女生們陽光向上、熱血拼搏的勵志正能量,沒有刻意制造矛盾沖突。舞臺上,她們載歌載舞,用歌聲致敬經典,用才藝比拼勝負。舞臺下,她們夜以繼日,用汗水回饋信任,用鼓勵溫暖彼此。
創意反輸:為本土女團代言,蜜蜂少女將赴韓國澳門
少女們的飛速成長不僅得益于賽制的不斷推進和教頭的悉心教導,更得益于少女們的前置式培訓和最近兩期明星嘉賓的助陣指導。
制造偶像,在市場上誰都沒有絕對的領導權,唯一可做的只有提升偶像的“成活率”。所以《蜜蜂少女隊》從一開始,就對蜂巢少女們進行了幾個月的培訓,這種前置式培訓讓蜜蜂少女在素人中得以脫穎而出,起點相對較高,能夠快速適應節目的節奏打磨出像第七期這樣絢麗的舞臺。而明星嘉賓的助陣則如虎添翼,實際上,偶像養成類節目的舞臺是屬于素人的,并不需要龐大的明星陣仗。但對于觀眾的收視習慣來說,純素人是很難吸引眼球的,更不要說由觀眾發展成為粉絲。即便是當年火爆熒屏的超女,也是靠著毒舌評委引起話題,因此,分量十足的明星陣容同樣是捧星機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蜜蜂少女隊》請來的明星嘉賓不僅擔負了拉動最初受眾興趣的基本任務,更完成了對少女們的能力和素質的雙重輔導。
在接下來的節目中,鋒芒初露的蜜蜂少女們將整合為一組,代表中國女團遠赴韓國進行比拼。此次前往韓國意義重大,這代表著蜜蜂少女們已具備與韓國優秀女團對抗的戰斗力。目前節目已于4月16日在韓國mnet進行了首播,韓國各大地鐵站也均布滿了《蜜蜂少女隊》的海報,在中韓兩國電視文化合作交流過程中,《蜜蜂少女隊》可以說是首檔由中國制作并在韓國播出的女團養成類真人秀,播出后收視成績和口碑都非常不錯,是國內原創類真人秀在真正意義上落地韓國。韓國特訓結束之后,蜜蜂少女們還會前往澳門進行節目錄制,本次拍攝獲得了澳門威尼斯人鼎力支持,在包括澳門威尼斯人正門大堂、戶外人工湖畔區、套房、宴會廳,展覽館區及威尼斯人劇場多個場景進行拍攝。同時媒體也將參與到節目錄制中并參與投票。此次前往韓國和澳門將給蜜蜂少女們更大的舞臺和空間展示自我,讓少女們在實戰中迅速成長。《蜜蜂少女隊》致力于打造符合本土觀眾審美的優質綜藝,以此為基本將優秀文化融入其中,力求在國內和國際文化競爭中走出一條立足本土的精品原創之路,實現創意模式反輸第一步。相信此次“踏出舒適區”對少女們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面對背井離鄉的不適,面對隊伍重組的磨合,她們能否齊心協力將本土女團的熊熊斗志燃燒到韓國和澳門,我們繼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