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5年是網生內容的大風口,那么2016年一定是二次元內容持續吸金的好時機,在這過程中,一大批追趕熱潮的公司涌現。
但與一般公司轉型介入二次元不同,烽云娛樂2014年一成立便開始涉足動漫和網生內容,招攬漫畫家,孵化漫畫IP,并且從動漫到影視再到音樂,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泛娛樂產業布局。
圍繞原生IP的創造與孵化,烽云娛樂對影視、音樂、網紅包裝宣傳、藝人經紀、產品開發等泛娛樂內容全價值鏈進行了布局,作品涵蓋漫畫、動畫、網絡大電影、電視劇、院線電影等諸多領域。
2015年,烽云娛樂孵化的不同風格的漫畫IP中,《南北兄弟》與《琴思》兩部漫畫人氣迅速攀升,并被業內普遍看好;出品制作的網絡大電影《紅衣男孩》獲“廣電標桿恐怖片”獎,口碑爆棚;出品制作的網絡大電影《狗眼看陰陽》在網生內容付費數據榜遙遙領先,實現3倍投資回報,在2015年網大排行榜遙遙領先,第一部和第二部點擊量超過5000萬;2015年投資出品的電影《梔子花開》獲得2.5倍的投資回報。
目前,烽云娛樂已經完成初步的全產業鏈布局,2016年將繼續發力,繼續孵化20個動漫IP,自主開發3部院線電影,參投3部大制作院線電影,出品30部網絡大電影和1部電視劇,1部大網劇。
公司檔
娛樂家:張清源
公司名稱:烽云娛樂
成立時間:2014年7月
業務:IP孵化及版權運營,影視及互聯網影視,動漫二次元,音樂版權運營,藝人經紀
項目:電影《梔子花開》、《光輝歲月》;
網大《狗眼看陰陽1/2》、《紅衣男孩》等;漫畫《黑白奇境》、《三打白骨精》、《義變》、《影侍》、《蝕影秘語》、《南北兄弟》、《琴思》、《追夜者》等
資本估值:不便透露,歡迎私下勾搭小娛(微信:yulewanjia2015)
資本階段:A輪
公司規模:53人
市場優勢:較早布局二次元、動漫,積累的項目多
人才優勢:團隊經歷過很多項目的磨合,戰斗力強
不想做老板的制片人不是好歌手
在創辦烽云娛樂之前,張清源其實是個小有名氣的歌手,19歲簽約華納唱片,后來又簽到到羽泉的EQ唱片,發行了三張唱片。但當時的音樂行業由于盜版和免費下載的原因已到低谷,養活自己都成了問題,他便轉型,去尋找其他的可能性了。
先是轉型做幕后,幫人寫歌、編曲;后來成立了烽云娛樂的原型——烽云傳媒,開始做演出,小到八萬一場的演出活動,大到一千萬的演唱會,他都成功運營過。由于做演出和政府、企業打交道很多,張清源積累了一些地方經和企業管理的心得。
演出,畢竟是整個娛樂產業的最下游行業,立志在文化娛樂產業有所作為的張清源一直密切地關注著產業發展變化與趨勢,敏銳地判斷影視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開始深入影視行業,努力學習行業相關知識,積累必要的行業資源。
2011年,機會終于來了。曾志偉和熊欣欣執導的院線大片《光輝歲月》開始籌備,張清源憑借多年積累的影視行業人脈和專業知識,得到了片方和主創信任出任執行制片人,并將劇組拉到自己的家鄉云南拍攝制作。雖然這部電影在2013年上映后沒有達到預期的市場效果,但對張清源來說意義重大,“這個戲讓我真正跨入了影視行業的大門,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雖然票房失利,但我依然堅信我的判斷,影視行業的春天來了,這意味著這個行業將出現大量的人才缺口,這正是我們這一波年輕從業人員最好的機會,只要深度耕耘,必定能有一番作為。”
2014年夏,正應了張清源的判斷,影視行業如火如荼,帶動IP熱潮開始涌現。“我看到大量資本的瘋狂涌入,大家都在瘋狂搶購IP,我嗅到了IP的巨大價值,同時,我也感覺到了很多IP價格虛高,商業化困難,IP開發缺乏頂層規劃,版權凌亂糾紛不斷等行業痛點。”此時通過開發制作小成本網絡視頻內容已經有一定經驗的張清源,在對IP熱現象進行深入思考之后,沒有貿然地選擇去搶IP,而是選擇了自己開發、孵化IP。
通過對美國、日本等影視行業的學習,他選擇了動漫IP孵化+影視再度孵化變現的公司策略叩開創業之門。因為相比起文學IP,動漫離影視更近,而且具有一定的門檻,比較容易建立壁壘,更重要的是,中國動漫二次元文化消費的崛起,肯定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看來,張清源的這個選擇是有一定前瞻性的,目前烽云已經孵化了20個漫畫IP和1個動畫電影項目。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批高品質創作能力、能協同默契配合的人才團隊。而這個時候,二次元、動漫的風口,也如期到來。
從音樂人歌手到演出活動運營,再到制片,最后再到創業公司老板,走過了2003年到2016年,80后出生的烽云娛樂CEO張清源用了十幾年,完成了這幾次身份的轉換。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歷經滄桑,兩起兩落,這次繼續再度起飛。
提前布局動漫,實現動漫+影視+音樂多方聯動
我們知道從2015年起,二次元就成為資本熱點,并被賦予了巨大的期待,比較優質的動畫和漫畫IP也成為眾多影視公司囤貨的重點。但在2014年上半年,動漫可還沒這樣的光景,不過張清源卻是從那時候就開始布局動漫了。
“那個時候動漫還沒熱,我們就先養:一只手抓動漫IP孵化,另外一只手抓影視商業化,既能利用影視的營收支撐動漫的投入,又能成為放大動漫IP價值,實現商業變現的撬板。”
從2014年夏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烽云的原創漫畫團隊也已經擴大到了近30人,當初的“一盤散沙”也慢慢磨合成為能夠出作品的團隊了。目前烽云正在孵化或合作孵化的漫畫IP有20個,上線7個,其中單《黑白奇境》一部的人氣近10億。不過這些IP還都尚未變現,據張清源透露,今年會嘗試做一兩個IP的開發,包括動畫電影《巨塔》和漫改真人網劇《南北兄弟》。
如果說烽云的核心競爭力是“影視”+“動漫”的雙輪驅動,那么動漫是烽云的“左輪”,影視就是烽云的“右輪”,可以說影視業務目前是烽云“養家糊口”的依仗。烽云娛樂的影視業務包括網絡大電影、網劇和院線電影,目前已有的作品主要有網大《紅衣男孩》、《狗眼看陰陽1/2》;參投院線電影《光輝歲月》《梔子花開》,其中投資《梔子花開》獲得2.5倍的投資回報。
與傳統影視公司相比,烽云更接地氣、富有網感,與大批的網劇和網絡大電影公司相比,烽云又多了向影視行業上游延伸的機會。按張清源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跳轉作戰能力是很強的,對于網絡大電影等網生內容市場來說,我們是用電影思維來升維PK;而對于大制作院線電影、電視劇等大項目市場來說,我們是用網感和互聯網內容經驗來降維PK。”
今年開始烽云也在音樂領域做出了嘗試。張清源說“我們四月份會發行第一張獨立音樂合集。因為我最早是做音樂的,這個時候音樂復蘇我們做這個布局,既是情懷所致,也是時機剛好。除了獨立音樂,我們還會有影視音樂、二次元音樂。現在正在開發的動漫影視項目都是足以支撐我們音樂事業重啟的基石。之前我們的動漫、影視和音樂都是獨立運營,是物理反應,今年要產生化學反應,會產生一些融合,逐漸完成對整個內容價值鏈的布局。”
重要的是人才和議價權
“這個行業最有價值的就是人才,現有的成型IP已經被瓜分殆盡,還有很多由于運營的問題被玩殘了,十分可惜,所以,能生產新的IP,能持續生產IP的人才才是最關鍵的。”張清源認為除了孵化作品,烽云還應該做的就是孵化人才。
從公司成立之初,烽云娛樂便開始培養年輕的漫畫家,讓他們和作品一起成長。張清源覺得比起每做一個項目換一個合作方,還不如幫助培養一些年輕人上位,進而能繼續為烽云所用,實現人才和公司的雙贏和高預期。他給我們舉了兩個例子。
“《狗眼看陰陽》的編劇是個90后,2014年來到我們公司,我的內容合伙人就帶著他,培養了一年半的時間,他寫的東西已經通過若干作品驗證、并得到一大波行業高人的認可了。”“另一個是《紅衣男孩》的導演張博,《紅衣男孩》是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烽云通過自身的強大的策劃制作和營銷發行能力,扶持這個有才華的年輕導演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并獲得影視行業內一致認可,他必將成為行業內炙手可熱的導演,目前烽云與張博等已經在做三個院線電影的項目孵化,今年有望啟動他導演的第一部院線電影。”
“孵化作品和歷練人才,這才能給我們公司未來一個想象的空間。”今年烽云還簽下了三個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漫畫工作室,和一個國內一線漫畫家,一位小說家,為自身的動漫及IP孵化事業助力;音樂方面也邀請了兩位知名音樂人加入,為音樂方面的布局打下堅實基礎。
除此之外,張清源還對自己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強迫癥,他把這個歸于保持并提高烽云的議價權。“我們對自己的IP和作品有強迫癥,如果能夠一起最大程度地開發IP價值,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我們都會選擇與之合作。我有一個觀點:做一個IP或文化項目的開發,一定要以盈利為目的,但絕不能片面地追求短期盈利最大化為目的”
張清源認為IP運營應該像蓋一個金字塔一樣,所有磚石都是一樣顏色、材質、大小、輕重,才是一個最有價值的藝術品,當然也是最有價值的產品。那就意味著,金字塔不是一天兩天建成的。所以烽云的IP不輕易授權合作,即便授權也要深度合作運營,寧愿不掙小的授權費用,也不做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的開發合作,傷害IP的整體價值。
“這些IP都是我們的‘親兒子’,知子莫過父,只有我們最了解我們自己孵化的IP,它將走過那幾個階段、變成哪些產品,這些都是經過周密的頂層設計的,我們會通過我們的影視制作能力和產品運營能力去再度孵化我們的IP并進行一些商業變現,也會和一些有實力、有誠意的公司合作開發我們的IP,使其價值最大化。這不同于其他買IP進行開發的公司,就像買了頭豬,急于殺了賣肉,而且很多時候,這頭豬還不是一只完整健壯的豬,比如你只買了它幾年的電影改編權,其他公司買了網劇改編權,更有甚者一個IP的幾部作品分別授權給了不同的公司,這樣做出來的產品一定是有很多問題的,IP的商業價值也受到極大損害。”張清源談起目前國內IP開發的現狀,表現得有些痛心,同時又對自己公司的IP運營非常有信心。
2015年是烽云夯實影視、動漫兩條腿的基礎之年,先各自為戰,深耕細作。
說到未來兩三年的計劃,張清源也有清晰的規劃:
2016年,在影視、動漫、音樂幾條業務線繼續深耕,加強物理反應的同時,實現部分IP的初級商業化和化學反應,首先通過內部小生態的協同配合,以影視制作這個“價值放大器”打造出成功的“影劇聯動”、“影漫聯動”、“影音聯動”案例,通過與外部合作方的深度合作打造出“影游聯動”案例。
2017年,實現數個IP和內容通過影視、動漫、音樂、產品、游戲、藝人、創作者的互動運營和全方位盈利,真正實現IP的全價值鏈開發--“一雞多吃”。
2018年,IP和內容全價值鏈開發實現規模化和常態化,公司競爭高壁壘筑成,中國的“漫威”初具雛形。
“這一直是我們的愿景:讓我們的作品長大成才,讓我們的漫畫成為動畫、成為網劇、成為大電影、成為游戲,各種各樣的優質產品,讓它們的主題曲紅遍全國,讓它們的扮演者成為明星,讓它們的創造者成為大神!”張清源說。(李靜光影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