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1日,是個大家會不由自主想到“我愛你”的日子。在特別的日子,聊點特別的話題。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真正的蕾絲邊嗎?她們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嗎?蕾絲邊情侶之間也會有猜疑、妒忌、劈腿、分分合合嗎?你知道蕾絲邊是怎么make love的嗎?當一個男人,突然知道了一直在追的女孩是個蕾絲邊,會作何反映?驚訝?難以置信?還是……
還有,在中國同性戀群體中,男同的比例高居74.6%,雙性戀占22.3%,女同僅占3.3%。是什么原因導致女同的比例低于男同?帶著這些問題,來說說《蕾絲戀人》的故事,這是一部正在進行眾籌的以蕾絲邊為主角的網絡大電影,那么《蕾絲戀人》不止讓你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樣,作為一個直男,你還會從中學到不少“把妹”的套路,知己知彼妥妥的,必定比女人更懂女人的還是女人。
《蕾絲戀人》海報
19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一個“六度分離”理論。簡單地說,該理論認為在人際交往的脈絡中,任意兩個陌生人都可以通過“親友的親友”建立聯系,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五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都說每個人都在一張網之中,我們之間有大片的空間,但我們總是被聯系到一塊。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無論一對戀人邂逅的場合有多巧合,她們最終會發現身在一張關系網中,遲早都會相遇,遲早都會在一起,緣分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阿黛爾的生活》海報
《蕾絲戀人》的人物關系,就有這樣一張關系網,在這張網中有《卡羅爾》般的御姐、極品Tomboy、混血拉拉,以及疑似在異性戀和同性戀間搖擺不定的美p,這幾款風格不同的人物,本身就自帶戲劇效果,看到這里只怕你有再大的腦洞,一時也難以將這些人物在心中對號入座了。
《卡羅爾》海報
最后,再回到開始的一個話題,為什么男同比例遠遠高于女同?是生理結構原因?還是社會心理原因?抑或是男性與女性的經濟差異決定了性取向以及選擇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實,在不考慮生育需求的前提下,連接親密關系的情感需求,往往會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中去,女性大多是因情而性,這導致每個人的選擇會更加謹慎。當然了,上面這些“十萬個為什么”看完這部《蕾絲戀人》后,你還有更多自己的答案。
《蕾絲戀人》,N個女人一臺大戲,比《歡樂頌》更帶感又帶“鹽”,比《阿黛爾的生活》關系網更錯綜復雜,比《卡羅爾》更接中國都市地氣,比《自梳》更大膽直白。這部在眾籌階段就廣受媒體評論關注的電影,應當是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作品。想看嗎?最新消息稱《蕾絲戀人》將在5月底正式開機,更多拍攝內幕消息,歡迎持續關注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