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是每年的畢業季,又要有一批大學生,從夢想的象牙塔中被推到赤裸裸的現實里了。這兩者的碰撞曾讓無數人面臨選擇讓無數人迷茫,并且會一如既往的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人。而《那年青春我們正好》像是一種記錄,寫下了一代人從懷揣夢想到接納現實的歷程,這條成長的單行道路,沒有辦法回頭也沒有機會停歇。
有網友說,《那年青春 我們正好》是一部披著青春偶像劇外殼的現實都市劇。它既有劉詩詩、鄭愷這樣高顏值高人氣極具偶像劇氣質的演員,又有父母催婚求職失敗這樣都市劇的殘酷現實和波折人生。
那么,問題來了,它到底是一針能夠讓觀眾暫緩壓力、享受短暫舒適的麻醉劑?還是一把引人深思、剖析現實的手術刀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青春里的愛情總是來得毫無理由,《那年青春 我們正好》里的愛情也一樣。先是肖小軍一眼萬年愛上劉婷,然后是郭海兵一見鐘情迷上劉婷,兩個兄弟因為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而反目。而原本是閨蜜的劉婷和韓露,也因為同時對肖小軍有好感而關系破裂。一段標準的偶像劇四角關系形成了。
然而這只是開始,在此后的十幾年中,大家逐漸長大成人,肖小軍、郭海兵依舊為了劉婷而奮斗,并且一個默默守護,一個強勢示愛。不論是哪一方,都是女生在現實中渴望而不可及的夢寐配置,更何況兩方“夾擊”。
浪漫愛情本來就像精神鴉片,治愈的歌曲,安撫漂泊的心。《那年青春 我們正好》除了劇情浪漫、畫面寫意以外,劇中的歌曲也毒性十足。張靚穎王錚亮的片尾曲催人淚下,張磊的片頭曲熱血亢奮,一個好似心靈雞湯,一個堪比勵志演講,讓你瞬間忘卻現實折磨,麻醉痛感,重新元氣滿滿的面對生活。
不過,《那年青春 我們正好》又不是單單偶像劇的麻醉效果那么簡單,很多現實的橋段讓你感覺到,這不就是我的現狀么?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奮斗的艱辛,父母的期待,愛情上的錯位,生活的無情開始一點點的展露了出來。
現實生活是無法純靠理想來支撐的。夢想與現實的反差總是大到讓人不知所措。我們需要帶些想象空間去奮斗,也需要接著地氣來生活。《那年青春我們正好》到底是一針緩解壓力的麻醉劑還是一把剖析現實的手術刀,觀眾心中各有答案。但它更像一個年齡和經歷的PH試紙,越成熟的人看過后會覺得越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