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是最近開播的一部歷史題材大劇,未上映之初,就已經引發了各方熱議,在北京衛視播出后,引起了全民關注,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當然,本文不去分析那些厚重悲情歷史,人心自有公論,我要說的,是劇里的張金旺,那么鮮活,愛恨怒罵,奮起拼殺,我看見他的悲傷,他的痛苦,他的堅持,他的無奈,直到他的遠去,那就是英雄,跨越時空而來,讓我淚流滿面。王挺對這一角色把握的太好了,“惟妙惟肖”去形容都顯得蒼白,王挺的精彩演繹,讓觀眾們都懷疑,愛上的是張金旺,還是王挺,亦或二者皆有,我竟發現,王挺與志愿軍英雄張金旺,竟然真那般相像。
他是漁民,是軍人,是司機,也是腳力,甚至是反特員,他也是兄弟,是戰友,是戀人,是人民的兒子,祖國的英雄!
張金旺,一位普通的漁民,在鴨綠江邊有著滿足自由的生活。那時我們的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都充滿希望和朝氣。那時的張金旺一定對未來有自己的憧憬,有幸福的希翼。然而,美軍的炮火讓平靜的鴨綠江開始沸騰,敵機的轟炸讓張金旺失去了一切,滿目瘡痍的家鄉,黑云壓城的恐懼...
可愛的張金旺,可愛的運輸兵。
張金旺參軍了,有太多理由讓他端起槍,去戰火紛飛的地方去發泄,去守護,身后的家,身后的國,身后的所有美好...我想我們的志愿軍運輸兵張金旺當年也害怕過,也無助著,然而他更害怕有更多人處在戰爭得威脅下失去愛的自由,失去家國,沒了那份安心。
那時的他年輕,愛恨都那么熱烈,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讓他一心想去尖刀連,開赴前線殺敵,不想做個運輸兵。然而一次受傷讓他與尖刀連失之交臂,這時候運輸連的班長看中了他,就此,我們的運輸兵張金旺開始了他的傳奇。
現在的我們可能想不到那場戰爭的情況,不明白為什么那場戰爭中運輸兵那么重要。當年國家空軍還沒有,制空權完全在美軍手里,我們的運輸線成為了毫無遮擋的靶子,遭受了慘重損失,沒了運輸,前線的將士不僅吃不飽穿不暖,彈藥都難以維持。彭德懷元帥當年就說:“這場戰爭的成敗,運輸占了50%。”周恩來總理也說過“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
這樣一來,運輸兵就顯得很重要,因兒要想成為一名運輸兵,條件也很高的,張金旺最后就成為了一名卓越的運輸兵,他要開車,要戰斗,車沒了還要組織民夫隊,還要反特,還與朝鮮姑娘珍英有一段朦朧似夢的戀情,他剛強、體健、思維縝密、遇事冷靜、感情真摯細膩...他能為救物資奮不顧身,能扛起槍勇往直前,能組織民夫隊一步一步把物資送達,對待特務機智冷靜,火眼金睛找出敵特,面對心里的她柔腸百結...戰爭鑄就了他性格中的復雜,當初在選角的時候,王挺戰勝了幾十位競爭者,無可爭議勝出,道理很簡單,王挺不僅有著強大的身體素質,更具有豐富的駕駛技術,邏輯思維強,也有一顆孩子般純潔的心去體會溫暖,有詩人般細膩的情感去品味愛情。
身體有力量,是演戲的本錢。
像這樣的戰爭劇,對身體的要求可想而知,對《三八線》來說,張金旺作為運輸兵,無疑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角色了。劇中,張金旺作為新兵,需要接受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執行任務時要在路況險惡的山區開車,還要跳車,要戰斗,在民夫隊又要肩挑背扛,翻山越嶺,美軍炸彈來了要玩命的跑,要被揚起的沙石擊打,更不說趴雪窩,搶陣地...可以說,沒一副好身體,這角色根本就演不了,參加選角的二十多人,只有王挺有著足以勝任的身體素質,另外,我想大家也接受不了二十幾歲年輕的“小鮮肉”來演繹這么深刻的角色吧,沒有沉淀,沒有豐富的演繹經驗,很難把握人物情感,作為國內首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主創和觀眾都一樣,想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王挺,正是這一主張的結果。
王挺在這一方面有著很特別的經歷,應該說,是很多明星都不會有,也難以有的成就:
警察出身的他身體素質一直很好,體健強魄,肌肉結實,健美陽剛,還立下了三等功。
他曾經從四川雅安一路騎行到西藏拉薩,20個日升日落,風割雨削、冷熱困頓,直到布達拉宮閃耀的金頂映入眼瞼,直到踏上朝圣的古道...
他曾經是吉林省拳擊年度總冠軍,一度想要選擇拳擊打比賽作為人生選擇...
他曾參加85公里越野賽,用臉上的汗水,脊背的力量,得到了團隊第二,個人第十...
了解王挺這些情況后,不由讓人由衷欽佩,這是一種鮮明的生活態度啊。王挺成名已久,往時名滿九州的《重案六組》早已讓觀眾認識了他,也喜歡上了他,多少人一出名就開始出丑,吸毒放浪、背叛結發,色利權的交易毀了多少成名客,讓人失望嘆息。王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遠方,藝術的成就沒有禁錮他的追求,浮華的生活腐蝕不掉那顆自由自在的心,不自矜;故長,無欲則剛。這就是力量,并非勇力絕強,王挺也受過傷,而是一種熱愛,不渝不改,與地位富貴無關。
從編劇到藝術總監,王挺不僅是演員,更是靈魂工作者
因此,制片方首先在體能上肯定了王挺,接下來,他們會發現,王挺的“課外知識”有多驚奇。
千萬別以為王挺只是因為體能好才被認可,事實上,當初制片人選他的原因還沒考慮到體能呢!完全是因為他豐富的演繹經驗!
王挺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總會在熒幕上看到他的身影,我查了一下才發現,王挺居然主演了25部影視作品,且許多都是抗戰題材的,對此有著敏感的洞察力和人物把握力。
更讓人感覺驚艷的是,王挺可不僅僅是一個在熒幕前聽令的“面具”,他進入演藝圈的初衷居然并不是演戲而是編戲——他是編劇!有部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最高任務》就是海潤改編自王挺的劇本,在《重案六組》中的本色出演,讓王挺成為了名角,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夜襲》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演的第一部《追查到底》表演得惟妙惟肖,對文字的敏感,讓王挺有了對角色無與倫比的掌控力,他也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先后做到了責編,乃至于藝術總監的位置。他總是那么精神奕奕,他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嘗試,也一直在改變,從陌生對熟悉,從熟悉到相信,戲里戲外,眼神明摯,笑容里都滿是力量,有他就不會驚慌。
這樣的一個近乎全才的藝術家,遇上這樣一個璀璨光榮的志愿軍英雄,柔情壯志,永不磨滅的家國兒女情,冥冥中不知是誰懂了誰,制片方已然知道,不選王挺,舍他而誰!成人之美,也是成己之美。
現在看來,制片方當初的選擇可謂是英明,王挺就是張金旺了,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幸事。王挺讓志愿軍英雄活了過來,我們看英雄沖鋒陷陣,看他聲嘶力竭,看他錚錚鐵骨!看他兒女柔腸,看輾轉無奈,看他英勇就義,心里滿懷希望...一集電視劇看下來,已然心潮澎湃,心里隱隱作痛,也會暗暗握拳,就變得斗志高昂,感覺自己那些所謂困苦艱難都煙消云散,會看得更遠,走得更從容,對祖國的熱愛再次點燃~
不得不說,王挺身上有種能量,雖抓不住看不著,卻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從他的每個角色,他的眼神,他的聲音,他說過的話...給我們應付生活的力量,給我們相信未來的力量,也給我們堅持理想的力量。
王挺語錄: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成功的。真正成功的人是在死那天覺得他盡力愛身邊的人了,盡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了。這樣是非常成功了。
苦難只是為了完整,為了不再碌碌無為。
王挺的人生經歷可以說頗具戲劇意味,只是故事開頭,往往是個悲劇。應該說,王挺的家境是很不錯的,80年代的中國,用得起“大哥大”的不多,王挺就有,不光如此,他也算是國內最先開上跑車的那批人,是如假包換的“富二代”,那時的他年輕朝氣,過著讓人羨慕得好日子。可惜好花不在,好景不長,不久后的一場不策之禍,讓王挺的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富庶的日子一去不返,家庭的變故讓他陷入人生最低谷...
我不是矯揉造作的人,試想一下衣食無憂生活優越的你,有著妻兒老小,滿意的工作,突然有一天上天把這一切都從你身邊奪走...人不患得,但往往患失,那種看著自己的一切慢慢遠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痛苦,可想而知...
有力量的人不怨天尤人,不盛氣凌人,很平靜,很從容,但絕不平凡。
也就是那一天,30歲的王挺又站了起來,就像土狼一樣把自己傷口舔舐干凈,迎接第一縷陽光~~篤定,從容,不求不靠,重新來過。
當時的王挺面臨三個選擇:做生意、打比賽(拳擊)、做演員。已經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他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做一名演員也是他的夢想,而立之年又如何,追夢從來不嫌晚。
起初,王挺想做編劇,做警察的時候,他就著手構思一部大劇,數年的經營終于得到了認可,《最高任務》可以算是王挺進軍演藝圈的處女作,海潤老師看上了這個不算年輕的前警察,就這樣,王挺出演了風靡全國的《重案六組》系列電視劇,打開了演藝圈的門。
千萬別以為這有多容易,王挺最初也是不斷碰壁的,冷落和失遇并不是失敗的原因,不自信才是關上成功大門的鑰匙。王挺從未懷疑自己,這么多年下來,陸陸續續主演了幾十部影視作品,自己也早已成為業內的“王老師”,然而,他也從不驕傲,只是認真演繹著每個角色,認真演繹著真實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歌頌這樣的人,可這樣的人究竟能有多少,我們多數人是做不到的,這并不是我們的錯,只是我們還不夠有力量,我們需要幫助,需要別人的溫度和翅膀,卻沒有嘗試自己再次起飛。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天降大任,有力量才能有擔當!
王挺一直不把自己當演員,他說他想做教師,用自己的努力,去讓順境的人不忘愛的珍貴,讓逆境的人不失去愛的能力。他覺得,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要愛國,要讓更多人愛我們的祖國,要行動起來,這是他的目標。他說道:“國家要長治久安一定是愛維持的,如果不愛一個國家就是垃圾場,如果愛家,就要去做奉獻。國家也是一樣,所以三八線是真正的打動老百姓的神經。我們不是要嘩眾取寵,我們要的是從心理打動觀眾,在我們享受自由安康生活的時候,不要忘記當年曾有許多先輩們為了今天而血染沙場,魂斷他鄉。”
誠然,我們居安太久,思危太少,新生的一代的確需要這樣的人,這樣的作品來為他們揭開歷史真相,讓他們更有內涵。
王挺是一個工作中很犀利的人,雷厲風行,但也是生活中非常隨和的人,紫醉金迷的生活他不喜歡,他熱愛生活,不浪費生活,一場旅行,一次騎行,都能讓他充滿活力。熱愛生活,是我們勇氣的來源,是我們愛的工廠,也是我們有力量面對任何挑戰的保障。
對于未來,王挺依舊充滿信心,他覺得大眾的審美還會從現在的浮華回歸到真實,這也是他的目標,“小鮮肉”固然討喜,但缺少了一種真實的美感,一份啟智的深刻,炒作惡搞只能是快餐,而作為文藝工作者,有責任為民眾做榜樣,做旗幟,哪怕不那么鮮明,但要堅持方向,這是作為演員的修養。
中國阿甘,力量感動中國。
從不炒作,從不浮夸,從不氣餒,從不失去希望。突然覺得王挺很像阿甘,有著純粹的心,有著不變的堅持,也有著鐘愛的理想,即使遭遇不信,也能從從容容,即使功成名就,也能不驕不躁,只是默默一路向前奔跑,堅信前方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一直奔跑,一直向前,那種力量,讓我們動容,讓我們倍受鼓舞。
王挺,繼續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