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唯一一部校園體驗式真人秀,《我去上學啦》第二季希望能在真實還原“00后”的高中校園生活基礎上,帶“大朋友們”一起重溫青春。
對于內容行業來說,不生產內容就不具備真正的主導權。作為平臺的各大視頻網站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以成立影視公司、與電視臺合作、參與投資等方式推出自制內容。因為綜藝節目具有變現較快等先天基因,自制綜藝也紛紛成為各家發力的重點。
2014年自制綜藝開始陸續出現,到2015年自制綜藝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以《奇葩說》為例,2015年第二季播放成績較第一季播放成績有明顯提高。據統計,《奇葩說》2014年以2.6億播放成績收官,2015年收官成績達6.2億,增幅達238%,播放數據的不斷攀升,比肩傳統綜藝的網絡播放成績2016年更多口碑好播放量突出的自制綜藝涌現,其中就有愛奇藝2016年自制綜藝的重點節目《我去上學啦》第二季。
1 專業團隊打造優質綜藝
《我去上學啦》第二季由愛奇藝、浙江衛視聯合打造,在第一季收視口碑雙收的良好基礎上,有很大的升級變化。
節目還未播出,就已經在互聯網上受到大家的極大關注。截至6月23日,#我去上學啦#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0.8億次,長期占據瘋狂綜藝季TOP5,多次登上瘋狂綜藝季TOP1。#國家欠我一個鹿校草#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3億次。
《我去上學啦》第二季第一期節目于6月26日播出,大家因鹿晗、大張偉、Ella、張丹峰等個性鮮明的表現而被圈粉。《我去上學啦》第二季在浙江衛視的首播收視率突破1,達到1.101%,市場份額為4.878%,在愛奇藝上,節目上線5分鐘便已播放1800萬次,更創下“一期破億”的點播佳績。
《我去上學啦》第二季選擇與浙江衛視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浙江衛視的觀眾更為年輕。《我去上學啦》節目總監鄭蔚表示:“我們做的這檔節目的主要針對的觀眾是年輕人,而浙江衛視的觀眾結構上也是年輕人比較多,正好我們也有這個合作機會。這次合作愛奇藝和浙江衛視是主導,大家也有更多的共識了。”
這次愛奇藝與浙江衛視的合作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之前愉快的合作經歷。之前跑男第二季和愛奇藝、搜狐、樂視、騰訊等都有合作,但是愛奇藝單平臺以16.4億播放量遙遙領先。跑男第三季在愛奇藝獨家播出表現更加突出。在剛剛收官的第四季中,愛奇藝29億正片播放量領跑全網。
針對這種網臺聯動的合作模式,鄭蔚曾對媒體表達了這樣的認識:“互聯網和電視臺覆蓋的人群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介質與受眾產生的關系是不一樣的,覆蓋的人群也越來越有差異,而不同的人群他們的行為方式也有差異。網臺聯動能夠結合兩個屏幕的不同特質,覆蓋更多的人群,因此大家想嘗試。政府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我覺得互聯網和電視臺,這兩種不同介質的媒體總歸要吸收各自的特質。隨著人們行為習慣的改變,而更多采用新技術,在轉型的過程中,這種兼容是非常必要的。”
鄭蔚告訴《三聲》:“我們現在網站做的節目的流量數據已經不低于收視數據了。互聯網和電視相比只是不同的終端,接收的產品觀眾年齡有差異,但是都是視頻輸出的一個終端產品,終端渠道。對于產品來說,不同的渠道,我們都可以嘗試一下。”
愛奇藝現在的自制綜藝品類十分豐富,除了爆火的《奇葩說》,還有《愛上超模》、《偶滴歌神啊》、《我去上學啦》、《流行之王》、《全民嗶嗶叨》、《晚安朋友圈》、《大牌對王牌》、《十三億分貝》等自制綜藝。
鄭蔚說:“現在和之前電視布局的時候討論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現在不是說還有什么類型沒有,而是說觀眾還喜歡什么樣的節目。接下來愛奇藝會加大自制綜藝的數量,也會加大與社會上公司的合作,目標就是做出高品質的視頻節目。”
關于愛奇藝未來在自制綜藝方面的規劃,鄭蔚說:“愛奇藝相比于其他網站,優勢主要是我們對自制綜藝的整體布局比較認真,無論是團隊搭建還是合作的規則,我們都拿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想法,我覺得這些會對未來自制綜藝的發展有特別好的基礎。”
2 小清新自制綜藝的感染力
《我去上學啦》第二季節目內容延續第一季的明星重返高中校園體驗當下高中生生活的形式。每期將帶領6位明星走進高中生活,他們的作息時間、規章制度以及課程安排全部跟真實學生一致,重溫青澀青春,展示年輕的叛逆、勇敢與可愛;《我去上學啦》第二季希望能在真實還原“00后”的高中校園生活基礎上,帶“大朋友們”一起重溫青春。
鄭蔚告訴《三聲》:“節目更多地走體驗式的邏輯,和其他真人秀不太一樣,上學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有的經歷,比較注重體驗。”
第二季明星們體驗的學校不再局限于全日制普通高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藝術類高中和職業技術高中,這一做法目的很明顯,不僅更全面展現國內高中階段的教育體系,而且明星在特殊類型的高中回歸校園,也許能收獲更好的節目效果。
節目制作方面,鄭蔚更看重行業整體制作水平的提高。她說:“整體社會的視頻內容整體提高,才是我們視頻行業進步文明的標志性的東西。大家努力把節目做好,受到更多人喜歡、有一定的穩定人群,這才是最重要的。”
相比于第一季節目選人只從年齡層這一維度考慮的選角方式,第二季更關注明星的性格特點,不同的明星也分別對應不同的學生類型。鹿晗、大張偉、薛之謙、Ella等廣受年輕觀眾歡迎的人氣偶像占據了大半壁江山。
鄭蔚告訴《三聲》:“第一季節目的看點在于不同年齡段的人,回到學校有不一樣的感觸,我們這次改變了這個思路,走的是性格路線。”
《我去上學啦》第二季前兩期節目中,觀眾已經感受到了他們身上鮮明的性格標簽。鹿晗是一個熱愛足球、能唱能跳、禮貌謙虛的“學霸”少年,雖然第一期節目中遲到,卻正好給老師留下了一個敢于承認錯誤的好印象。大張偉調皮好動、問題多多,但是段子頻出,真實可愛,被網友稱為最“接地氣”的學生狀態。Ella展現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元氣少女狀態,張丹峰聽話呆萌、時刻不忘吃,潘瑋柏帥氣耍酷、英語口語能力爆表,劉敏濤就是一個溫柔親切的知心姐姐形象。
從目前兩期節目來看,《我去上學啦》第二季體現了強烈的“后編劇”特征。大量結構故事的編劇工作都在后期階段。在大量反復觀看節目素材的基礎上,第二季的節目組在后期剪輯包裝上更注意突出每位明星的定位和個性特點。前期則主要對這些素人學生和老師的性格、背景,甚至口頭禪,到學校的課程安排、授課的內容進行調查,進而把明星與不同的老師和同學進行搭配組合。
有網友評價這檔節目:“看到大張偉就想到當時的高中生活,不就是這樣么,跟老師斗法,接下茬,上課偷吃東西,被老師批評,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也許這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真實不做作,讓人真的有重返十七歲的沖動。”
能讓明星置身于正在進行學生生活的場景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和狀態,最終勾起大家的青春共鳴與回憶,才是能使這部“小清新”自制綜藝突出重圍的利器。(來源:王丹君/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