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宣布了包括網綜、網劇、網大、動漫在內的重要自制內容項目。正如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所言,當下正是網綜、網劇的青春期,尤其是純網綜藝,“在這樣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下未來的想象空間是相當巨大的”。
如今,“直播”與“方言”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據記者獲悉,7月8日下午,愛奇藝奇秀直播品牌發布,裹挾著海量明星與6億用戶正式殺入直播領域。而《十三億分貝》不僅以“方言+音樂”的混搭形式進行原創、改編、翻唱等創作,而且在節目錄制過程中首次加入直播視角。
“一開始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搶人除了那樣搶還可以有什么樣的搶法,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除了我問你你的夢想是什么之外,是不是可以有一些真實的對話體系?”
《十三億分貝》的總導演馬力想做些不一樣的東西。2002年進入湖南衛視,他跟的第一個組就是《音樂不斷》,這是一檔由洪濤擔任執行制片的音樂節目。
《快樂男聲》《花兒朵朵》《超級歌會》……事實上,在湖南衛視的十幾年間,馬力接受的一直是“傳統”的音樂節目制作方法,2014年以《Hi歌》觸網,雖然內容新穎,業內口碑極佳,卻也尚未跳脫“我主持你看”“我唱你聽”的表達體系。
“這次我們想打破過往所有的所謂表達體系,不破不立。”去年,馬力及其團隊選擇了創業,也選擇了自己掌握內容生產的方向。
馬力告訴記者,他的團隊在《十三億分貝》試圖做一個“破”的姿勢,告別過往所有習慣的電視語言,“是跟所有現在高大上的節目都不太一樣的一個表達語系,它可能會比較接地氣,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比較親近”。
直播:敘事時空的新玩法
“直播最關鍵的是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對話關系。”馬力認為,直播中即使對話也是私密的、個人性的,“是我(主持人)沖上來,指向性很清晰地告訴你我在和你說話。”這是節目中的第一個上帝視角。
第二個上帝視角則是錄制的全景:這是一個由“澡雪山房”(汪涵與撒貝寧所在直播間)、“大黃宮”(大張偉與黃綺珊所在直播間)與客廳(選手所在地)組成的三個敘事空間。
規則非常簡單,選手自主選擇進入“澡雪山房”或“大黃宮”,展示自己方言演唱歌曲的本領,并得到指導。
乍看上去,這與普通的學員選導師的模式沒什么不同。而事實上,這三個敘事空間是緊密聯通的——在《十三億分貝》中,不僅有急眼的汪涵沖進“大黃宮”搶人,還有黃綺珊與撒貝寧還先后進入客廳,動員選手加入自己的陣營。“導師”與“學員”之間上下級的空間感被消弭,在平行對等的空間中玩得極嗨。
而直播時間與錄播時間概念的不同,則引發了敘事時間的新玩法。在直播中,網友能看到同一時間、不同時空發生的所有事情。
不過,在直播過程中只能選擇一間房進入,錄播卻“有40多個機位,可以讓網友后期通過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去重新構建在兩室一廳中發生的戲劇。”
事實上,從看片會曝光的粗剪版中,記者已經發現,節目之中不乏明顯的戲劇沖突元素:遲遲等不來人的“澡雪山房”派出撒貝寧出門動員,卻不知黃綺珊早就來過。
愛奇藝:加碼直播技術與純網綜藝結合
“錄制即直播”,這是一檔以“直播”技術打破時空構造的新模式。《十三億分貝》展示了將直播用于網綜的型模式:不同于將直播元素簡單粗暴地附著于綜藝節目之上,節目成就了另一種媒介社交形態。節目內容傳播退居其次,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被置于臺前。——“媒介即訊息”,直播不應只停留在工具性的技術層面,而要成就內容玩法上的新傾向。
事實上,游戲直播與秀場直播也都在朝著“大型游戲”“大型秀場”——綜藝與真人秀演進。慢慢淡化游戲色彩后,直播內容深入綜藝是必然選擇。綜藝選擇直播,直播選擇綜藝,這是強強聯合、雙向選擇的過程。
在《十三億分貝》討論會上,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姜濱曾表示,愛奇藝今后還將繼續加碼純網綜藝與直播技術的相互結合,在成熟網絡直播技術基礎上,對平臺的純網綜藝進行直播的嘗試,更好的實現用戶與平臺間的雙向互動。“平臺未來也會推出自己獨立的直播產品,今后在直播領域自帶流量的大平臺應該會有更多機會。”
如今看來,與奇秀發布同一天上線的《十三億分貝》或許就是愛奇藝直播戰略重要的一步。據悉,這既是愛奇藝首次嘗試直播元素的綜藝節目,也是國內首檔在錄制現場增加直播視角的綜藝節目。
方言:厚重的文化承載
正因此,姜濱告訴記者,《十三億分貝》是“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也是全站集所有資源在推的一個項目”。
愛奇藝尋找的是個性的、差異化的內容,“內容太多了,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從這些范圍里面跳出來?”姜濱認為網友能直觀地感受到《十三億分貝》與其它綜藝內容調性的區別。
如何既有差異化,又能與自己擅長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馬力選擇了“方言”,“方言可以串起來幾個東西,首先就是美食,所以節目里每個人來都是帶了地方小吃或特產;其次是美景;最后才是音樂”。
對方言來說,音樂并不是最熱門的角度,對網綜卻是最好的。“我們想相對年輕化一些,在互聯網播出時,娛樂門檻更低一些。”
保護方言,也是主持人汪涵的期盼,為此他還參與了節目的策劃。“鄉音一直在被我們使用著,但是真正從鄉音當中感受到它文化依存,或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上啟下的魅力,卻不是特別多。我特別希望方言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來關注和喜好(方言),而音樂是年輕人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方式。”
為了傳遞方言文化,節目組還請到3位語言專家與3位民俗專家做顧問,“通過生動的語態告訴大家,其實某種方言背后還有那么多故事,有那么多有趣的民俗、民習”。
《十三億分貝》以“一本正經,高唱胡聊,土洋結合,南腔北調”為定位,這樣的“混搭”,不僅帶來了全新的音樂綜藝模式,更有著厚重的文化承載。(來源:林沛/廣電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