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影時代旗下的數據研究院發布了中國電影市場2016年二季度的研究報告,從整體大盤到具體影片,從大賣商業片到小眾文藝片,從院線到城市,用數據全面盤點了電影市場的變化。
01總概:二季度成績平平,四五月不及預期
2016年第二季度全國電影市場共產出票房101億,同比去年的106億小幅下降5%。觀影人次3億次,同比增長3%,放映場次超過1624萬場,同比增長45%,營業影院達6900余家,同比增長30%。其中,三個月票房為:41億、31億、39億,同比變化分別為-25%、-1.5%、15%。
第二季度的單日最高成績和次高成績出現在6月9日的3.7億元和5月7日的3.0億元,分別是《魔獸》和《美國隊長3》的開畫次日(周六)。而五月中下旬的工作日票房十分慘淡,在4000萬左右徘徊。
第二季度占據了三個小長假,但整體成績并不突出,尤其是清明檔和五一檔增幅極小,業界主要判斷為上映的作品不論是題材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中國觀眾日益升高的需求,這也使得第二季度雖有幾部高票房的影片,但始終未出現現象級口碑爆款作品。
表1 2016年第二季度城市票房TOP10
第二季度北上廣深四大超一線城市季度票房超過4億,領銜全國。目前各主要城市影院數基本穩定,其中武漢以較少的影院數博得了較多的觀影人次,一方面體現了該地區人們的觀影熱情,另一方面也說明武漢的影院數和票房量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表2 2016年第二季度地區票房TOP10
在地區維度上,二季度全國省份TOP10中有7個省份單季度票房超過5億,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省異軍突起,力壓人口大省河南,首次上榜季度TOP10,在其全省影院數同比無較大增長的情況下,觀影人次在不斷增加,說明該省人們的觀影習慣在逐步建立。
02影片:《魔獸》高開低走,“影游互動”喜憂參半!
二季度新上映的、票房達100萬以上的共有69部,其中國產片53部共25億元,進口片16部共72億。雖然重量級進口片會嚴重擠壓同期國產片的生存空間,但部分優質國產片本身缺乏足夠宣發也造成了其未能擊中潛在用戶。
表3 2016年第二季度電影票房TOP10
TOP10的影片占了第二季度總票房的72.8%,其中游戲IP改編的史詩巨作《魔獸》以14.6億票房問鼎第二季度票房冠軍,季度占比14.5%。雖然上映5天速破10億,但之后每日票房衰減極快,最終總票房未能達到預期高度,這也讓業界重新審視當今資本驅使的“影游互動”,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極力消費粉絲情懷,過早榨干IP價值?
在中國,電影觀眾的注意力不斷轉變,再優秀的電影,其獲利周期都很短,單純只為宣發電影而制作的同名游戲難免粗制濫造,匆匆推入市場反而顯得片方在追趕熱錢、急功近利,難免對電影IP形象造成負面影響。而反觀游戲改編電影,其受眾較為固定,電影上映初期會將粉絲在游戲上積攢多年的情懷一次性釋放,使得票房在頭幾天爆發性增長。此后,如果電影內容和質量遭到老玩家抵制,不僅影響當前電影的口碑,甚至會讓正準備籌拍的續作提前亮紅燈。相反,電影越是忠于原IP作品,越是極力體現老玩家才能領會的獨有情節,就越可能給非玩家觀眾制造過高的觀影門檻,這也會造成整體票房呈高開低走的態勢。隨著近年來游戲改編電影的不斷出現,如何讓游戲改編的電影叫好叫座一直都是業界的一個難題,需要探索的道路還很長,希望本次《魔獸》的高票房成績不只是一個美好的“意外”。
03影院:主力成績同比下滑,新增影院分流凸顯
表4 2016年第二季度影院票房TOP10
2016年第二季度,票房TOP10影院中只有上海萬達影城五角場店突破了2000萬元,而去年二季度TOP10影院收入都超過2000萬元,同比下滑較為明顯。究其原因,去年二季度共有影院5323家,而今年二季度達到了6928家,在季度票房同比幾乎持平的狀況下,可以看出一年來新增的這1600余家影院的分流作用已經開始突顯,全國銀幕數的增加慢慢變得不再是票房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歷過平淡的二季度,相信大家都有所共識:唯有上映更多更優秀的電影才是吸引人們進入影院的保證。
04觀眾偏好:“續作尷尬癥”初現,受眾拒絕炒冷飯
拍攝電影續集,在劇本創造和電影宣發上都有天然的優勢,這不僅延長了IP壽命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并且可利用前作的影響力提前獲得一批觀眾,降低各類風險,從商業角度看可以保證各方利益最大化。今年的前兩個季度已經上映了近20部的續作,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進口片,這些進口續作在北美等地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及前作,但在國內可謂屢試不爽,其不僅天然具有高人氣高票房的賣相,還無形之中擠壓了同檔期的國產片。
而在今年四月,萬眾期待的《蝙蝠俠大戰超人》上映后,其日票房和口碑評分逐日衰減,不論是此前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還是在國內具有廣泛人氣的《超人》系列都不能為其質量不達預期而遮羞。由微影數據研究院統計的二季度電影續作對比圖可以看出,《美國隊長3》、《驚天魔盜團2》、《愛麗絲漫游仙境2》等續作雖然票房較前作有大幅增長,但口碑都有所下降。即便制片方在里面加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來討好國內觀眾,但也可以看出觀眾在為情懷買單的同時,也真實表達了不滿的觀影感受,若是“圈錢不圈心”的套路繼續進行下去,無疑是在一點點損害這些沉淀多年的優秀IP。
05季度熱點:文藝片重獲關注,衍生品爆發在即
今年5月,一部起初悄然上映的文藝片因為一次“下跪事件”吸引了行業內外的關注,同仁們紛紛撰文進行聲援和呼吁,微影數據研究院也及時發布了相關主題的數據分析報告(點擊回顧),并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專刊收錄。良好的電影市場應該鼓勵多元化的存在,對于文藝片的關注也應該是常態化,研究院近期也將推出有關藝術電影及藝術院線發展的專題報告,敬請期待。
此外,隨著《魔獸》票房一路走高,其衍生品也十分火爆,線上線下的銷售量十分可觀,據業界報道,《魔獸》上映前電影衍生品在內地的銷售額就已超過1億元,最終總銷售額有望超過5億元!近年來電影產業鏈上各大企業都對衍生品這一塊沃土躍躍欲試,部分公司已經開始了重要布局。雖說一部電影衍生品的爆款不能說明整個衍生品市場的崛起,但一次巨大的成功足以給產業者打了一針強心劑:國內觀眾不是沒有衍生品消費能力,而是缺少消費驅動力,如何將衍生品和電影完美結合,在變現的同時建立品牌影響力,這需要全行業人的共同努力。
06未來展望:暑期檔佳作連連,國產片競爭火熱
三季度暑期檔是歷年票房重倉期,過去的5年暑期檔票房在全國票房的占比接近三成,去年暑期檔票房更是同比激增37%達到124.31億元,當時的《捉妖記》、《大圣歸來》、《煎餅俠》等影片席卷娛樂圈話題榜,也點燃了資本市場對電影行業的投資熱情。
而今年7、8兩月已定檔的電影接近100部,平均每個周末有8部新片,7月15日更是同時上映10部新電影,各方無論在媒體宣傳還是爭奪排片率上都已呈競爭白熱化事態。
其中,熱門文學IP改編的電影《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爵跡》、《盜墓筆記》等無疑是年輕人的首選,其更容易沖擊暑期檔票房冠軍之位。而《大魚·海棠》、《搖滾藏獒》這樣的口碑佳作則有望延續去年《大圣歸來》帶給大家對于國產動畫電影的感動和期望。以往較少出現在暑期檔的進口片大軍,也在今年推出各大續作:《星際迷航3》《諜影重重5》《冰川時代5》等,為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各位影迷們,準備一起迎接第三季度的饕餮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