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木 復興門外2號
從最初的《大鵬嘚吧嘚》到如今的《火星情報局》《暴走法條君》……能讓用戶真正點擊和接受的互聯網品牌綜藝名單已是越來越長,而在眾多互聯網品牌綜藝節目中,優酷和唯眾傳媒聯合出品的劇情式吐槽脫口秀《暴走法條君》,正在成為網絡熒屏的新熱點。截止7月20日累計播放破3.6億,優酷網綜月度播放量前二,僅次于《火星情報局》,成為最近最熱門的網綜之一。
在《暴走法條君》不斷走高的點擊趨勢線背后,我們更關注的是,網絡綜藝走紅是否有跡可循?
事實上,通過《暴走法條君》走紅的案例,我們還是能獲取一些熱門網綜在內容制作、宣發推廣以及客戶營銷上的一些共通之處。
網感時代,綜藝更需要即時性創新
不同于電視綜藝,網綜在制作上的可塑性更強,內容調整更迅速,能更快速地跟上用戶的內容需求喜好,給他們即時的伴隨體驗感。而《暴走法條君》的走紅,更驗證了網綜制作即時性創新的重要性。
關于內容制作
主題集中化
網綜雖然在形式上可發揮的空間更大,但與電視綜藝一樣,內容都需要有一條精神主線。在第一期節目中,節目團隊似乎想融合盡可能多的“槽點”和“猛料”,一連拋出“朋友圈裝X和"好基友一輩子"兩個在九零后朋友間的日常聊天內話題,到“法庭”上對壘。然而過多的辯論主題和稍顯旁枝末節的爆料,使得節目主題顯得有些分散。事實上,網綜作為一種小而美、快節奏、觀看自由度高的節目類型,節目的主線設置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制作者必須通過一個集中明確的主題,將用戶的注意力緊緊抓住,否則觀眾看到一半往往會游離出去,看完后對節目的記憶沉淀也不多。
《暴走法條君》在之后幾期的節目中對此就做了改進,每期都有一個固定的主題,如“綠茶婊是否有罪”、“男人是否應該摳”等觀點鮮明的討論點,整期節目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爆料、辯論和生活化體悟闡釋,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清晰流暢的邏輯線
《暴走法條君》別出心裁的模擬嚴肅的法庭現場,一個法官即主持人,由謝娜挑此重擔。兩個律師團分別為原被告服務。律師團的團長由明星嘉賓出任。
節目把當下年輕人對日常生活爭議性話題的辯論,套上法官庭審的形式外套,非常有創意。但節目初期,內容與形式的磨合稍顯稚嫩,例如第一期,法官謝娜不熟悉開庭規則,甚至分不清原被告鬧出很多笑話,同時明星嘉賓的表現也有些許尷尬。
經過節目團隊的調整和磨合,后幾期節目邏輯性線越來越清晰,節奏更流暢,庭審結果也通過陪審團投票的方式決出,更接近真實的庭審形式。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也越來越有代入感,仿佛置身于暴走法庭,身臨其境地參與庭審和辯論,酣暢淋漓地發表自己觀點,產生情感共鳴。例如第五期杜海濤和曾寶儀辯論男朋友摳有沒有罪,在辯護過程中,他們觸動了自己的情感記憶,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說哭了一票網友。
更有爆點的明星表現
在《暴走法條君》節目播出初期,雖然請了明星表達觀點,但有些明星表達的觀點較缺乏條理性,同時因為缺乏生活經歷的融入,又使得明星辯論觀點力度不足,不夠接地氣。
播出幾期之后,制作團隊經過調整,找來了更多有想法、辯論能力強的的藝人,成為話題觀點和正向價值觀的輸出者。如在第七期節目組請來臺灣的黃國倫和寇乃馨夫婦,以“綠茶婊”話題進行了激烈的觀點碰撞,這對恩愛夫妻甚至當庭揭短互撕。其間,還拋出“備胎”等戀愛中的焦點話題,臺大校花寇乃馨甚至爆料了自己大學期間同時交往了幾個男朋友,最后卻通過鞭辟入里的分析,把老公和當場嘉賓說得心服口服。
《暴走法條君》基于年輕人關注話題的土壤,將話題與明星的切身經歷進行結合,將明星引入到辯論之中,用明星的個人經歷來作為證據或者論據進行展現,明星則拋去偶像包袱,更接地氣,回歸普通人的生活,分享他們的生活經歷,增加了節目可看性和傳播爆點。
環節的微創新
電視綜藝領域,那些經久不衰的王牌綜藝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環節的微創新。而網綜的制作模式和節目體量,使其在環節設置上有著更大的創新空間。
《暴走法條君》在節目制作階段也進行了很多環節上的微創新。先是在節目的開始環節加入了明星之間互拋狠話并加入懲罰成為這個節目的加分項,制造了節目之外的宣傳點和傳播點。例如第五期開局,明星律師杜海濤和曾寶儀相互打賭,誰輸誰就用屁股寫字。結束時杜海濤因為輸給曾寶儀用臀部寫“我愛你”成為活體gif圖,在網友中廣為傳播。
在節目中,為了更加生動形象地描述場景,節目組還推出了“暴走5.1杜比環繞聲劇場”,讓明星化身為當事人,演繹現實生活和戀愛中的場景,作為“呈堂證供”,為辯論增加趣味性和實景感。在“男人是否應該摳”這期主題中,增加了“證據搜查庫”,引入場外觀眾的“現身說法”,例舉極品摳門男人的N條罪狀:一根牙簽掰成三段,早中晚各用一段……制作團隊幾乎每期節目都會進行一些微創新,看似隨意的設置都讓節目顯得更為活潑、年輕。
主題升華,有意思更有意義
《奇葩說》火爆之后,越來越多的吐槽類節目開始涌現,定位于90后的網綜也不少,但真正吸引到年輕人觀看并能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卻并不多。而《暴走法條君》除了參演嘉賓的破格演出和新鮮熱辣的話題,最關鍵的還是埋藏在話題背后鮮明而有意義的價值觀,有意思表現其外,有意義內涵其中,才是其后勁十足的真正原因。
例如在第五期節目中,曾寶儀“律師”的總結陳詞,點出了當下男女戀愛的真諦:“女人的幸福并不在于男朋友對你有多好,而在于他是不是能支持你過你想要的生活。那不是錢的問題,你想要過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去爭取,你的幸福在自己手上。”
在第七期中,關熙潮“律師”為“綠茶婊”所做的辯詞也十分勵志:“敢于利用自身優勢的人,才是最終的人生贏家!綠茶告訴我們,面對事業要步步為營,面對愛情要有所保留,面對外貌要精于打扮,只有綠茶才是人類進化為高等生物的優秀精英。”
不裝,不矯情,不盲從不追隨,“有意思”的節目形式下,卻是“有意義”的節目內涵,《暴走法條君》用真誠感動了每一個觀眾。
關于宣發推廣
“法條君”從節目萌寵進化為宣傳主力
《暴走法條君》與其他網綜的一個最明顯的區別是,有一個眼神冷酷卻時常犯賤的貓咪“法條君”。一開始,法條君只是在節目中活躍氣氛,但后來制作團隊發現這只萌物很討觀眾喜好,便加多了其出場頻次,并有很多擬人化的趣味表現。例如第五期中“法條君”只貼了胸貼就“裸奔”上庭,委屈地說尿濕了制服沒衣服穿,引得在場法官律師一片吐槽。
與此同時,節目宣推策略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法條君”變成為節目的宣傳主力,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對節目進行介紹推介。比如,以參與者視角和語氣發布節目的相關動態,發布法條君在片場或生活中的蠢萌耍賤照,再比如以犀利的口吻吐槽節目亮點、生活和社會熱點,引發了90后人群的心理共鳴,也使節目傳播更接地氣。
反常規以“法條君”為核心的社會化傳播
以往,綜藝節目的宣傳核心永遠是娛樂明星,但《暴走法條君》卻反其道而行,以“法條君”這一萌寵角色為核心,來策劃節目的社會化傳播。
繼“暴走漫畫”走紅以后,近年來表情包在網絡中的流行度非常高。甚至很多明星都通過表情包再次走紅。并且,表情包在網絡聊天、意見表達等環境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具有很強的自發傳播屬性。而法條君冷淡中又賤萌的表情,又污又暴力的性格特點,正切中當下年輕人的情感文化癢點。于是,制作團隊把法條君和謝娜在節目中的動態/靜態圖制作適合傳播的搞笑表情包,配合官方表情包,進行官方表情包的二次推廣。
在表情包的內容上,制作團隊嘗試多與熱點結合,比如歐洲杯端午節等版本的法條君, 并在年輕人喜歡的nice搜狗微博朋友圈等平臺都頻繁見到它的身影。
蹭直播熱點,法條君上演“街頭暴走”
基于“法條君”形象的IP化運營,制作團隊就法條君系列,推出了公仔、文件夾、充電寶、水杯等衍生品。
今年,直播平臺強勢崛起,這種全新的網絡平臺成為目前最火的一種新媒體方式,《暴走法條君》也適時地在宣傳推廣中加入了直播元素。例如上演“法條君街頭暴走”,法條君會突然出現在上海人民廣場、人民公園與關注它的人進行互動的活動。而這些地方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上海著名地標建筑,以及市民們經常光顧的休閑場所,十分引人注目。
從單線傳播到與萌寵IP的捆綁式營銷
以往,品牌傳播與節目傳播常常是各自單線作業,很少能相互融合。基于當下用戶喜好和網絡傳播特點,節目團隊以萌寵偶像“法條君”為切入點,對客戶品牌營銷進行了即時性創新,在第七和第八期節目片首,推出法條君出演的“魅夜客戶爸爸”定制歌曲。
法條君動漫形象出演的品牌定制歌曲這種形式,將節目品牌與魅夜品牌融為一體,契合當下品牌網綜傳播的新玩法,而雙方品牌合二為一的捆綁式營銷,又能實現雙贏效果。
結語
總體來說,《暴走法條君》的即時性創新既符合網綜的傳播規律,也符合當下年輕受眾的內容消費習慣,不斷上升的點擊量和關注度也是其創新結果的一大佐證。在此,我們也希望能涌現出更多如《暴走法條君》的創新案例,為中國網綜原創市場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