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對于愛看綜藝節目的小伙伴來說,無疑是最容易得“選擇困難癥”的一年。據統計,截至目前,主流視頻網站推出的純網綜藝總量已超93檔,純網綜藝已經進入青春期。從早期的小成本脫口秀,到優質團隊、明星卡司的加盟,純網綜藝在極短的時間內呈爆發式發展,《奇葩說》、《偶滴歌神啊》、《你正常嗎》、《大學生來了》等純網綜藝不斷涌現。而在純網綜藝迅速爆發的過程中,如何做出新意,贏得發展先機顯得更為重要。
在分析純網綜藝如何做出新意,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純網綜藝的目標受眾究竟是誰。行業中都在流行這樣一句話,“得90后者得天下”,年輕用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達6.68億,而其中10-39歲年齡段占比為78.4%, 20-29歲年齡段網民占比為31.4%,年輕用戶在整體網民中占比最大。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來了》的出現無疑是“對癥下藥”,頗具成效。
直擊95后 “窄切口”開辟“青春”網綜新路
從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可以看出,網絡自制內容的觀眾主要集中在15-39歲這個階段,學生和白領類的高學歷、高收入者對純網內容更感興趣。更有業內人士高呼,95年出生的孩子都已經21歲了,這意味著95后這個群體已經踏入青春飛揚的時期。作為純網內容的一個群體,抓住95后才是王道。然而在眾多純網綜藝當中,主打95后用戶的內容少之甚少,多數仍集中站80后、85后。如前段時間剛剛回歸的《你正常嗎》第三季,從騰訊視頻的前臺數據可以看到,僅25-34歲用戶占比達35.5%。
因此在2016年5月,由愛奇藝推出的專門針對95后收視族群的網綜節目——《大學生來了》的正式開播之后,其獨具的“年輕化”特質,贏得了年輕觀眾的一片掌聲。據統計,第一季《大學生來了》收視率已穩破3.5億,成為了后勁十足的熱門網綜。追《大學生來了》的觀眾都知道,和其它純網絡綜藝節目相比,它最大的不同,便是在受眾選擇上明顯的“針對性”。不論是該節目的主持陣容搭配,還是嘉賓選擇,都突顯出了節目的“年齡特征”。
從主持陣容來看,張大大、薛之謙等人的組合,讓這檔網綜新鮮感十足;在嘉賓的選擇方面,正如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所說的那樣:大學生這個族群的想法跟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不會去想那么多的訴求,就是要么說話好玩,要么長得好看,這就夠了。因此,嘉賓選擇的標準也就更加簡單粗暴——只要大學生喜歡就好。
另一方面,從目前已經收官的第一季來看,“力保年輕化、時尚化”也一直是《大學生來了》的“靈魂屬性”。自開播以來,《大學生來了》針對畢業生、在校生、留學生、甚至初入職場的新生代白領等年輕觀眾的需求,將節目主視覺設定為“蒸汽朋克”主題,獨具風格態度的二次元蒸汽朋克“次元蛋”造型,讓整檔節目“酷勁”更足,“萌味”更濃。另外,在節目環節、話題選擇、嘉賓邀請等幾乎所有方面,也都設計得亮點十足,一眼便能看出其中95、00后的清新鉻印?!洞髮W生來了》作為純網綜藝的“后來者”,已經憑借自身以90后為代表的受眾群體,成功攪動純網綜藝一灘“春水”。
青年在“年輕化”為主要特征的數億網民里,是無可爭議的“主力大軍”,也是當下無論是電視媒體,還是視頻網站爭相占據的主力受眾群?,F在看來,從95后窄切口著手的《大學生來了》,它的定位和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也讓這檔”青春“氣息濃濃的觀點秀被貼上了”走心綜藝“的匠心標簽。
回顧《大學生來了》的一些成績,百度指數最高230,810,百度風云榜綜藝榜top1,微博熱搜top2,社會榜top1,情感榜top1,微博綜藝榜top1,網絡節目榜top1,教育榜top3......無一不指向《大學生來了》第一季真的爆熱了。網綜或許只有以青年受眾為主體,以他們的“口味”作為節目設計的主要標準,將他們緊緊抓在手里,才能打造出真正有活力,能長久成長下去的網綜節目。
走進95后內心深處 純網綜藝年輕牌應該這樣出
除瞄準極具代表性的95后受眾外,就純網綜藝的“網感”而言,純網綜藝也表現出越來越重視年輕人的喜好和趣味,努力奉上走心、入心的純網內容。何為“走心綜藝”?不知是否思考過,綜藝對于很多人而言,只是忙碌工作與生活的一個歡笑的調味劑,那么笑過過后呢?往往不會再有思考的余地。比如《誰是歌手》雖然是源自韓版《看見你聲音》,但音樂類真人秀早已“泛濫成災”,對于事事求新、求個性的年輕觀眾來說,這樣的節目很難有吸引力。而同樣,以海量名星坐陣來吸引觀眾眼球的《最強女團》等節目,卻只將節目做在了搞笑、浮華、一味比顏值的層面,沒有實質內容和社會價值。
細究個中原因,雖然這些網綜耗資巨大,但卻并沒有真切以觀眾需要為基點來設計內核,只是一味注重了節目娛樂的外在,而忽略節目的本質,很難燃起用戶的觀看熱情。比如,主打明星牌的《約吧大明星》,貌似在增加國人對韓流文化認知的《oh my 思密達》等,看似很能吸引用戶關注,但卻無法深入走進用戶內心,很難提起興趣持續追捧。
但有一檔節目卻為當下的純網綜藝提供了不錯的示范。它以走心暖心的節目內核,打破綜藝長途,和一群大學生成為互相傾訴和暢聊的伙伴。從已播出的《大學生來了》來看,年輕人之所對其關注度不斷提升,也與它更貼近生活、更加走心有很大關系??幢楫斚碌募兙W綜藝領域不難發現,很多純網綜藝節目同質化嚴重、娛樂只浮于表面,沒有實質內容等等問題頗為突出。而像《大學生來了》這樣,將節目做得既具娛樂性,又能觸動用戶內心的網綜,并不多見。
工具人、初戀者、吐槽帝、耿直boy、活體唱片機......這些在95后群體當中頗具意義的詞語在節目中頻頻提及。在“工具人爾康”那期,更讓節目直擊嘉賓和用戶心底。以至于在節目播出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關于這期就的微博、微信討論還在發酵,不斷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光,形成一群以大學生族群為受眾收視特征的用戶主體。
《大學生來了》最后一期畢業季,”吐槽帝”冉高鳴變得安靜了,在節目里大家習慣稱呼他為冉姨,像姨媽一樣嘴巴犀利毒舌,卻句句在理,好像在很多大學生的印象里,冉姨就應該是犀利的嘴巴,字字珠璣,道理通透,因為他是冉姨!但其實,當冉姨在舞臺上念著自己大學恩師寫給自己的信,冉高鳴第一次在鏡頭下哭到淚崩。當老師真的與他面對面時,他像一個終于脫掉外衣的孩子,緊緊抱著老師不斷地叫著“老師,老師”,其實吐槽、嘴炮、毒舌,都只是冉高鳴一直拼命尋找自己夢想定位的利器,在他的老師面前,冉姨只是一個孩子。
走心的主題配走心的綜藝,去暖心時下頗受爭議的大學生族群。從另一個方面而言,當下大學生在尋找自我社會定位的成長道路上,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注與給予成長的舞臺,就這樣,《大學生來了》從一眾純網綜藝中脫穎而出了,一個可以讓大學生拼命吶喊的舞臺。就如主持人張大大所說:“時代需要新鮮和真誠,需要與時俱進的風格,大學生來了做得非常之好,我身邊的人都在看、都在笑、都在哭、都在思考!”
《大學生來了》所顯示的“匠心”“走心”,正是純網綜藝“年輕牌”戰略的一種顯現。不論是從窄切口瞄準受眾群體,還是以走心賦予娛樂綜藝不一樣的意義,都讓純網綜藝在發展過程中得到沉淀。這一點,不僅是《大學生來了》所呈現給用戶最佳看點,同樣也是整個純網綜藝市場的精彩內容。頭條君相信,主打“年輕牌”正在成為純網綜藝的一大趨勢。
伴隨純網綜藝的日臻成熟,以愛奇藝為代表的主流視頻平臺加足馬力布局純網綜藝,純網綜藝市場已進入“諸侯爭霸”式的白熱化競爭狀態。伴隨純網綜藝的持續進階,“年輕牌”的打出,帶給綜藝市場的不僅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場制作革命,一次行業洗牌。
另外頭條君還了解到,《大學生來了》第二季也開始進入招募活動,大學生意見團與廣告招商同步進行。而隨著更多活力十足的“年輕化”網綜的陸續上線,我們將很快迎來一個多彩的純網綜藝的“井噴時代”。(Via:傳媒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