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2016暑期大型少女團體綜藝節目《夏日甜心》于昨晚開播,節目一經推出便收獲好評不斷,新穎的節目內容及新奇的互動體驗讓觀眾耳目一新。節目播出期間,無論是csm歡網實時收視率、酷云eye實時收視率還是尼爾森全平臺收視率均無可爭議地顯示出,湖南衛視憑借《夏日甜心》在同時段競爭中拔得頭籌。當晚,在微博指數方面,熱門話題榜總榜、瘋狂綜藝季榜單、熱門話題榜綜藝榜等熱度榜中,《夏日甜心》實現了全面霸榜,持續占據第一。
從昨晚播出的節目形態來看,《夏日甜心》沒有一頭扎進偶像養成類綜藝的相似軌跡,而是另辟蹊徑——與今年大火的直播形式做了頗具想像力的“基因嫁接”。《夏日甜心》拋出的目標,會讓人覺得頗為高明:從小房間到大舞臺,通過臺網聯動,培養湖南衛視第一支“綜藝女團”。“綜藝+直播”,“電視湘軍”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撬動”了直播綜藝這塊奶酪,同時給予觀眾全新的感官體驗,將觀眾轉換成用戶,或許這才是芒果臺最大的“野心”所在。正如湖南衛視節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夏日甜心》監制夏青所說,“《夏日甜心》將給綜藝帶來一次全新打開方式”。
以我為主,臺網互動——“觀眾”變“用戶”成大勢所趨
近年來,互聯網行業一直保持著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并且正在加速顛覆傳統行業。但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共生,“化腐朽為神奇”的戲碼不斷上演,互聯網思維業已成為業界最為熱捧的理念。要想全心全意服務用戶,首先就得認識每一位“觀眾”。中國廣電行業觀察者與研究者曾會明指出:“目前傳統廣電最核心的問題是,我們有很多的觀眾,但不是用戶。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不知道他們都在哪兒,不知道他們的年齡、性別、習慣。隨著所謂的大數據時代來臨,如果你要想在節目制作上為觀眾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時候,必然跟不上這種形勢。”樹立用戶思維,一切從用戶出發,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特別是在當今內容選擇如此豐富的媒體環境中,觀眾“逃離”一家媒體的成本很低。媒體只有真正放下高高在上的態度,真正用心去了解用戶的所思所想,真正具備有親和力的產業精神,才能打造出極致的用戶體驗。
2016年,湖南衛視審時度勢推出了《夏日甜心》,將直播與互動糅合、嫁接,結合現代年輕人的普遍”網絡化習性“,衍生出一檔互動性極強的節目,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面對如今越來越狹窄的交際圈和生活圈,社會人群尤其是年輕群體中,他們將自己“渺小化”,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固定的圈子里,對于溝通與互動的需求性則更加強烈。而存在這種心理的人群,他們對于當下節目內容模式要求更為明確,傳統綜藝節目已無法滿足他們的心理訴求,真正意義上能身臨其境的互動體驗過程,才是他們心中所向往與渴求的。而《夏日甜心》正好抓住了這類人群的心理狀態,通過衍生、融合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的這樣一檔具有直播與互動相互糅合制造、打造全新四維感官體驗的新型臺網互動綜藝節目。不可否認的是,湖南衛視在互聯網面前一直堅守著一個理念,即“以我為主,我去加它”,所以,縱使《夏日甜心》的臺網融合度極高,但電視依然是第一位的主導者,網絡只是一個形式載體,絕對沒有“喧賓奪主”。
從受眾群心理出發,“直播+互動”演繹“灰姑娘”進化論
受眾指的是信息傳播的接收者,包括讀者、聽眾、電視觀眾、以及網民。受眾從宏觀上來看是一個巨大的集合體,從微觀上來看體現為具有豐富的社會多樣性的人群。受眾是解讀者、參與者、同時也是主導者。受眾之所以會選擇接觸、使用某單一媒體或某些媒體傳播的內容,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社會或心理需求。可以說,《夏日甜心》通過新穎的模式和手法,在社會上引發“現象級”的熱議,正是緣于其對受眾心理訴求的契合與滿足。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也預示著受眾人群的多元化,他們不單單只是局限于傳統電視媒體,而是更多依附于新媒體項目上,而傳統電視人如何將自媒體與電視“嫁接”,是當今媒體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
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學者聯合提出的《自媒體研究報告》里面對“自媒體”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簡言之,自媒體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
自媒體的誕生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性越來越微弱。而《夏日甜心》所塑造的這種臺網聯動的“直播+互動”的原創模式,讓你雖隔著屏幕卻能體會到與“影中人”實時互動的樂趣。這也使得該節目已然超越傳統綜藝節目所帶來的單一感官享受,上升為“視覺+感覺”的雙層心理訴求,讓觀眾身臨其境去感受一場節目所附帶的超凡魅力。而“灰姑娘”向“公主”的脫變,也是受眾群所樂意去看到并吸收的,他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也能見證到這些女孩身上自帶的閃光點及正能量,她們的成功并非僥幸,而是淚水與汗水磨合歷練的結晶。
深度粘合受眾心理,電視產業敞開擁抱媒體融合
作為湖南衛視節目制作中心主任的洪濤在《夏日甜心》發布會現場曾表示,節目沒有選擇傳統的選秀模式,而是選擇了新模式、新形態、新領域來操作這個節目。現在,幾乎所有的電視臺都在思考如何做一檔將移動直播和傳統電視做結合的節目,洪濤表示,“《夏日甜心》就是湖南衛視向社會所交出的一份答卷。”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與進步,人們之間的空間距離越拉越近,但心理距離卻漸行漸遠。人與人之間、特別是不同年代的人之間隔閡正逐漸加深。因此,“代際溝通”成為當代人的共同愿望。《夏日甜心》通過引入直播的方式,用觀眾進行“間隔”互動,有效彌補當下綜藝節目中明星單一輸出的空缺,從多維度、多角度去立體化展現直播與互動的完美融合的杰作。臺下觀眾的一個小小訴求也許會使節目產生另一種結果,這種類似“蝴蝶效應”的平行空間模式,早已超越觀眾及節目組對節目發展弧線的可控性,從而更真實、真切的呈現出一檔深度貼合受眾心理的綜藝節目,也使觀眾對于節目始終抱有一種期待感、新鮮感。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電視節目將越來越多,從而觀眾選擇余地將愈來愈大,這將意味著節目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由于觀眾心理參與電視集中反映在對節目內容的選擇上,因此,如果要想提高受眾群體數量,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極大地調動觀眾從心理上參與電視節目,將“觀眾”向“用戶”化轉換。
反觀《夏日甜心》,此次湖南衛視再一次走在行業尖端,從受眾心理角度分析、衍生,從而炮制出這樣一檔擁有互動、直播,以及能給觀眾強烈新鮮感的綜藝節目,創新的同時結合了廣電總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的原則,大力傳播正能量,深化“中國夢”主題宣傳,激發全社會共同奮進的精神力量。這不僅僅是湖南衛視的一次實驗性作品,這將是電視產業擁抱媒體融合的一部全新亮相的旗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