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移動數據服務平臺Talking Data發布了《2016移動視頻直播應用行業報告》,報告中開篇提出了一個觀點——視頻直播正從泛娛樂時代走向泛生活時代。
騰訊研究院也曾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視頻直播的演進分為PC秀場直播時代、游戲直播時代以及移動直播和泛娛樂直播時代。
而Talking Data的“以泛生活和場景化為主的直播4.0時代”,恰好與映客所提倡的“全民直播”“直播+”理念不謀而合。
作為目前直播行業第一梯隊領隊者的映客,在面對還處于“無人區”的直播4.0時代,該如何帶領直播行業實踐其“全民直播”“直播+”呢?
直播的“前世今生”
在Talking Data發布的《2016移動視頻直播應用行業報告》這份報告中明確指出,視頻直播正從泛娛樂時代向泛生活時代邁進。同時,又以直播發展特點為依據,劃分了直播的四個不斷升級的版本,以此總結出了一條“視頻直播發展時間軸”。
直播1.0階段。2005年,國內互聯網行業快速成長,視頻網站開啟流量大戰,以PC端傳統秀場時代正式開啟并形成了“YY+9158+六間房”的穩定格局,依靠簽約主播、虛擬物品打賞為主的盈利體系背后,核心還是主打“顏值”。
直播2.0階段。到了2014年,游戲直播興起。得益于國內游戲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游戲直播積累了超高的人氣,已然成為電競產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這個階段,以斗魚、龍珠、戰旗為代表的游戲直播,商業模式以虛擬道具購買為主,而游戲主播成為其重要資源。
直播3.0階段。直播3.0階段有兩重特質:“硬件”從PC到手機,內容從秀場、游戲轉向泛娛樂。
2016年,可以說是移動直播元年。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移動直播市場先后誕生超200個直播應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這一規模還在繼續上漲。
這個階段中,映客成為一匹直播領域橫空出世的黑馬。映客在一年多的時間中快速成長,迅速完成從彼得·蒂爾所提出的“從0到1”。
2015年5月映客直播APP上線,2016年8月映客直播注冊用戶突破1.3億,日活躍用戶1500萬。據Quest Mobile發布的網絡直播APP行業MAU趨勢顯示,成立一年的映客在2016年6月已經超越YY、斗魚等直播平臺領銜第一梯隊。
易觀數據的“2016年7月移動APP排行榜TOP1000”榜單顯示,映客位居視頻直播類APP榜首,與排名第二的APP相差300萬月活數,居榜單第一。
除此,進入泛娛樂直播時代,明星、綜藝、電商等都開始參與到直播領域,增強用戶參與感,助力粉絲經濟。
處于3.0階段的直播,雖在“風口”之下,可也不是“一帆風順”。如各家均將目標用戶群體主要鎖定在90后、00后這代,雷同的定位讓眾人難以區分彼此。同時,由于主播“入行”的門檻較低,內容便良莠不齊,其能產生的價值更是有待商榷,這也是造成直播中內容質量不高、同質化嚴重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諸如功能相似、互動方式單一等問題,也讓不少人唱衰直播。
但,中國證券網某報道還是提出,直播的影響力已不止于大眾娛樂范疇,未來將有望成為各行業的標準配置。
映客:一只腳已邁入直播4.0
在這條“視頻直播發展時間軸”中,基于目前直播行業的發展現狀,Talking Data對直播的未來進行了一種“猜測”——直播4.0階段。
在Talking Data所提出的“直播4.0”階段中,直播的內容將從泛娛樂走向泛生活,“直播+”概念,不僅僅停留在泛娛樂層面,還需結合VR技術,“直播+”新聞、旅游、教育、醫療等全場景的沉浸式場景化直播,將會為直播帶來無限可能。
“直播+”的概念如同“全民直播”,最早都是由映客提出。6月“第三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映客創始人兼CEO奉佑生首次提出了“直播+”,以此讓直播有了無限嫁接的可能。
直播+體育。直播與體育走在一起,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始于歐文,興于里約奧運的“直播+體育”,在后奧運時代,也在繼續發展。從單一的“直播+明星”模式到“體育名嘴+體育名將”或是“直播+健身”,“直播+體育”也在成長蛻變中。
直播+醫療。8月下旬,協和名醫顧鋒在映客進行了她的直播首秀。一場一小時的一對多的“問診”模式,吸引了近2.8萬人觀看。這件事被媒體解讀為“直播+醫療”時代的開啟。在映客中搜索“醫生”“醫師”等關鍵詞,經過認證的正牌醫生眾多。
直播+公益。在映客“小映助學”“小映幫我”“我要上學”等“直播+公益”的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之后,其他直播平臺也相繼跟入“直播+”大軍。
近3個月內,映客在醫療、公益、體育、營銷、教育、電商等多方面也都開始了探索,或許由映客提出的“直播+”將成為直播的下一個新風口。
就目前來看,這個給出的“直播4.0時代”的描述,是一種基于現狀所推測出的“可能”。直播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的,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任正非曾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華為的迷茫。在他看來,華為在全球通信領域中正逐步攻入無人區,處于無人領航、沒有方向的境地。
任正非將“無人區”貼上了迷茫的標簽。但,換個角度來看,無人區又帶給行業領頭人無限的可能與不斷嘗試探索的機會。也給予了“領頭人”創造歷史的機會——你所摸索并打造的直播4.0是什么樣的,最終直播4.0就可能成為那樣。
縱觀歷史,中國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用了上千年的時間,而從工業文明進入互聯網時代則不足百年。
從Talking Data發布的報告中細細分析,發現從直播1.0到直播2.0,用了近10年的時間,而從直播2.0到直播3.0時間壓縮到了2年。而對直播4.0的探索與嘗試,已經開始,期間相隔不到半年。
從9年,到2年,再到半年,直播發展間隔期大幅度縮短,可以推測未來直播行業的發展是巨大的、快速的,同時,又是復雜的。在直播3.0階段,直播1.0、直播2.0階段的“元老”仍在。多種情況平臺相互并立的行業現狀,加上投資者的“熱情”,讓直播的未來看起來撲朔迷離。
但,與歷史的發展相似,直播行業的未來看似撲朔迷離,但是還是有跡可循。就如從映客率先提出的“直播+”“全民直播”等理念,到突破性地嘗試將美顏功能帶到直播軟件中,引起行業效仿,再到獨一無二的三連麥技術,再到擁有輕社交屬性的映客“朋友圈”上線,映客與直播的未來已經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