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tianyan360.cn “火花——李思音&潘旭新專輯發布會暨新作品演唱會”,將于12月28日晚8時在廣東歌舞劇院小劇場火爆開演。在演唱會中,青年歌唱家李思音和潘旭將以民歌與流行跨界、碰撞、融合,被稱為“可以兩代人一起聽的演唱會”。
潘旭李思音同是“新世紀之星”
李思音和潘旭其實是真金火煉的好朋友,他們都是第九屆廣東省“新世紀之星”,在多年一起追求音樂的時光中培養了十足的默契。
出生在廣西的李思音,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她一直以來堅持唱自己喜歡的民歌。無論通俗音樂的市場有多廣闊,她都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唱民歌。作為廣東歌舞劇院的青年歌唱家,她不斷地在自己的音樂道路上追求進步,尋找新的靈感和力量。
潘旭最初學的是美聲,唱了十年,他慢慢發現自己其實不太適合唱美聲,反而是自己的“副業”——流行樂,在各種比賽中嶄露頭角。潘旭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李思音覺得他不做專業的歌手太可惜了,便勸他去考廣東歌舞劇院。潘旭決定嘗試一下,最終成為了李思音的同事。潘旭的演唱風格是流行唱法(抒情、搖滾、爵士、唱跳)。音色高亢渾厚而不失細膩,能將深沉演繹得大氣恢弘,能將委婉詮釋得淋漓盡致。
談到對潘旭的印象,李思音說:“我和潘旭是一起比賽一起成長的‘好賽友’。2008年,我來廣東參加的第一個比賽就和潘旭一起參加“唱響廣東”廣東省旅游金曲精英大賽,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比賽;他得了第二名,我得了第三名。從那次比賽開始,我就留意到潘旭,他是非常有實力的歌者。幾年后,潘旭成了我的同事,在越來越多的接觸中,我發現他不僅有實力,對音樂也很有追求。潘旭做人非常低調隨和,但是說到音樂,說到對他自己的演唱,他非常挑剔有要求。這一點,更讓我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2013年,我們又一起參加了‘第十五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我們還一起參加‘首屆廣東星海音樂節’,雙雙奪冠。”
從賽場上的對手變成了互相鼓勵的隊友。雖然說李思音和潘旭是不同唱法的,但他們平常在一起交流最多的就是音樂,慢慢的就交流出一個概念是否能夠做一些歌曲,能很好的將他們不同的唱腔融合在一起。
李思音潘旭擦出“火花”
2013年,李思音、潘旭代表廣東省出征第十五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在兩個多月的備戰中,他們都有一個想法,為什么不能嘗試一下做一首歌,將民歌和流行歌結合起來,讓兩個音樂的受眾群都能接受呢?有一天,李思音聽外公在唱粵劇,讓她從中得到靈感,心想:我為什么不拿像《荔枝頌》這種經典粵曲來改一改,讓它有更新的表達和意思。潘旭也特別同意這個想法。
李思音介紹說:“《火花》專輯專輯有五首歌,但卻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來打造。我是一個民歌手,潘旭是一個流行歌手,在眾多的舞臺實踐中我們發現兩種音樂有著明顯不同的受眾群。我們嘗試將兩種類型的音樂綜合起來。”
《憶荔枝》是整張專輯的第一首歌,它取材于廣府粵曲《荔枝頌》,這首經典的粵曲是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的代表作之一。李思音說:“我和潘旭都不是廣東人,但是我們確是廣東發掘并培養起來的新廣東人,我們對廣州有著特殊的情懷,所以我們想用一個具有廣東音樂代表性的素材來創造一首歌,然后就有了《憶荔枝》這首歌。這首歌我們也找來了著名音樂人蔡曉恩幫我們創作,我們把大概想法告訴他以后,他很快就交出來這個作品——用《荔枝頌》做素材,寫的是一分鄉愁。”
2015年,李思音、潘旭帶著全新的《憶荔枝》上了廣東的跨年晚會和春晚,很多年輕人來說也容易接受,他們發現原來民歌的旋律也可以那么動聽。
《燈紅月圓》是第二首創作的作品,創作于2014年。李思音說:“詞曲作者是已故的著名作曲家姚曉強老師,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批作品之一。這首歌是一個客家元素的歌曲,我出生長大在廣西的客家地區,姚曉強老師也是我們廣西人,還是客家人。當他創作完這個歌后,特別有感觸,當晚就找到了我和潘旭錄制,我們錄完這首歌也都特別有感覺,馬上征求姚老師,希望能把他作為我們的單曲。姚老師也愉快的答應了,但沒多久就傳來了姚老師過世的噩耗。2015年,在廣東省音協的幫助下,我們將姚老師的這首作品拍成了MV,希望這個歌能有更好的傳播,已此獻上我們深深的緬懷。”
《我是汗血馬》是2015年底創作的第三首原創作品,詞作者郭軒宇,曲作者崔臻和。這首歌的概念誕生在飯桌上,當時,李思音和郭軒宇、崔臻和吃飯,飯桌上還有一位汗血馬的專家,給她們說了汗血馬的發源和故事。說完以后,一下引進了郭軒宇、崔臻和的興趣,他們當即表示要創作一首歌有關汗血馬的歌。李思音說:“一天后,郭軒宇老師就把詞發過來了,特別豪邁的一首詞,看完我們都很激動。幾天后,崔臻和老師把曲子也寫好了,聽完整個編曲我們都興奮了,搖滾和國粹的結合,把汗血馬的英姿和高貴都栩栩如生的體現在了詞曲上。于是我們也決定要把這首歌收錄到專輯里。”
《歌聲與微笑》與《甜蜜蜜》是《火花》專輯里的另外兩首歌,都是經典歌曲的改編。為李思音和潘旭操刀改編的也是廣東歌舞劇院的音樂制作人童達琴。這幾年大大小小的選秀比賽都在做經典歌曲的改編,其中不乏有好作品。李思音、潘旭和童達琴也想試試把經典作品改成適合他們兩個唱腔的作品。他們選了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歌聲與微笑》,把它改成搖滾和民歌的結合,不僅加了一小段花腔華彩,還有一段中國人都熟悉的音樂片段。《甜蜜蜜》嘗試了用這兩年特別流行的電子音樂做了大膽的改編。
談到火花演唱會亮點,潘旭說,正如我們做《火花》這張專輯的初衷一樣,
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音樂會可以讓民歌和流行歌撞出火花,為不同音樂品味的人搭一座橋,讓他們除了欣賞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也可以嘗試欣賞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所以我們的音樂會會保持我們兩人各自不同的風格,除了演唱專輯里的幾首歌,還會有個人曲目的單獨表演,在個人的單獨表演部分我們會把各自的風格做得更極致。
李思音的個人曲目部分除了有古曲,還有地方情歌的演繹。而潘旭也會展示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他們演唱的曲目還包括《蓮頌》《流浪記》《昭君》《悟空》《老爸》《跟著感覺走》《踩月亮》《永隔一江水》《小河淌水》《千里之外》《花房姑娘》等。
這次演唱會,李思音、潘旭不但得到了廣東歌舞劇院的大力支持,還邀請到了他們的好朋友王向東擔任晚會導演,馬駿進行舞美設計,廣東歌舞劇院紫羅蘭樂隊助陣,還會有神秘嘉賓出現在音樂會上。李思音、潘旭相信,整個演唱會會在聽覺,視覺上都有亮點,期待演唱會能讓兩輩人甚至三輩人,都能從中得到愉悅的視聽感受。(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