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tianyan360.cn “這就改回了以前的《非誠勿擾》, 老品牌新生命,經歷了曲折,才能見彩虹!”
“從第一期到現在,七年了,沒有一期落下過,無論叫什么名字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你就是你,已深入人心。”
在被冠以“緣來”二字一年之后,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非誠勿擾”商標侵權案作出再審判決,江蘇臺奪回“非誠勿擾”的名稱版權。當日,官方微博發布道:“浴火新生,初心不改。緣來挺好,非誠勿擾。2017,相愛一起!”隨后,粉絲紛紛留言,表達一路走來對節目的認可與祝福。
2017年1月15日,《非誠勿擾》就要滿七周歲了,即將邁入它生命的第八個年頭。新的一年頗為特別的是:一夜之間,相親綜藝迎來類型回暖以及數量爆發。身為引領者和堅守者的《非誠勿擾》,又將何去何從?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有人說,所謂“七年之癢”,是細胞的更新,是靈魂的蛻變。在過去的第七個年頭里,《非誠勿擾》也遭遇了生命周期中的“多事之年”。但回頭去望這檔節目走過的日子,它在與時俱進的推陳出新中,不斷跟隨時代的脈動和社會的變遷,在變與不變之間,始終是婚戀類型的最佳代言人。
更名風波下的《非誠勿擾》 七年之癢的這一年,依然是衛視綜藝的有力競爭者
關于“七年之癢”的悲觀預判,其實伴隨《非誠勿擾》已經許久了,這也是諸如《快樂大本營》《中國好聲音》之類的老牌綜藝不時陷入的“生命力”熱議。
2016開年,《非誠勿擾》接連遇上了兩則令人驚詫又唏噓的事件:一是身陷“商標糾紛風波”,2016年1月16日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二是陪伴節目一路成長的黃菡老師離開嘉賓席,迎來陣容的一次“換血”。彼時,很多人的腦袋里生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名稱更改,嘉賓離開,《非誠勿擾》的未來會怎樣?
未來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的。一年過去,回顧2016年的成績單,不管從哪個維度來分析,《非誠勿擾》都依然是衛視綜藝的有力競爭者。
坐擁“全世界頂級的節目”“中國最佳生活服務類節目”“全國第一個模式輸出節目”“全國第一個入選哈佛案例節目”殊榮的《非誠勿擾》,發行到美、加、澳、韓多國電視媒體以及多條國際航線,是中國真人秀歷史上真正意義上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超級品牌。2016年,尼爾森平均收視達2.57%,依然位列全年常態欄目冠軍位,收視表現高于絕大多數季播綜藝,全年網絡播出量近10億。
在過去的將近7年之間里,共計放送606期節目,如果按照一季節目常規的十二期來折算的話,《非誠勿擾》已經是一檔堅挺了50多季的常青綜藝了。
業內有一種聲音說:4至5年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許多成功的節目都沒走出這個盛極而衰的怪圈,這句話有道理,但并非絕對。當絕大多數季播綜藝都走不出“火不過三季”的宿命之時,《非誠勿擾》起碼證明了一件事:一檔有生命力的綜藝節目,可以熱得很長久。
周六晚間是個特別值得玩味的檔期。周五和周日,都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季播,各大衛視豪賭大片巨制的周六檔,卻始終沒有誕生過真正可以匹敵《非誠勿擾》和《快樂大本營》的季播力量,不管是哪一種新鮮的類型,抑或是多么豪華的陣容。或許可以理解為,它們都太深入人心,太具有國民陪伴感,無可替代。
相親綜藝迎來類型回暖? 它從來都是百姓娛樂的情感剛需
風投無二的《非誠勿擾》,在相親綜藝遍地開花的年份,成為獨得觀眾恩寵的絕對爆款。因為其在內容上的極致以及無法超越,競爭者們先后退出熒屏,在隨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起碼在一線衛視的角逐中,《非誠勿擾》成了市場中的一枚寡頭。
這一情況,在2017年悄然發生了改變。十分顯著的一個趨勢是:相親綜藝出現在了多家衛視以及視頻網站的內容版圖之中,而且份量不輕。無論是臺還是網,都對相親題材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去年底的招商會上,江蘇衛視宣布“明星+素人”的《牽手大師》也會在今年上線。更有衛視在周四晚間開辟了一條貫穿全年的婚戀節目帶。
有業內人士表示,相親綜藝節目一直都是剛需,盡管這幾年鮮有爆款,但電視節目往往有大小年之說,某種節目類型經過幾年的沉淀將迎來新的春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相親綜藝依然是素人節目中受眾基礎龐大且最具情感共鳴和社會話題的類型。最近,不少媒體刊登出國家民政局的相關數據:“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經接近2億”,“全國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至2013年的14.6%”,中國正迎來第四次“單身潮”,單身現象已成全球性話題。這也為相親綜藝的又一輪爆發,提供了“熱度基礎”。
全新的季播化嘗試 立足最龐大的中國樣本,呈現出強大包容性和延展力
作為一檔在億萬觀眾中深入人心的國民綜藝,節目團隊對于“顛覆改版”可謂小心翼翼,在既不傷害節目精髓又能順應時代觀感的基礎上,創新的步伐從沒停止過。
這些年間,以“爆燈”“愛轉角”“男神季”為代表的三大創新,廣獲好評。值得一提的是,從2016年11月19日開播的第601期開始,《非誠勿擾》連續4期采用大膽顛覆的“1女VS24男”模式。女選男平均收視1.4% ,較之前一個月收視上漲了高達27%。
為了解特別版節目效果,《非誠勿擾》官方微博同時發起了調查。截至12月29日,79.1%的網友選擇“特別版看點十足,十分期待”。對于僅有4期的新形式,很多觀眾留言“沒看夠”。有粉絲留言:“作為觀眾而言,單一的模式看太久了,新版的男女逆轉很有創意,希望這兩個模式一替一個月的輪流播出,給廣大男同胞多點機會。”從中不難看出,對于創新甚至顛覆,觀眾的接受度比想象中要高。
本周起,《非誠勿擾》又將迎來日本專場。7年間,“海外專場”也是《非誠勿擾》的突出亮點,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非誠勿擾》先后走入11個國家,舉辦了16個專場。不僅為華人和海外華人的交流提供了極佳的途徑,也無形中成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社會風貌尤其是年輕群體的一扇窗口。海外專場之外,《非誠勿擾》還舉辦過諸如外來務工、教師之類的職業專場,相信這類專場嘗試,未來還有極大的挖掘空間。
橫空出世的那一天起,《非誠勿擾》正是以新鮮的節目形態和豐富的社會視角,成為千家萬戶百姓熒屏最重要的周末陪伴之一。600多期節目,6000多名嘉賓,早已構成了中國最為龐大的婚戀研究樣本,通過摸索和嘗試更是精準拿捏到了觀眾的情感共鳴點,是最熟悉婚戀形態和社會全貌的節目,自然也具備創新升級的最大底氣。
從2017年的內容布局可以看出,“季播化嘗試”是《非誠勿擾》發力的方向。一檔成功的節目,必須符合“品質、品位、品格”三大條件,一要制作精良,二有社會關照,三有思想高度。作為相親綜藝的“老司機”,捍守婚戀類型“最佳代言人”的身份對《非誠勿擾》來說,是必須,更是再次爆發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