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志愿》男團J-star
關于明星天價片酬的爭論已經持續兩年了,近日,電視劇《孤芳不自賞》將這一話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些人認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巨星就應該“贏者通吃”,也有人認為利益分配需要調控。那么,明星拿天價片酬,是行業發展的自然成果還是娛樂產業畸形的表現?
天價片酬爭議大,《明星志愿》演員躺著掙錢?
《明星志愿》封佳奇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孤芳不自賞》自開拍就因天價片酬備受爭議,上映后又爆出“摳圖演戲”,男女主角三集才8次同框,引發軒然大波。所謂摳圖拍攝就是明星在綠幕前表演,再通過技術將人物與綠幕背景分離后與其他背景相融合。大牌明星片酬高,而影視劇制作經費又有限,片方將大部分預算留給了大腕,就只能從特效、劇本等其他部分省回來,所以類似“摳圖事件”、“五毛特效”等現象在影視劇市場上屢見不鮮。
《明星志愿》劇照
明星軋戲、用替身等屢見不鮮,而《孤芳不自賞》之所以刷爆朋友圈,還是因為觸發了觀眾的忍受底線。演員拿著7500萬片酬,卻在布景棚十天拍完全劇,這錢賺得未免太容易。有趣的是,有網友吐槽網絡劇《明星志愿》更過分——一位演員躺著演完兩季!吃瓜群眾調侃的是劇中的老金總,該總裁出場第二集就昏迷,躺在病床“賣力”扮演“深度昏迷”居然也拍了兩季的戲,躺領片酬秒殺了一眾天價明星!
演員片酬差距大新人片酬不如搬磚
《明星志愿》封佳奇飾金皓薰
現在一線明星大多是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片酬,周迅出演一部《如懿傳》片酬高達9500萬,很多小鮮肉更已過億。他們出演各種大片、接拍高價廣告、走穴賺出場費,還可以收獲全社會的掌聲和鮮花。而很多新人演員,收入與普通老百姓也沒什么差別,一部戲片酬不過幾萬,還不如工地搬磚。
網絡劇《明星志愿》為真實還原行業新人從練習生出道到成為明星的歷程,大量啟用新人演員,其用意是看中他們身上與角色相似的氣質,他們本身的成長歷程與《明星志愿》的劇情是一致的。任何行業都不缺少認真努力的新人,他們的酬勞無法跟行業金字塔相比,吃的是青春飯,賺的是辛苦錢。
高片酬最終觀眾買單 行業紅利不堪如此消耗
目前影視劇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作品供給良莠不齊,觀眾卻有旺盛的看劇需求,高需求導致資本大量注入,大量片方在利益的驅動下,選擇制作毫無深度的“粉絲片”,理直氣壯地粗制濫造,赤裸裸地消耗行業紅利,因此產生了英劇>美劇>日劇>港劇(以前)>韓劇≈臺劇≈國產劇的說法。以曾輝煌一時的港劇為例,導演為了規避風險不啟用新人、大牌藝人身兼數角無暇研究劇本,如此種種造成了香港電影、電視劇質量的全面下降,最終市場拋棄了港劇。
《明星志愿》劇照
今天的內地市場不乏與之相似之處。虛假的繁榮不可能長久,對于在觀眾心目中已經排名墊底的國產劇,從業者們面臨的是觀眾可能拋棄國產劇的巨大危機,而一旦觀眾對國產劇耐心消耗殆盡轉投其他,重新獲取觀眾信任的難度和時間成本都將難以估量,這種打擊對于行業而言將是整體性的。將不再有人會為高片酬買單。
大明星擠壓劇組資源配置 新人演員路在何方
雖然一線明星片酬高企,但粉絲對明星的追捧仍然使得片方追求明星擔綱。《明星志愿》在演員的選擇上也實實在在地力推新人,在國產劇盲目求“星”、質量不斷刷下限的今天可謂是一股清流。雖然《明星志愿》中的鮮肉演員資歷不深,但絕不缺乏全情投入的職業道德,比如飾演金皓薰的封佳奇為了真實,拍戲親自撞墻、摔倒,頭上現在還有拍戲時撞出的傷疤;飾演經紀人王浩的朱嘉琦,因劇情需要被掌摑近十次……新人演員的確有很多出色的,但在劇組普遍保守不敢啟用新人擔綱的今天,以后能否有好的發展,娛樂圈是否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實在是無法預見。
《明星志愿》合影劇照
《明星志愿》是一部網絡劇版的娛樂圈新人養成記,講述了擁有夢想的年輕人經歷挫折,在相互幫助中共同成長的勵志故事,第二季已于1月6日上線愛奇藝,每周五、六每天兩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