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真人秀<單身戰爭>:微縮“90后”社交現狀》,肯定了由樂視視頻和樂禧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生存式社交實驗真人秀《單身戰爭》,其全新模式、呈現的多元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90后’社會交友的現狀”,認為它用100位單身男女形成的“微縮社會”仿若一面反觀自己的“鏡子”。
作為一檔以純素人表現為主的網綜,短短三期就突破了三億播放量,既能獲得人民日報的認可,同時也在網絡上形成熱議,網友紛紛表示“接地氣”,“想要參加”,在節目中看到了愛情和自己。
不一樣的真人秀模式驗證最真實的愛情樣本
《單身戰爭》與普通的真人秀不同,它沒有事先預設的臺本,只用固定的游戲規則讓100名單身男女自由發揮表現,導演組完全無法預知。所有的“戲劇性”全靠緊湊的游戲環節來激發,后期在錄制的龐大素材中精心挑選形成完整的人物故事線。那些能成為觀眾茶余飯后談資的嘉賓表現,全都是場上最真實的反應。
除此之外,《單身戰爭》也非傳統的相親節目,它植入“社交實驗”的思維,以100名單身男女為樣本,為大家呈現一份和愛情相關的“實驗報告”,上周五播出的第三期節目里,觀眾能更直觀地看到很多與傳統并不完全一致的愛情真相,喜歡就要立刻去表達的42號男嘉賓馬亮,導致過早暴露了自己和心儀的女生被淘汰;還有關心女生價值觀的7號人氣男嘉賓黃子眩等等。節目希望通過嘉賓們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能帶動社會群體的精神共鳴和反思,原來愛情是這樣表達的。
社會立意深遠 為愛放飛可能
《單身戰爭》導演岑俊義曾發表微博長文提到:節目里結果并不重要,過程的跌宕起伏和里面展現的形形色色的眾生百態構成了更大的看點。
因此節目呈現給觀眾的,并不是單一的愛情,朋友的羈絆和自我的突破都交織在其中。而游戲規則的設置也并未將愛情作為唯一的選擇,除了為了愛情勇敢放棄的第三期的許芯,觀眾也能看到游刃有余的“游戲達人”,如第二期中38號盧海在心儀的嘉賓遺憾離場后仍選擇繼續完成游戲;更有一些嘉賓在第五環節主動放棄生存者身份,表示在過程中很開心了,也得到了自己要的答案。
當紅男綠女的曖昧情愫成為一項選擇,而不是最終目的,必然會有更多有趣的因素在人群的交鋒中悄然生長。幾個環節中觀眾便可感受到,一份扎根于社會現實的真實。
這大概是節目最有趣的地方。打破傳統的束縛,在碎片化式的群像展現中,書寫愛情更多的可能:它不糾結于物質,也不糾結于年齡,風花雪月,下里巴人都是它演變的姿態。
勇敢愛站出來 探索兩億單身男女脫單之道
中國目前有兩億多單身男女,明明條件那么好又為何單身?感情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這些問題要怎么解決,怎么形成的,都希望能在節目中通過樣本的行為反應得到一些啟發。節目極力在不同的維度呈現不同人群的愛情理念,呈現這個時代男女們最真實的樣子。但是,不強行灌輸雞湯也是節目的態度。
畢竟,愛情千人千面,《單身戰爭》并不愿綁架觀眾思考愛情的能力。但是“勇敢愛,站出來”卻是節目組真正想傳達的。緊張的游戲環節,推杯換盞之間,一不小心你就可能離開舞臺,即便你已經遇見命中注定,但是誰都不能保證你能攜手與TA走到最后,唯有勇敢示愛才能讓你這“一期一會”的相遇不空留遺憾。還有更多當下面年輕人對愛情的態度,仍有一些傳統的不肯隨便將就的人,也有認為物質與愛情不沖突的人,這些都是不同形態的愛情觀念,在之后的節目中還會有更多的呈現。
所以,《單身戰爭》在眾多的人物群像中尋找美好,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愛是什么,還不知道如何去愛,希望在《單身戰爭》能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