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丨高琳演唱·陜北民歌第88期
當代網(趙子龍報道)陜北青年民歌首高琳,女,1983年8月15日生,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李孝河人。 2010年參加陜西省第二屆陜北民歌大賽榮獲三等獎;2015年參加上海東方衛視《媽媽米呀》欄目,為全票通過演唱者;2015年參加廣西宜洲(劉三姐杯)全國山歌邀請賽中榮獲(最佳表演獎);2015年特邀代表陜西省參加臺灣世界客家文化嘉年華活動;2015年榮獲,山西廣播電視臺,《歌從黃河來》欄目年度總決賽(全國十強);2015年特邀成績參加CCTV3《開門大吉》欄目;2015正式拜西部歌王王向榮為師;2015,特邀參加全國民歌跨年晚會。2016,參加新加坡國際獅城杯,音樂舞蹈服飾藝術大賽,榮獲特等獎,高琳歌聲唱邊大江南北,參加了很多公益愛心演出。
▲河北灤南籍畫靳之林 油畫畫作品《南泥灣》
南泥灣
高琳 | 青年歌手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
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
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灣,
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灣,
與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舊模樣,
是陜北的好江南。
陜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
學習那南泥灣,
處處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學習來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范,
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范。
▎說歌
《南泥灣》是一首陜北民歌,也是一首經典的革命歌曲,在它產生的那個年代,這首歌曾激勵了無數人,即使在我們今天再聽這首歌時,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感受到喜悅與激動的心情。
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方圓百里。1941年春,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359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內,由王震旅長率領的359旅發揚“自力更生,堅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
1943年秋天,“不要公家一粒糧、一寸布、一文錢”的359旅,還給陜甘寧邊區政府上交了公糧,徹底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也就是在這一年,一首由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灣》一下子唱紅了整個邊區。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在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歌唱南泥灣由荒涼變成“江南”,并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全曲可分為對比性的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曲調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歡快跳躍,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結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間歌舞的音調和節奏,加上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與舞蹈性為一體,更加生動感人。屯墾戍守南泥灣的359旅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從此成了享譽全國的“模范”。這支隊伍傳承下來的屯墾精神,一直影響了幾代人。也是《南泥灣》這首歌,成就了郭蘭英等一代代歌唱家、演奏家。聽《南泥灣》,我們接受的是革命的教育和優秀藝術的享受。這首歌我們常聽常新、百聽不厭。
這首流傳廣泛的歌曲現在已經有多個正式出版的版本,包括由“黑鴨子合唱團”以及“崔健”等搖滾音樂人翻唱的版本。由于歌曲旋律非常優美婉轉,非常適合用手風琴這種樂器來演繹,因而也相繼出現了許多優美的手風琴獨奏曲。
▎演唱者 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