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中國娛樂網!
《雞毛飛上天》開播過半,靠著它超強的真實感一路高歌俘獲了不同年齡層觀眾。隨著劇情發展,《雞毛飛上天》從小買小賣的義烏,開始了國際商業大舞臺的初步試水。在最近幾集的《雞毛飛上天》中,在很多小細節上都體現出浙商精神。
產檢遇商機,駱玉珠盯上母嬰市場
都說這個世界不缺美,只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在駱玉珠這里,就是“這個世界上不缺商機,只缺乏發現商機的眼睛”。大家都是去產檢,她在別人拉家常的話語間就敏銳地嗅出了尿不濕的商機,在丈夫陳江河還在尋思這事兒的時候,她就已經干凈利落地挺著大肚子四處找貨源,搶占母嬰市場先機。
入歐遇阻,陳江河鍥而不舍求機會
陳江河進軍歐洲市場壓力巨大,不但要扛著國內生產標準的壓力,還要抗住歐洲市場對手的重大阻礙。但他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一直鍥而不舍地在尋求著任何可能成功的機會,一次次地挑戰著能力極限。
精神傳承,王旭校園“雞毛換糖”
駱玉珠兒子王旭將浙商精神傳承表現到了極致。雖然按照他現在的家世,根本不需要拉著小車給人打水換錢,但他卻搖著陳江河的那柄“撥浪鼓”,在大學校園里把這“雞毛換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個細節可以看出,義烏精神已經深入骨髓。
義烏精神也是浙商精神,在《雞毛飛上天》中,這種精神在每一個細節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陳江河與駱玉珠對商機敏銳的“嗅覺”、在商場上果敢的“判斷”、對成功鍥而不舍的“追求”,甚至是王旭在大學校園中的“雞毛換糖”,都無時無刻地提醒著國人,浙商精神從不因時代的變遷而變質,從不因物換星移而有所偏差。就算已是物是人非,浙商善學習、勇創新、守誠信、重擔當的精神必然會薪火相傳,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