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白鹿原》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小說,以陜西關中平原上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講述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恩怨紛爭的故事。該劇將于4月16日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再現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濃厚的關中風情,呈現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古老的土地上演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
4月7日下午,電視劇《白鹿原》做客江蘇衛視《世界青年說》暢談“白鹿精神”,“白鹿”家族兩代主演張嘉譯、秦海璐、李洪濤、扈耀之、翟天臨、姬他、鄧倫、王驍、孫銥、田昊、斯琴高娃出席了發布會。
時隔兩年,演員們共同回憶戲里戲外的原上生活,都頗為感慨,前后醞釀了十幾年,終于臨近與觀眾見面,男主角白嘉軒的扮演者、同時也是電視劇《白鹿原》藝術總監的張嘉譯流露出一絲“近鄉情怯”,他表示到目前為止還不敢看電視劇的樣片,“拍了這么多年戲,各種類型的角色我都敢演,但白嘉軒這個角色,我心里是咕嘟的。”
談制作:
服化道“全景式”展現白鹿村傳奇風貌,集體體驗農民生活
電視劇《白鹿原》歷時7個多月的精心拍攝,足跡遍布京、滬、陜、晉、蘇等地,白鹿原影視城作為該劇的重要取景地,完整地展現了劇中的白鹿村,以及發生在這里的白姓、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的恩怨紛爭。在這里,電視劇版的《白鹿原》首次“全景式”地還原了陳忠實先生這部長達50萬字的經典作品。劇中既有三秦大地的遼闊風光,又有原汁原味的民風民俗,精良的后期制作、精美的電影質感,厚重的史詩氣質都引發了觀眾的期待。
“全景式”展現白鹿原原上風光,以及清帝退位、軍閥混戰、日軍來犯,風雨飄搖幾十年中人性的善惡交錯、命運的起承轉合。拍攝過程中,劇組集體體驗了農民生活。作為陜西人,張嘉譯對腳下的這片土地再熟悉不過:“其實跟導演聊的時候,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從生活細節入手的一部劇。因為我們都太了解陜西,了解這塊土地,了解整個的生活,所以我們的戲可能在這些方面體現。”
為了原汁原味地再現陜西關中農村生活,在正式開拍前,劇組便安排所有主演提前近一個月進駐陜西農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切身體驗農家生活。大家笑稱,那些日子男演員在地里揮汗如雨,女演員在家里紡線織布,真正回到了男耕女織的日子。翟天臨透露:“劇組為了拍割麥戲買了1000畝地的麥田,演員拍時就把這1000畝地上的麥子割出來,然后賣了,這是真事。”劇中扮演“麥客”黑娃的姬他曬得格外黝黑,身材也結實健碩。他透露:“像我是第一次見到農具刀,割麥子時先把手割了。后來我教人家怎么割,說著又把腳給砍著了,成了反面教材”。
在如今兩三個主演的酬勞輕松過億的國內影視劇制作大環境下,《白鹿原》劇組不僅“奢侈”地花費小一個月時間讓演員體驗生活,在眾多大場面的拍攝投入上也是極大手筆。張嘉譯透露,在演員進組之前,美術、攝影等工作人員已經工作了10個月,“我們這部劇,有名有姓的演員就達到90多人,前后動員了差不多四萬人次的群眾演員”。
談演繹:
張嘉譯至今不敢看樣片,年輕演員普遍“壓力山大”
電視劇《白鹿原》是一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是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劇中朱先生對傳統道德的堅守,白嘉軒勤勞與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龍,白孝文情感波折,白靈投奔革命,黑娃被迫為匪,鹿兆鵬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無義,演繹了兩個家庭不同子孫,曲折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在發布會上,上代人張嘉譯、秦海璐、李洪濤、扈耀之,下代人翟天臨、姬他、鄧倫、王驍、孫銥、田昊、斯琴高娃都齊聚現場,講述“白鹿”兩大家族戲里戲外的糾葛。
除了張嘉譯挑大梁演繹族長白嘉軒,何冰、秦海璐、劉佩琦等實力派戲骨的集體飆戲也是引發觀眾期待。“很多演員都是我自己去談,大部分投資都花在制作上,演員片酬就沒有那么多,唯一能向人家保證的就是拿出一部好作品”。對于張嘉譯來說,白嘉軒是自己演戲這么多年來唯一“怵”過的角色,他表示:“拍了這么多年戲,各種類型的角色我都敢演,但這個角色我心里是咕嘟的。”張嘉譯甚至透露,長達8個月的拍攝到1年半的后期制作,這么長時間他沒看過一次成片,“作為一個演員來講,不管當時拍的時候多么投入,但要達到你想象的東西其實很難。如果我現在看樣片,一定會跟自己生氣,一個演員看自己的時候特別容易挑毛病,會無限的自責”。
在張嘉譯看來,“掙錢的機會還會有,但碰上《白鹿原》的機會不再有。陳忠實以《白鹿原》墊棺作枕,演員不也需要一部’白鹿原’壓箱底嗎”?憑借著“不為掙錢為作品”的拍攝理念,《白鹿原》用質量說話,給觀眾奉獻誠意作品。 “以前,人們提到張嘉譯會講到《懸崖》,我希望以后就是《白鹿原》了吧。”張嘉譯說。
不過,作為電視劇《白鹿原》的藝術總監,雖然對自己的要求無限高,張嘉譯對劇組其他演員卻不吝嗇贊美,尤其是年輕演員,張嘉譯表示他給每個進組的后輩“減壓”:“我跟他們說,你們在這部戲里,只要把我們老一輩的拍下去,就成了。”
雖然前輩表態“要放輕松”,但在發布會現場,翟天臨、鄧倫、孫銥、斯琴高娃等年輕演員則不約而同“吐苦水”,感慨進組后“壓力山大”。在《白鹿原》中飾演鹿兆海的鄧倫,此前通過多部偶像劇收獲了不少“迷妹”粉絲,出演《白鹿原》這部題材厚重的史詩巨制,在進組后卻差點被巨大的壓力壓垮。他表示,“劇本我從頭到尾完整地讀了4遍,那時給自己的壓力太大,覺得怎么演都不可能是對的”。扮演白嘉軒女兒白靈的孫銥也透露,進組的第一個月,“每一天都睡不著覺,壓力太大了。”
對于年輕演員的“壓力表白”,該劇女主演秦海璐卻有不同的感受,她認為,劇中年輕一代的表現其實相當出色,是《白鹿原》這部戲本身的分量,給演員們無形之中帶來的負擔感,“每一個來拍白鹿原的演員,沒有人會不忐忑。他們其實丟掉了相信自己原有能力的信心,壓力來源于對這部作品的崇敬和尊重。但要知道,如果真的不行,藝術總監(張嘉譯)也不會選他們來 。”
談內涵:
秉承原著精神,“再鑄白鹿精魂”現場紀念陳忠實
《白鹿原》還曾被改編為舞劇版、話劇版、秦腔版等,不同的改編角度不同,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改編,都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時空限制。陳忠實曾認為,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能是電視劇了,他覺得,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電視劇受時空限制較小,裝不下可以再續一集。遺憾的是,由劉進導演、張嘉譯、何冰、秦海璐、翟天臨主演的電視劇《白鹿原》尚在緊張后期制作中。對于電視劇版《白鹿原》對原著精神的傳承,現場主演也表達了對“白鹿精神”的理解以及對陳忠實先生的懷念。
白嘉軒的扮演者張嘉譯說:“有時候跟一個戲相遇是一種緣分,我之前認為《白鹿原》是改編難度非常大的作品,因為它的內容太龐大,文字轉換成影像很難,所以在看到劇本前我對這個作品的期望并不高,但是看到劇本后,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本子讓我很驚喜,改得非常好”!在談及對陳老的印象時,張嘉譯說“與先生雖未謀面,但有幸出演白嘉軒卻仿若是與先生的一次神交。《白鹿原》之于我,其間有人所缺失、人所常習、人所俯仰,更有人所沉埋。驚聞先生辭世,內心悲慟不已,白鹿原不朽,先生千古”!青年演員翟天臨說:”可惜陳先生還沒有看到劇版《白鹿原》,謝謝陳先生創作的孝文。喜歡陳先生筆下的人物,愿陳先生天堂安息”。
江蘇衛視幸福劇場4月16日《白鹿原》情懷開播。史詩大劇,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