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wǎng) > 電視劇 > 正文
中國娛樂網(wǎng)訊 歷時8個多月的精心拍攝,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打磨后期,今晚(4月16日)19:30,觀眾期待已久的年度大戲《白鹿原》終于要登陸江蘇衛(wèi)視了。電視劇版《白鹿原》首次“全景式”地還原了陳忠實先生這部長達50萬字的經(jīng)典作品。張嘉譯、秦海璐、何冰、劉佩琦等一幫老戲骨,勢必讓原上的故事更加精彩。日前,擔任該劇藝術(shù)總監(jiān)、飾演“男一號”白嘉軒的張嘉譯,接受記者采訪,對于這部史詩級的作品,他充滿信心。
有原則:
拒絕狗血,那是侮辱觀眾,也是侮辱自己
電視劇《白鹿原》講述了渭河平原50年變遷史,更演繹了兩個家庭曲折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除了張嘉譯挑大梁演繹族長白嘉軒,何冰、秦海璐、劉佩琦等實力派集體飆戲也是該劇一大亮點。
張嘉譯透露,如今許多影視作品把大部分的投資都砸到演員身上,但是《白鹿原》不同。“很多演員都是我自己去談,大部分投資都花在制作上,演員片酬就沒有那么多,唯一能向人家保證的就是拿出一部好作品。”
張嘉譯也透露,雖然大家對作品相當有信心,但是在拍攝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同的聲音。“有時候我們在拍戲的時候,也有人會拿來一些劇本和數(shù)據(jù)報告,告訴我們觀眾現(xiàn)在愛看這個、愛看這些。甚至有人提出建議,說你演的別那么深沉,演的再狗血一些、再腦殘一點。我覺得這樣想不僅是在侮辱自己,也是在侮辱觀眾。”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他們才會演得如此酣暢淋漓。“有時候一場戲演下來讓人特別痛快,我跟何冰老師一場戲演完,我們倆都得擊個掌,行!你完全就覺得你演嗨了,特別過癮。有時候演一場特別傷感的戲的時候,能自己坐那緩半天。”張嘉譯表示,這樣的氛圍感染了劇組每一個人,“每殺青一個角色,大家眼睛都是紅的,都舍不得。”
有信心:
電視劇是《白鹿原》最好的表現(xiàn)手段
作為陳忠實傾盡心血之作,《白鹿原》問世20多年來,先后被改編為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尤其是前些年電影版《白鹿原》,曾掀起廣泛的熱議。如今,電視劇版將開播,各種藝術(shù)形式之間的對比肯定在所難免。對此,張嘉譯相當有信心,“我不懼怕被比較,在我看來,電視劇是《白鹿原》最好的表現(xiàn)手段。”
張嘉譯表示,原作者陳忠實曾認為,雖然《白鹿原》有許多版本和形態(tài)的改編,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改編,都有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時空限制。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能是電視劇,他覺得,相較于其他藝術(shù)形式,電視劇受時空限制較小,裝不下可以再續(xù)一集。
這個觀點張嘉譯深表認同,除此之外,他的信心來源還是劇本的扎實。“《白鹿原》在我們心里面不是一般的分量,碰它碰不好還不如不碰,如果要是做,就只有一條路,把它做好。其中劇本改編是最難的第一步。因為這部小說非常難改,人物太多,每個人物都非常厚重。不過看到劇本的時候,感覺真的非常好,改編的相當?shù)暮谩?rdquo;據(jù)悉,此次負責《白鹿原》改編劇本的是知名編劇申捷,由他編劇的《雞毛飛上天》成為三月電視劇檔的一股清流。
有遺憾:
沒能見陳忠實最后一面,用作品給陳老一個交代
在張嘉譯看來,到現(xiàn)在,他沒敢看成片,多少是有遺憾的。張嘉譯透露,白嘉軒是自己演戲這么多年來唯一“怵”過的角色,他表示:“拍了這么多年戲,各種類型的角色我都敢演,但這個角色我心里是咕嘟的。”張嘉譯透露,他就怕拍不好。“真的怕拍不好。最難的是開始的時候,會焦躁。我剛開機的時候,何冰老師在底下拉我,說你跟導演吵得我們挺害怕的。”所有在長達8個月的拍攝到1年半的后期制作,他沒看過一次成片,“作為一個演員來講,不管當時拍的時候多么投入,但要達到你想象的東西其實很難,這樣這戲就拍不完了。”
對張嘉譯來說,另一個遺憾就是沒能見陳忠實先生最后一面。“當時想著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見著,沒有想到陳老走的那么突然。與先生雖未謀面,但有幸出演白嘉軒卻仿若是與先生的一次神交。”對此,張嘉譯深感責任之重:“有時你拍一部戲的時候,你知道不是在為自己,你可能是在給很多人一個交代,要對所有兄弟有個交代,要對所有等著這部戲的觀眾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