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中午12:00,2017《變形計》“青春的名義”最后一期已正式上線。隨著節目的播出,陳新穎、張迪、陳浩琪、張水富四位主人公的變形生活也已經結束。從曾經的“叛逆”到現在的換位思考,從曾經的“愛錢如命”到如今的為父母著想,從曾經的“想證明自己可以一個人”到現在對父母給予的愛——“不管父母和孩子隔得有多遠,父母都是真的愛他們的孩子”的全新認知;從初來乍到時“不敢直視對方眼睛”到如今的落落大方,經過一段時間的互換,《變形計》每位少年的成長也顯而易見。
作為一檔專注于以挖掘時下社會熱點、揭示社會現象為己任,以城市孩子與農村孩子互換體驗生活為切入點,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并引發社會人士思考的節目,《變形計》整個故事完結之后也再一次在網上掀起了新一輪討論熱潮:落戶芒果TV,化身為“網綜”的《變形計》似乎比以前更有魅力了。
1、 這是一部沉重的青春喜劇,在歡笑中引人深思
卡位90后族群、內容多元、碎片化傳播已成為純網綜藝發展的三大特點。自播出平臺由臺到網落戶芒果TV以來,《變形計》深諳網絡綜藝發展的獨特調性,在剪輯形式上“一鍵換新”。“青春的名義”開篇即憑借“陳新穎吐槽視頻”走紅,一改以往苦情氛圍,小哥費玉清的《一剪梅》配上陳新穎的鬼畜式自言自語分外和諧,引得網友直呼:“《變形計》瘋狂起來連自己都變形。”然而,在笑過了張水麗、陳新穎,再使之爆紅之后,網友們又不約而同集體陷入了深思。《變形計》肩扛主流媒體責任大旗,將各類常見卻又最易被忽視的社會問題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呈現在鏡頭前,引觀眾深思的同時也更加關注《變形計》“青春的名義”主人公的發展走向。
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冷漠”少年,到如今能清晰細數出自己在生活上點滴變化的大哥哥;從一個“白天混社會,晚上夜總會”,拒絕吃媽媽做的飯、不喝媽媽泡的牛奶,一言不合還會與媽媽“大打出手”的“叛逆”少年,到現在懂得體恤媽媽的乖孩子,陳新穎的成長讓人倍感驚喜。從剛來時不僅“暴戾”還好吃懶做的少爺形象到之后再苦再累也會跟著“兄弟”一起努力賺錢、努力生活的幽默少年,張迪的變化使人欣慰。從對父母的不理解到開始明白了“不管父母和孩子隔得有多遠,父母都是真的愛他們的孩子”的道理,陳浩琪的改變讓人高興。唯一的農村主人公張水富不僅在城市結交了很多朋友,通過一段時間的“歷練”逐漸走出了自卑陰霾,在回村之后還看到了思念已久的媽媽,并解開了和媽媽之間的心結,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的經歷讓人為之動容。在變形之后,芒果TV聯合芒果V基金發起的#變形計勵志幫扶金#第一站也是從水麗和水富的學校——吉首市太平希望小學開始,為水麗、水富以及太平希望小學的小朋友贈送許多課外書籍和玩具。
以打造爆笑網綜為切入點吸引關注,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來反映社會問題,到最后親眼見證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公益活動的展開,不得不說,《變形計》在敘事手法上是有“套路”的,不僅在循序漸進中一步一步狙擊觀眾心,其不忘初心一心一意,“一條龍”服務為貧困兒童“保駕護航”的初衷也值得被點贊。
2、這是一幅復雜的社會畫卷,在苦難中看人生百態
城市主人公陳新穎、張迪、陳浩琪,農村主人公張水富、水富的妹妹張水麗,相比于以前的城市主人公和農村主人公,此次改版重新上線后的《變形計》也在縮小主人公之間的“巨大差距”做出了努力,使得變形由單向向雙向邁進。這里的農村主人公不再是善良又單純,盡管家庭一貧如洗也依然很懂事的存在,而是和城市少年一樣都是存在問“問題”的孩子。水富雖然在妹妹面前是個“小大人”,但也同時是個“問題少年”,既是留守兒童,又類屬單親家庭,缺少母親的關愛,缺少父親的陪伴,水富并不是“不怨”,而是選擇了在墻上劃“正”字,倔強的他嘴上說著“(媽媽)我不需要你回來”,實則對母親的出走十分不滿與不解。張水麗“用倔強對抗變化,用單純抵擋復雜”的背后隱藏著的是留守兒童安全感的缺失問題。城市孩子更甚,陳新穎“以青春的名義叛逆、以青春的名義沖動”背后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單親家庭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問題,以及離異家庭要給予孩子完整愛的社會現象。張迪“以青春的名義迷失”,眼里心里只有錢則反映出“給越多錢就是越愛孩子”的又一種誤區。陳浩琪從小遠離父母,一人出門去泰國讀書因而對父母有誤解更是現今社會發展存在的趨勢,變相的“留守兒童”現象。從留守兒童到單親家庭,再到離異家庭情感的缺失,在2017《變形計》中,每一個孩子都代表一種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相比于之前的十二季,社會問題的呈現開始由單一性趨向多樣化的轉變。“青春的名義”四位主人公就是四種真實存在的社會現象“案例”,由此可見節目組在挑選《變形計》參與孩子時也下了十足十的功夫。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濕,你是否愿意回頭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個溫暖的午后?”2017《變形計》在堅守初心中勇敢前行,通過張力十足循序漸進的敘述手法、極具網感的表現形式,以及選主人公時的良苦用心,寓教于樂,專注于揭露各種社會現象,展示出了一檔主流節目應有的姿態。
2017《變形計》“青春的名義”落下帷幕 “套路”滿滿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