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父子雄兵》由袁衛東導演,范偉與大鵬聯袂演出。大鵬是喜劇界的新兵——說來也成名數年,算得上中流砥柱了。而范偉則不折不扣是名老戰士,近年來他頻繁出演偏嚴肅的文藝電影,但觀眾仍然最期待他的喜劇作品。
性格差異制造故事最大戲劇沖突
中國有句俗話,叫“虎父無犬子”,按照這個說法,大鵬飾演的兒子,應該繼承范偉飾演的父親身上的優點,哪怕有一半,也可以劃歸“優秀青年”行列了。
先看范偉,在影片里,范偉絕對是優質的“民間偶像”,當兵出身的他退伍后,依然用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在社會上嫉惡如仇,路見不平一聲吼。在鄰里關系方面,則友善可親,體面周到,難怪鄔君梅飾演的鄰居,總是對這位中老年大叔念念不忘,時不時地綻放一下魅力。
再看大鵬,這位角色名字叫范小兵的兒子,從諧音就能看出個端倪,“犯小病——時不時地犯點小毛病”。范小兵是個大忽悠,滿嘴跑火車,坑爹坑朋友,對陌生人尤其是帶著惡意的陌生人,更是騙你沒商量。最要命的是,他設計騙父親和阿姨出門旅行,卻為了扎錢還債,在家里為父親辦起了“葬禮”,大肆收取份子錢……
由此可見,在為人處世方面,父與子的差異實在太大了。整個《父子雄兵》的故事,也一直在圍繞父子之間迥異的性格和完全不一樣的行事風格,在制造戲劇矛盾,觀眾因此會產生一個懸念:這個兒子能作到什么時候,這個父親能忍到什么時候,矛盾爆發時,會有什么樣出彩的情節。
但結局不出預料,之所以片名叫《父子雄兵》,最后肯定是父親和兒子站到一個戰壕并肩戰斗,所以這部電影的主要類型形式是喜劇,但從結局與主題來看,卻是勵志劇與親情劇。笑過之后,心懷再被激蕩一下,這應該是創作者的心愿表達。
范英雄范小兵是中國式冤家父子代表
父親對兒子是嚴厲的,但同時對兒子也是溺愛的,在這點上,《父子雄兵》所塑造的父子關系,具有中國家庭父子關系的典型性。父親為什么要嚴管兒子,那是因為他期望兒子成龍而不是成蟲,希望兒子能擁有父親的品質與威望。而父親為什么又要溺愛兒子?緣由也很簡單,兒子失去了母親,缺乏關心,父親會有一定的補償心理,因此對兒子的愛,會有一些母愛成分。
了解這個背景,就能知曉兒子性格形成的原因。范小兵身上,其實具備兩種人格,“混不吝”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時常站在上風,而“善良正直”的人格,則由于成長過程與社會環境的原因,被壓抑在了內心深處。范小兵可以欺騙父親,但卻不敢當面與父親沖突,因為父親一直把他當成沒長大的孩子,隨時保持抄起笤帚打他屁股的姿態,一旦面對父親的威權,范小兵就不再是一個社會人,而變成了情感上還停留在小學時代的孩子。
范偉和大鵬演繹的這對父子角色,在中國社會上太有代表性了。近一二十年來,“父親的身份”這個標簽的淡化與模糊,使得不少青少年失去了男子漢氣概,當“嚴父慈母”變為“嚴母慈父”,注定會讓男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性別心理特征產生一些缺失。在欣賞范偉與大鵬帶來的喜劇故事的同時,觀眾也不妨反思一下自己身邊是否有類似的父子,學習一下怎么去糾正這種跑偏的父子關系。
互相欣賞是彌補父子裂痕的最佳渠道
哪怕兒子給自己舉行了“葬禮”,憤怒至極的父親也沒有徹底失去對兒子的期望,因為父親知道,哪怕兒子有再多缺點,但他內心仍然渴望成為一個真正的能擔起責任的男人,況且,這個兒子的才華以及對理想與夢想的執著追求,是父親心底最大的安慰。
在整個《父子雄兵》制造的父子對峙情節中,一直隱含著一種彼此互相欣賞的情感線,這條情感線繃得很緊,所以觀眾在觀看的時候,不會產生憂慮,影片一直在強烈地暗示,父子的這些矛盾,不過是口頭的沖突而已,一旦遇到危難,他們會站在同一個戰壕里。
電影最后以一場“澳門風云”,把父子拉到了一個戰壕。一直相互欣賞的父子,有了并肩戰斗的機會,他們那些被隱藏的情感,就徹底被激發出來了。冤家父子變成了上陣父子兵,善良與正直最終博來了一個好的結果,故事情節中貌似歪歪斜斜的價值觀,到最后變得無比正確,因此可以這么形容:《父子雄兵》是一部三觀很正的電影,盡管在觀看的時候,你有可能驚訝于個別匪夷所思的情節設計。